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nP利用了包括IP、TCP、UDP、HTTP以及XML在內的網路通訊協議,並可透過橋接方式來支援操作非採IP協議的裝置。藉由UPnP的高度通用性,就能達到不需要另行安裝驅動程式即可直接取用其他裝置資源的目的。
在談到第二版的UPnP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目前UPnP所包含的協定與運作流程:
Discovery-當某樣裝置加入到特定的網路中之後,UPnP的discovery協議將可容許該裝置在網路中宣稱自己服務控制點的存在,而當該控制點被網路認可並加入後,UPnP的discovery協議將可容許該控制點搜尋在該網路中的其他裝置並進行配對。這方面的協議主要是遵循目前的SSDP機制來進行。
Description-當控制點發現網路上的裝置之後,控制點對於該裝置的能力與特性還處於一概不知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也就無從控制起,因此就必須要透過偵測該裝置的XML描述語言,來描述裝置本身包括型號、製造商、序號以及該裝置所能提供的服務等等特性。描述內容也包括了執行狀態、資料類型以及事件特徵等等,作為控制點判斷該裝置的有效參考資訊。
Control-當控制點接收到裝置的描述(Description)之後,該控制點便可以開始嘗試對該裝置送出指令,利用SOAP協定,並透過XML來表達。而接收指令之後的動作效果,則是可以從Description中對於服務運作狀態的描述來取得回饋。
Event notification-當UPnP描述中包含了一連串的動作、回應以及變數時,服務本身也會公布這些變數的變化。因此在控制點方面也會取用這些描述。服務本身會利用送出事件訊息來傳達這些更新。同樣的,這些事件訊息也是基於XML的事件描述格式。控制端與服務端為了要進行相互的狀態確認,事件的產生與傳送都會傳達到所有參與控制的控制點。
Presentation-在一連串協定的最後,便是結果的呈現與展示,假如裝置本身包含有URL可供展示,那麼控制點便可以從此URL中渠相關的訊息頁,並將之載入到預設的網頁瀏覽器中。而依照該URL網頁上所提供的能力,使用者可以透過該網址控制該裝置或者是觀看該裝置的狀態。至於能控制到什麼程度,就要看裝置本身賦予展示頁的權限以及裝置本身的能力了。
除了以上的基礎架構部分以外,配合現今潮流日興的家庭多媒體娛樂方案,以及越來越多的智慧型行動/多媒體娛樂裝置,對於網路的互連需求也逐漸被重視,畢竟如果要能夠真正打入家庭中,太過繁雜的操作與設定過程就必須被捨棄,取而代之的就是以隨插即用的概念,讓可連網的裝置皆可互相確認並進行傳輸或其他控制動作。最重要的是,由於都是基於同一規範之下,所以裝置之間的互連也不需要驅動程式。
由於應用於多媒體傳輸方面是UPnP標準主要的應用之一,在這方面,也有UPnP影音標準可配合DLNA規範的底層標準運作,在媒體控制上包含了影像與音效部分,由於目前的影音多媒體傳輸並沒有包含數位版權保護,可能會產生盜版或檔案外流等疑慮,對DLNA等相關標準的推行產生阻力。由於原本的UPnP架構對於影音傳輸方面的規範較不完整,一些包含硬體相互授權以及數位版權保護機制都沒有實作,UPnP論壇也在最近發佈了最新的第二版規範,版本命名為UPnP AV v2,也稱之為〝Enhanced AV Specifications〞,顧名思義,正式為了加強UPnP在多媒體檔案傳輸方面原先的不足而制訂的。
UPnP AV v2最大的改進就是加入UPnP AV MediaServer以及MediaRenderer這兩種類型,涵蓋的產品範圍包括了個人電腦、DVD影片播放機、電視機、機上盒、家庭劇院、以及手持式行動影音裝置等等。為了配合這些裝置所播放的內容保護機制,UPnP AV v2在傳輸的時候,傳輸內容都全程處於DRM的保護之下,除了特定已獲得授權的裝置可播放以外,可確保媒體檔案不會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就外流或被公開播放,而除了版權保護方面的改進以外,對於裝置之間的互相連接與溝通也作了進一步的簡化。當然,UPnP AV v2是完全過往相容於舊版標準的。
UPnP標準在這一兩年來逐漸受到重視,而成為家庭多媒體網路標準DLNA中的一環之後,其重要性更是與日遽增,不過由於與作業系統的搭配上,最常做為家庭多媒體伺服器使用的Windows作業系統,其強固性明顯不足,而UPnP架構若處於半開放式網路環境或者是加密保護不足的無線網路之下,對於私密檔案的的保存,可能就會產生隱憂,畢竟裝置與網路連接的傻瓜化,也代表著使用者的警覺心與問題解決能力也是隨之往下降,在標準制訂之時,若沒有將這些問題考慮進去,那麼所帶來的後患也會是相當驚人的。
▲UPnP裝置在家電產品與電腦產品之間的應用範例。(圖片來源: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