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d命令详解

 功能: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并且在拷贝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可以用该命令实现DOS下的diskcopy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软盘上的数据写成硬盘的一个寄存文件,再把这个寄存文件写入第二张软盘上,完成diskcopy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将硬盘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删除掉。系统默认使用标准输入文件和标准输出文件。

语法:dd [选项]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转换bytes字节。  

count=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l码。  

conv = ebcdic 把ASCIl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l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o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转换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转换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2.实例分析

2.1.数据备份与恢复

2.1.1整盘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

dd if=/dev/hdx of=/dev/hdy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将/dev/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dd if=/dev/hdx | gzip >/path/to/image.gz
备份/dev/h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恢复: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2.1.2.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dd if=/dev/hda bs=16065b | netcat < targethost-IP > 1234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


netcat -l -p 1234 | dd of=/dev/hdc bs=16065b

netcat -l -p 1234 | bzip2 > partition.img
                netcat -l -p 1234 | gzip > partition.img
以上两条指令是目的主机指令的变化分别采用bzip2 gzip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当前目录。


2.1.3.备份MBR
备份: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恢复: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



2.1.4.备份软盘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将软驱数据备份到当前目录的disk.img文件


2.1.5.拷贝内存资料到硬盘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将内存里的数据拷贝到root目录下的mem.bin文件


2.1.6.从光盘拷贝iso镜像

dd if=/dev/cdrom of=/root/cd.iso
拷贝光盘数据到root文件夹下,并保存为cd.iso文件    
2.2.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此处为256M)


mkswap /swapfile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启用这个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


2.3.销毁磁盘数据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无法执行。


2.4磁盘管理

2.4.1.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

1G=1*1024*1024*1024=1073741824bytes

bs=2048

所以count=1073741824/2048=524288

2.4.2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dd if=/dev/zero of=/root/1Gb.file bs=1024 count=1000000
通过上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2.4.3.修复硬盘

dd if=/dev/sda of=/dev/sda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1,2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2.4.4.软盘拷贝

要把一张软盘的内容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上,利用/tmp作为临时存储区。把源盘插入驱动器中,输入下述命令:  

$ dd if =/dev/fd0 of = /tmp/tmpfile  

拷贝完成后,将源盘从驱动器中取出,把目标盘插入,输入命令:  

$ dd if = /tmp/tmpfile of =/dev/fd0  

软盘拷贝完成后,应该将临时文件删除:  

$ rm /tmp/tmpfile  

   

2.4.5.把net.i这个文件写入软盘中,并设定读/写缓冲区的数目。  

(注意:软盘中的内容会被完全覆盖掉)  

$ dd if = net.i of = /dev/fd0 bs = 16384  

2.4.6.将文件sfile拷贝到文件 dfile中。  

$ dd if=sfile of=dfile

-------------------------------------------------------------------------------------------------------------------------

 time有计时作用,dd用于复制,从if读出,写到of。if=/dev/zero不产生IO,因此可以用来测试纯写速度。同理of=/dev/null不产生IO,可以用来测试纯读速度。bs是每次读或写

  的大小,即一个块的大小,count是读写块的数量。

  指定出读取,写入文件到硬盘的速度

  1.测/目录所在磁盘的纯写速度:

  [root@base-dmz1 /]# time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1Gb.file

  1000000+0 records in

  1000000+0 records out

  1024000000 bytes (1.0 GB) copied, 2.57314 seconds, 398 MB/s

  real    0m2.787s

  user    0m0.920s

  sys     0m1.867s

  以上是因为使用了time才显示的,linux5中不需要使用,在linux4中是不会有(1024000000 bytes (1.0 GB) copied, 2.57314 seconds, 398 MB/s)部分,因此需要time命令来计

  算复制的时间。

  2.测/目录所在磁盘的纯读速度:

  dd if=/kvm/ftp/other/1Gb.file bs=64k |dd of=/dev/null

  382860+0 records in

  382860+0 records out

  3136389120 bytes (3.1 GB) copied, 68.38 seconds, 45.9 MB/s

  real    1m8.406s

  user    0m0.039s

  sys     0m4.573s

  3.测读写速度(这是什么):

  dd if=/vat/test of=/oradata/test1 bs=64k

  dd: writing `/oradata/test1':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5025+0 records in

  5024+0 records out

  329261056 bytes (329 MB) copied, 23.8813 seconds, 13.8 MB/s

  注:理论上复制量越大测试越准确。




-----------------------

在dd过程中可以使用iostat -m 1观察读写速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Vim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在 Linux 系统中广泛使用。它有许多命令可以用来编辑文本、移动光标和执行其他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Vim 命令: - i:在当前光标位置插入文本。 - x:删除当前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 - dd:删除整行。 - u:撤销上一个操作。 - :wq:保存并退出。 - :q!:不保存退出。 - /text:搜索文本。 - :set number:显示行号。 - :set nonumber:不显示行号。 这只是 Vim 中常用命令的一小部分,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要了解更多关于 Vim 的信息,可以在 Linux 终端中输入 "vimtutor" 并回车来进行交互式教程。 ### 回答2: Linux是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而Vim是Linux下一个功能强大的编辑器。在Linux系统中,Vim命令是经常用到的,通过它可以使我们更高效地进行编辑和操作。 以下是关于Vim命令的详细解释: 1. 基本模式: Vim编辑器有三种基本模式,分别是普通模式,插入模式和命令行模式。普通模式是在文件中移动时的默认模式,插入模式用于输入文本内容,命令行模式可以执行编辑器命令。 2. 移动光标: 在普通模式下,可以使用键盘上的箭头或H, J, K, L等键来移动光标。另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简单的命令,例如g和G来移动到文件的开头或结尾。 3. 插入模式: 在普通模式下,按下“I”即可以进入插入模式,可以在此模式下输入文字。按ESC键可以从插入模式回到普通模式。 4. 删除、复制和粘贴: 在普通模式下,按下“d”并在其后跟随特定命令可以删除单个字符,单个单词或整行。复制文本需要使用y命令,然后在光标所在处使用p命令粘贴文本。 5. 搜索和替换: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来查找特定文本。使用“:s/find/replace/g”命令可以进行替换。 6. 缩进和格式化: 可以使用“>”和“<”键对选定的文本进行缩进或取消缩进。使用“gg=G”来格式化整个文档。 7. 取消操作: 有时候在不小心删除或添加文本时都可以通过使用“u”键来进行撤回。如果需要继续进行实际编辑步骤,则可以使用“Ctrl+R”来恢复撤回的操作。 综上所述,Vim命令是Linux系统下重要的命令之一,在使用Linux系统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它。熟练地掌握Vim命令可以使您更高效地进行Linux系统操作和文本编辑工作。 ### 回答3: Linux系统下的Vim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文本编辑器,集成了众多的命令,可以极大地提高代码的编写效率。下面将对Vim的常用命令进行详细的介绍。 1.新建文件 在终端输入:vim 文件名 即可新建一个文件。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会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2.插入模式 在Vim中,默认是命令模式。要进入插入模式可以按下i、a、o、O、r等键,其中: i:在光标前插入 a:在光标后插入 o:在下一行新建一行并插入 O:在上一行新建一行并插入 r:替换当前字符 3.保存和退出 在Vim中,要保存并退出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wq:保存并退出 :x:保存并退出 :q!:强制退出,丢弃修改 :w:仅保存,不退出 :q:退出vim 4.移动光标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移动光标: h:左移 j:下移 k:上移 l:右移 G:到文件末尾 gg:到文件开头 $:到行末 0:到行首 5.删除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删除: x:删除光标所在字符 dd:删除整行 d$:删除光标到行末 d0:删除光标到行首 6.复制和粘贴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复制和粘贴: yy:复制整行 yw:复制单词 y$:复制到行末 y0:复制到行首 p:粘贴 7.查找和替换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查找和替换: /要查找的内容:向下查找 ?要查找的内容:向上查找 n:继续查找 N:反向查找 :要替换的内容/替换后的内容/g:全局替换 8.分屏 在命令模式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分屏: :split:竖屏分割 :vsplit:横屏分割 Ctrl + w + h/j/k/l:切换屏幕 9.其他命令 在命令模式下,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用的命令,例如: u:撤销 Ctrl + r:恢复 ddp:交换两行 Ctrl + g:查看当前位置和文件状态 以上就是Vim的常用命令介绍。虽然Vim的命令有些复杂,但是使用熟练之后,可以大幅提高代码的编写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