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的思考及CAP理论

在讨论常见架构前,先简单了解一下CAP理论:

CAP是Consistency、Availablity和Partition-tolerance的缩写。分别是指:

1.一致性(Consistency):每次读操作都能保证返回的是最新数据;

2.可用性(Availablity):任何一个没有发生故障的节点,会在合理的时间内返回一个正常的结果;

3.分区容忍性(Partition-torlerance):当节点间出现网络分区,照样可以提供服务。


CAP理论指出:CAP三者只能取其二,不可兼得。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

>首先,单机都只能保证CP。

>有两个或以上节点时,当网络分区发生时,集群中两个节点不能相互通信(也就是说不能保证可用性A)。此时如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C,那么必然会有一个节点被标记为不可用的状态,违反了可用性A的要求,只能保证CP。

>反正,如果保证可用性A,即两个节点可以继续各自处理请求,那么由于网络不通不能同步数据,必然又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只能保证AP。


一、单实例

单机系统和显然,只能保证CP,牺牲了可用性A。单机版的MySQL,Redis,MongoDB等数据库都是这种模式。


实际中,我们需要一套可用性高的系统,即使部分机器挂掉之后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二、多副本


相比于单实例,这里多了一个节点去备份数据。

对于读操作来说,因为可以访问两个节点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可用性提升。

对于写操作来说,根据更新策略分为三种情况:

1.同步更新:即写操作需要等待两个节点都更新成功才返回。这样的话如果一旦发生网络分区故障,写操作便不可用,牺牲了A。

2.异步更新:即写操作直接返回,不需要等待节点更新成功,节点异步地去更新数据(FastDFS文件系统的存储节点就是用这种方式,写完一份数据之后立即返回结果,副本数据由同步线程写入其他同group的节点)。这种方式,牺牲了C来保证A,即无法保证数据是否更新成功,还有可能会由于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不一致。

3.折衷:更新部分节点成功后便返回。

这里,先介绍一下类Dynamo系统用于控制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一致性级别的策略--NWR:

*N:同一份数据的副本个数

*W:写操作需要确保成功的副本个数

*R:读操作需要读取的副本个数

当W+R>N时,由于读写操作覆盖到的副本集肯定会有交集,读操作只要比较副本集数据的修改时间或者版本号即可选出最新的,所以系统是强一致性的;反之,当W+R<=N时是弱一致性的。

如:(N,W,R)=(1,1,1)为单机系统,是强一致性的;(N,W,R)=(2,1,1)位常见的master-slave模式,是弱一致性的。


举例:

> 如像Cassandra中的折衷型方案QUORUM,只要超过半数的节点更新成功便返回,读取时返回多副本的一致的值。然后,对于不一致的副本,可以通过read repair的方式解决。read repair:读取某条数据时,查询所有副本中的这条数据,比较数据与大多数副本的最新数据是否一致,若否,则进行一致性修复。其中,W + R > N,故而是强一致性的。

> 又如Redis的master-slave模式,更新成功一个节点即返回,其他节点异步去备份数据。这种方式只保证了最终一致性最终一致性:相比于数据时刻保持一致的强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允许某段时间内数据不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数据最终会到达一致的状态。其中,W+R<N,所以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

此外,N越大,数据可靠性越好,但是由于W或者R越大,读写开销越大,性能越差,所以一般需要总和考虑一致性,可用性和读写性能,设置W,R都为N/2+1。

其实,折衷方案和异步更新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损失一定的C来换取A的提高。而且,会产生'脑裂'的问题--即网络分区时节点各自处理请求,无法同步数据,当网络恢复时,导致不一致。

一般的,数据库都会提供分区恢复的解决方案:

1.从源头解决:如设定节点通信的超时时间,超时后'少数派'节点不提供服务。这样便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不过可用性降低。

2.从恢复解决:如在通信恢复时,对不同节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合并,这样可用性得到了保证。但是在恢复完成之前,数据是不一致的,而且可能出现数数据冲突。

光这样还不够,当数据量较大时,由于一台机器的资源有限并不能容纳所有的数据,我们会向把数据分到好几台机器上存储。


三、分片


相比于单实例,这里多了一个节点去分割数据。

由于所有数据只有一份,一致性得以保证;节点间不需要通信,分区容忍性也有。

然而,当任意一个节点挂掉,丢失了一部分的数据,系统可用性得不到保证。

综上,这和单机版的方案一样,都只能保证CP。

那么,有哪些好处呢?

1.某个节点挂掉只会影响部分服务,即服务降级;

2.由于分片了数据,可以均衡负载;

3.数据量增大/减小后可以相应的扩容/缩容。

大多数的数据库服务都提供了分片的功能。如Redis的slots,Cassandra的patitions,MongoDB的shards等。


基于分片解决了数据量大的问题,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系统是高可用的,那么,如何牺牲一定的一致性去保证可用性呢?


四、集群


可以看到,上面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方式。同上分析,采用不同的数据同步策略,系统CAP保证各有不同。不过,一般数据库系统都会提供可选的配置,我们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特性。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类互联网公司,要求并非强一致性,而是可用性和最终一致性的保证。这也是NoSQL流行于互联网应用的一大原因,相比于强一致性系统的ACID原则,它更加倾向于BASE: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性,即允许分区失败,除了问题仅服务降级;

>Soft-state:软状态,即允许异步;

>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允许数据最终一致性,而不是时刻一直。


五、总结

基本上,上面讨论的几种方式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个方案总是需要通过牺牲一部分去换取另一部分,总没法达到100%的CAP。选择哪种方案,依据就是在特定场景下,究竟哪些特性是更加重要的了。



Reference:

>关于分布式系统的思考

>CAP原理和最终一致性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