Redis源码研究—哈希表

1. Redis中的哈希表

前面提到Redis是个key/value存储系统,学过数据结构的人都知道,key/value最简单的数据结果就是哈希表(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如B-树,二叉平衡树等),hash表的性能取决于两个因素:hash表的大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这两个是矛盾的:hash表大,则冲突少,但是用内存过大;而hash表小,则内存使用少,但冲突多,性能低。一个好的hash表会权衡这两个因素,使内存使用量和性能均尽可能低。在Redis中,哈希表是所有其他数据结构的基础,对于其他所有数据结构,如:string,set,sortedset,均是保存到hash表中的value中的,这个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设置value的类型为void*做到。本文详细介绍了Redis中hash表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注】 本文的源代码分析是基于redis-2.4.3版本的。

2. Redis哈希表的设计思想

下图是从淘宝《Redis内存存储结构分析》中摘得的图片,主要描述Redis中hash表的组织方式。

在Redis中,hash表被称为字典(dictionary),采用了典型的链式解决冲突方法,即:当有多个key/value的key的映射值(每对key/value保存之前,会先通过类似HASH(key) MOD N的方法计算一个值,以便确定其对应的hash table的位置)相同时,会将这些value以单链表的形式保存;同时为了控制哈希表所占内存大小,redis采用了双哈希表(ht[2])结构,并逐步扩大哈希表容量(桶的大小)的策略,即:刚开始,哈希表ht[0]的桶大小为4,哈希表ht[1]的桶大小为0,待冲突严重(redis有一定的判断条件)后,ht[1]中桶的大小增为ht[0]的两倍,并逐步(注意这个词:”逐步”)将哈希表ht[0]中元素迁移(称为“再次Hash”)到ht[1],待ht[0]中所有元素全部迁移到ht[1]后,再将ht[1]交给ht[0](这里仅仅是C语言地址交换),之后重复上面的过程。

3. Redis哈希表实现

3.1  基本数据结构

Redis哈希表的实现位于文件dict.h和dict.c中,主要数据结构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hash表结构
  
typedef struct dictht {
  
   dictEntry **table; //hash 表中的数据,以key/value形式,通过单链表保存
  
   unsigned long size; //桶个数
  
   unsigned long sizemask; //size-1,方便定位
  
   unsigned long used; //实际保存的元素数
  
} dicth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hash表结构,含有两个hash表,以实现增量再hash算法。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hash表的类型,可以是string, list等
  
   void *privdata; //该hash表的一些private数据
  
   dictht ht[2];
  
   int rehashidx; /* rehashing not in progress if rehashidx == -1 */
  
   int iterators; /* number of iterators currently running */
  
} dic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hash表中每一项key/value,若key的映射值,以单链表的形式保存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void *val;
  
   struct dictEntry *next;
  
} dictEntr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每种hash table的类型,里面既有成员函数,又有成员变量,完全是模拟的C++类,注意,每个函数带有的privdata均为预留参数
  
typedef struct dictType {
  
   unsigned int (*hashFunction)( const void *key); //要采用的hash函数
  
   void *(*keyDup)( 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 //对key进行拷贝
  
   void *(*valDup)( 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obj); //对value进行拷贝
  
   int (*keyCompare)( 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1, const void *key2); //key比较器
  
   void (*keyDestructor)( void *privdata, void *key); //销毁key,一般为释放空间
  
   void (*valDestructor)( void *privdata, void *obj); //销毁value,一般为释放空间
  
} dictType;
3.2  基本操作

Redis中hash table主要有以下几个对外提供的接口:dictCreate、dictAdd、dictReplace、dictDelete、dictFind、dictEmpty等,而这些接口调用了一些基础操作,包括:_dictRehashStep,_dictKeyIndex等。下面分析一下_dictRehashStep函数:

该函数主要完成rehash操作。Hash Table在一定情况下会触发rehash操作,即:将第一个hash table中的数据逐步转移到第二个hash table中。

【1】触发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ict.c, _dictExpandIfNeeded()
  
if (d->ht[0].used >= d->ht[0].size &&
  
   (dict_can_resize ||
  
     d->ht[0].used/d->ht[0].size > dict_force_resize_ratio))
  
{
  
   return dictExpand(d, ((d->ht[0].size > d->ht[0].used) ?
  
     d->ht[0].size : d->ht[0].used)*2);
  
}

当第一个表的元素数目大于桶数目且元素数目与桶数目比值大于5时,hash 表就会扩张,扩大后新表的大小为旧表的2倍。

【2】转移策略

为了避免一次性转移带来的开销,Redis采用了平摊开销的策略,即:将转移代价平摊到每个基本操作中,如:dictAdd、dictReplace、dictFind中,每执行一次这些基本操作会触发一个桶中元素的迁移操作。在此,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这样的话,如果旧hash table非常大,什么时候才能迁移完。为了提高前移速度,Redis有一个周期性任务serverCron,每隔一段时间会迁移100个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dis.c
  
int dictRehashMilliseconds(dict *d, int ms) {
  
   long long start = timeInMilliseconds();
  
   int rehashes = 0;
  
   while (dictRehash(d,100)) {
  
     rehashes += 100;
  
     if (timeInMilliseconds()-start > ms) break ;
  
   }
  
   return rehashes;
  
}

下面分析一下dictAdd函数:

首先,检查hash table是否正在rehash操作,如果是,则分摊一个rehash开销:

1
if (dictIsRehashing(d)) _dictRehashStep(d);

然后,检查该key/value的key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

1
2
3
if ((index = _dictKeyIndex(d, key)) == -1)
  
   return DICT_ERR;

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rehash是在查找操作(_dictKeyIndex)中顺便做的:

1
2
3
4
5
6
//_dictKeyIndex()
  
if (_dictExpandIfNeeded(d) == DICT_ERR)
  
   return -1;

接着,会通过hash算法定位该key的位置,并创建一个dictEntry节点,插入到对应单链表中:

1
2
3
4
5
6
7
8
entry = zmalloc( sizeof (*entry));
  
entry->next = ht->table[index];
  
ht->table[index] = entry;
  
ht->used++;

最后将key/value对填充到该entry中:

1
2
3
4
dictSetHashKey(d, entry, key);
  
dictSetHashVal(d, entry, val);

这就是整个dictAdd函数的流程。其他操作类似,均是刚开始分摊rehash开销(如果需要),然后通过hash方法定位位置,并进行相应的逻辑操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董的博客

本文链接地址: http://dongxicheng.org/nosql/redis-code-hashtable/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