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编程下 Touch 事件的分发和消费机制(一)

Android 中与 Touch 事件相关的方法包括: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能够响应这些方法的控件包括:ViewGroup、View、Activity。方法与控件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ViewGroup 和 View 对与 Touch 事件相关的三个方法均能响应,而 Activity 对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也就是事件拦截不进行响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View 对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和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的响应的前提是可以向该 View 中添加子 View,如果当前的 View 已经是一个最小的单元 View(比如 TextView),那么就无法向这个最小 View 中添加子 View,也就无法向子 View 进行事件的分发和拦截,所以它没有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和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只有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一、Touch 事件分析

▐ 事件分发: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Touch 事件发生时 Activity 的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方法会以隧道方式(从根元素依次往下传递直到最内层子元素或在中间某一元素中由于某一条件停止传递)将事件传递给最外层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方法,并由该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方法对事件进行分发。dispatchTouchEvent 的事件分发逻辑如下:

如果 return true,事件会分发给当前 View 并由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进行消费,同时事件会停止向下传递;

如果 return false,事件分发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当前 View 获取的事件直接来自 Activity,则会将事件返回给 Activity 的 onTouchEvent 进行消费;

如果当前 View 获取的事件来自外层父控件,则会将事件返回给父 View 的  onTouchEvent 进行消费。

如果返回系统默认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事件会自动的分发给当前 View 的 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

▐ 事件拦截:public boolean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在外层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方法返回系统默认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 情况下,事件会自动的分发给当前 View 的 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onInterceptTouchEvent 的事件拦截逻辑如下:

如果 on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true,则表示将事件进行拦截,并将拦截到的事件交由当前 View 的 onTouchEvent 进行处理;

如果 on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false,则表示将事件放行,当前 View 上的事件会被传递到子 View 上,再由子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 来开始这个事件的分发;

如果 on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super.onInterceptTouchEvent(ev),事件默认会被拦截,并将拦截到的事件交由当前 View 的 onTouchEvent 进行处理。

▐ 事件响应: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在 dispatchTouchEvent 返回 super.dispatchTouchEvent(ev) 并且 on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true 或返回 super.onInterceptTouchEvent(ev) 的情况下 onTouchEvent 会被调用。onTouchEvent 的事件响应逻辑如下:

如果事件传递到当前 View 的 onTouchEvent 方法,而该方法返回了 false,那么这个事件会从当前 View 向上传递,并且都是由上层 View 的 onTouchEvent 来接收,如果传递到上面的 onTouchEvent 也返回 false,这个事件就会“消失”,而且接收不到下一次事件。

如果返回了 true 则会接收并消费该事件。

如果返回 super.onTouchEvent(ev) 默认处理事件的逻辑和返回 false 时相同。

到这里,与 Touch 事件相关的三个方法就分析完毕了。下面的内容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的测试案例来验证上文中三个方法对事件的处理逻辑。

二、Touch 案例介绍

同样在开始进行案例分析之前,我需要说明测试案例的结构,因为所有的测试都是针对这一个案例来进行的,测试中只是通过修改每个控件中与 Touch 事件相关的三个方法的返回值来体现不同的情况。先来看张图:

上面的图为测试案例的布局文件 UI 显示效果,布局文件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ml version= "1.0" encoding= "utf-8" ?>
<cn.sunzn.tevent.TouchEventFather xmlns:android= "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 "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 "fill_parent"
     android:background= "#468AD7"
     android:gravity= "center"
     android:orientation= "vertical" >
   
     <cn.sunzn.tevent.TouchEventChilds
         android:id= "@+id/childs"
         android:layout_width= "200dp"
         android:layout_height= "200dp"
         android:layout_gravity= "center"
         android:background= "#E1110D"
         android:text= "@string/hello" />
   
</cn.sunzn.tevent.TouchEventFather>

蓝色背景为一个自定义控件 TouchEventFather,该控件为外层 View,继承自 LinearLayout,实现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package cn.sunzn.tevent;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util.AttributeSet;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android.view.MotionEvent;
import android.widget.LinearLayout;
   
public class TouchEventFather extends LinearLayout {
   
     public TouchEventFather(Context context) {
         super (context);
     }
   
     public TouchEventFather(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 (context, attrs);
     }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e( "sunzn" , "TouchEventFather | dispatch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dispatchTouchEvent(ev);
     }
   
     public boolean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i( "sunzn" , "TouchEventFather | onIntercept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onInterceptTouchEvent(ev);
     }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d( "sunzn" , "TouchEventFather | on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onTouchEvent(ev);
     }
   
}

红色背景为一个自定义控件 TouchEventChilds,该控件为内层 View,为 TouchEventFather 的子 View,同样继承自 LinearLayout,实现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package cn.sunzn.tevent;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util.AttributeSet;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android.view.MotionEvent;
import android.widget.LinearLayout;
   
public class TouchEventChilds extends LinearLayout {
   
     public TouchEventChilds(Context context) {
         super (context);
     }
   
     public TouchEventChilds(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 (context, attrs);
     }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e( "sunzn" , "TouchEventChilds | dispatch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dispatchTouchEvent(ev);
     }
   
     public boolean onIntercept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i( "sunzn" , "TouchEventChilds | onIntercept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onInterceptTouchEvent(ev);
     }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d( "sunzn" , "TouchEventChilds | on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onTouchEvent(ev);
     }
   
}

接着实现 Activity 的代码,因为控件所有的事件都是通过 Activity 的 dispatchTouchEvent 进行分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重写 Activity 的 onTouchEvent 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控件直接从 Activity 获取到事件,这个事件会首先被传递到控件的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如果这个方法 return false,事件会以冒泡方式返回给 Activity 的 onTouchEvent 进行消费。实现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package cn.sunzn.tevent;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android.view.MotionEvent;
   
public class TouchEven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
   
     public boolean dispatchTouchEvent(MotionEvent ev) {
         Log.w( "sunzn" , "TouchEventActivity | dispatch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getAction()));
         return super .dispatchTouchEvent(ev);
     }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Log.w( "sunzn" , "TouchEventActivity | onTouchEvent --> " + TouchEventUtil.getTouchAction(event.getAction()));
         return super .onTouchEvent(event);
     }
   
}

接着实现 Activity 的代码,因为控件所有的事件都是通过 Activity 的 dispatchTouchEvent 进行分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重写 Activity 的 onTouchEvent 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控件直接从 Activity 获取到事件,这个事件会首先被传递到控件的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如果这个方法 return false,事件会以冒泡方式返回给 Activity 的 onTouchEvent 进行消费。实现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package cn.sunzn.tevent;
   
import android.view.MotionEvent;
   
public class TouchEventUtil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TouchAction( int actionId) {
         String actionName = "Unknow:id=" + actionId;
         switch (actionId)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DOWN:
             actionName = "ACTION_DOWN" ;
             break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MOVE:
             actionName = "ACTION_MOVE" ;
             break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UP:
             actionName = "ACTION_UP" ;
             break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CANCEL:
             actionName = "ACTION_CANCEL" ;
             break ;
         case MotionEvent.ACTION_OUTSIDE:
             actionName = "ACTION_OUTSIDE" ;
             break ;
         }
         return actionName;
     }
       
}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下载 4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或d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资源 5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资 5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1、资源项目源码均已通过严格测试验证,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2、项目问题、技术讨论,可以给博主私信或留言,博主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 3、本项目比较适合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课程作业等使用,尤其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更为适合; 4、下载使用后,可先查看README.md或论文文件(如有),本项目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5、资源来自互联网采集,如有侵权,私聊博主删除。 6、可私信博主看论文后选择购买源代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