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linux常见问题的解决

1.重装windows后或一次意外破坏了MBR中的grub后如何恢复grub?
答:用光盘恢复grub,用linux的第一张安装光盘引导系统后在boot提示符下输
入:linux rescue。进入系统后输入:

#chroot /mnt/sysimage
#cd /sbin
#./grub-install /dev/hda
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并拿出光盘,就可以用grub引导系统了。

2.在linux下如何使用内猫(一般的问题是下载正确的驱动)?
答:首先看看你猫的驱动盘里有没有for linux的驱动如果有就按照它的readme进
行,如果没有的话你就得自己动手了。
(1)搞清楚猫的厂商和用的什么芯片(有时候芯片至关重要)、什么型号,如果
猫的说明书上没有写有的什么芯片,那你就要把你的猫

拔下来了,在电路板上写的有用什么芯片。
(2)先到猫的厂商的主页上看有没有对应你这种型号的for linux的驱动。如果有
的话就当然下载下来按照人家的readme去做就行了。
(3)如果猫的厂商不提供驱动下在,就到你所用芯片的厂商主页去看,这里一般
都提供驱动下载,然后找到你这种芯片型号所对应的

for linux驱动,然后按readme做就行了。
(4)驱动也可以在下面的网站找:
http://www.modem.com.cn/minyong/EnetR2.htm

3.用mount怎样挂载光盘、软盘、及windows分区?
(1)使用光盘:插入光盘后执行mount /mnt/cdrom即可,如果使用完后就用umount
/mnt/cdrom卸载;
(2)使用软盘:如果是在windows(DOS)下格式化过的盘就用,软盘插入后,执
行mount –t msdos /mnt/floppy命令,如果是在linux下格

式化为ext2或ext3就用mount –t ext2(ext3) /mnt/floppy。
(3)挂载windows分区:如果是fat32格式的就用 mount -t vfat /dev/hda?
/mnt/win(hda是你的第一个IDE接口的主盘)
如果是NTFS就要编译内核让它支持NTFS然后:mount -t ntfs /dev/hda? /mnt/win
(4)iso文件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4.安装linux时如何合理分区?
工作站,/boot为50M,/分区大小根据安装包大小自定;服务器,/boot为50M,/为
384M,/usr存放本地用户配置、程序文件,视所需定义

大小;/home存放所有用户数据文件,视所需定义大小;/var为256M,存放日志。
自定义安装方便多系统并存,你可以采用如工作站的分区模式



5.如何设置图形界面的刷新率?(注:请小心操作!)
如果你用的是Redhat的话你的X window配置文件是
/etc/X11/XF86Config
Slackware的X Window配置文件是
/etc/XF86Config
在那个文件中你会看到象下面这样的东西:
# 640x400 @ 70 Hz, 31.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0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00 409 411 450
# 640x480 @ 60 Hz, 31.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25.175 640 664 760 800 480 491 493 525
# 800x600 @ 56 Hz, 35.15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36 800 824 896 1024 600 601 603 625
# 1024x768 @ 87 Hz interlaced, 35.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44.9 1024 1048 1208 1264 768 776 784 817
Interlace
# 640x480 @ 72 Hz, 36.5 kHz hsync
Modeline "640x480" 31.5 640 680 720 864 480 488 491 521
# 800x600 @ 60 Hz, 37.8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40 800 840 968 1056 600 601 605 628
+hsync +vsync
# 800x600 @ 72 Hz, 48.0 kHz hsync
Modeline "800x600" 50 800 856 976 1040 600 637 643 66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60 Hz, 48.4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65 1024 1032 1176 1344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024x768 @ 70 Hz, 56.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75 1024 1048 1184 1328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 1280x1024 @ 87 Hz interlaced, 51 kHz hsync
Modeline "1280x1024" 80 1280 1296 1512 1568 1024 1025 1037 1165
Interlace
# 1024x768 @ 76 Hz, 62.5 kHz hsync
Modeline "1024x768" 85 1024 1032 1152 1360 768 784 787 823
# 1280x1024 @ 61 Hz, 64.2 kHz hsync
Modeline "1280x1024" 110 1280 1328 1512 1712 1024 1025 1028 1054
# 1280x1024 @ 74 Hz, 78.85 kHz hsync
Modeline "1280x1024" 135 1280 1312 1456 1712 1024 1027 1030 1064
# 1280x1024 @ 76 Hz, 81.13 kHz hsync
Modeline "1280x1024" 135 1280 1312 1416 1664 1024 1027 1030 1064
这些东西控制这你的显示卡的设置,例如
下面这一行注释说分辨率为1280x1024,刷新速率为76赫兹,行扫频率为81.13千赫兹
# 1280x1024 @ 76 Hz, 81.13 kHz hsync
下面这一行具体设置显示卡:
Modeline "1280x1024" 135 1280 1312 1416 1664 1024 1027 1030 1064
这行中每个项目的意义如下:(从左到右)
模式行,分辨率,像元频率(兆赫兹),每行像元数,行同步(消隐)脉冲开始的
时钟周期,行同步(消隐)脉冲结束的时钟周期,每行的时

钟周期数,每帧的图象行数,帧同步脉冲开始的扫描行数,帧同步脉冲结束的扫描
行数,每帧的扫描行数。
调整这些数目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你的显示卡和显示器,例如您的显示卡有一兆
存储器,您可以设置成1152x900的分辨率。需要当心的是仔

细核对你的显示器所允许的扫描频率,有些显示器当收到过高的扫描同步脉冲后会
烧毁行扫描晶体管。
下一个问题是你的显示卡有什么像元频率可以用,例如上面的行要求135MHz,但你
的卡只有125兆赫兹,怎么办呢?也好办,用emacs或vi把135

改为125就完了。
如果你的配置文件中对应于您所要的分辨率有多个模式行的话,您可以将其它频率
较低的模式行用#号给封上,只留下你想要的频率就能改变扫

描频率了。
当然,你还可用XF86带的xvidtune软件调整.
6.提示“kernel panic: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XX:YY”是什么意思?
首先,请根据 device code 清单检查 device XX:YY ;它是正确的 root device
吗?如果不是,那你可能沒有做過 rdev -R ,或者是你是對

錯誤的image 執行rdev -R。如果 device code 是正確的,那麼請仔細地檢查被編
譯到你 kernel 內的 device 驱动程序。請確定它有没有对

filesystem进行支持。

7.先安装linux然后再装windowsxp,用linux bootdisk软盘启动后,出现如下提示:
……
Mounting root filesystem
VFS:Can't find ext3 filesystem on dev ide0(3,7)
moun:error 22 mounting ext3
pivotroot: pivot_root(/sysroot,/sysroot/initrd) failed:2
Freeing unused kernel memory
280K freed
Kernel panic: No init found. Try passing init = option to kernel.
怎么办?
这是因为XP在安装后改变了分区表的缘故。你可以用第一次安装时制作的linux
bootdisk启动计算机,然后boot:加一句“linux

root=/dev/hdyx”(注:y为a,b,c,d,x为自然数,你可以在SYSLINUX的头提示
行中找到相仿的一句),由于分区表已经被改变,所以你不

能再把启动盘默认的/root的位置作为参数传递给内核,这时候x的值应该是(x-1
或x+1)。顺利启动后,你会发现你无法激活swap,没有关系

,你可以修改/etc/fstab,同样把“(/dev/hdyx) swap swap default 0 0”的x值加
1或减1,事先你只需要mount一下这个节点,系统会告诉你

“it seems a swap”的。最后,你要恢复用LILO或GRUB对多系统进行引导,记得把
里头关于/root位置的项目改过来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

是,别忘了重新mkbootdisk --device /dev/fd0 x.x.xx-x做张新的bootdisk啊!
8.linux下如何制作一个通用的ISO镜像?
mkisofs -a -l -J -L -r -o filename.iso /directory
这样就能做出一个在windows和Linux(或者其他UNIX)上面都能使用的ISO镜像

9.linux下如何实现多网卡bonding?
使用多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地址。这项技术其实在sun和cisco
中已经存在,分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技术,在

Linux中,这种技术称为bonding。
  因为bonding在内核2.4.x中已经包含了,只需要在编译的时候把网络设备选项
中的Bonding driver support选中就可以了。
  然后,重新编译核心,重新起动计算机,执行如下命令:
  ismod bonding
  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eth1 down
  ifconfig bond0 ipaddress
  ifenslave bond0 eth0
  ifenslave bond0 eth1
  现在两块网卡已经象一块一样工作了.这样可以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你最好把这几句写成一个脚本,再由/etc/rc.d/rc.local调用,以便一开机就生效.
  bonding对于服务器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在没有千兆网卡时,用两三块100兆网
卡作bonding,可大大提高服务器到交换机之间的带宽.但是需

要在交换机上设置连接bonding网卡的两个口子映射为同一个虚拟接口。

10.. linux下如何对ping不反应?
如果你想让你的linux服务器不响应ping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这样就可以了。
同样
echo 0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就响应ping包。
但如果你重起机器,设置就会失效,所以你必须把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添加到/etc/rc.local 里。

11.关于/etc/fstab的操作:
(1) fstab文件的作用
文件/etc/fstab存放的是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当正确的设置了该文件,则可以
通过"mount /directoryname"命令来加载一个文件系统,每

种文件系统都对应一个独立的行,每行中的字段都有空格或tab键分开。同时
fsck、mount、umount的等命令都利用该程序。
(2) fstab文件格式
下面是/etc/fatab文件的一个示例行: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dump fs_pass
/dev/hda1 / ext2 defaults 1 1
fs_spec - 该字段定义希望加载的文件系统所在的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对于一般
的本地块设备情况来说:IDE设备一般描述为/dev/hdaXN,X

是IDE设备通道(a, b, or c),N代表分区号;SCSI设备一描述为/dev/sdaXN。对于
NFS情况,格式一般为:
,例如:`knuth.aeb.nl:/'。对于procfs,使用`proc'来定义。
fs_file -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对于swap设备,该字段为
none;对于加载目录名包含空格的情况,用40来表示空格。
fs_type -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一般常见的文件类型为ext2 (Linux设备
的常用文件类型)、vfat(Windows系统的fat32格式)、NTFS、

iso9600等。
fs_options -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
是由逗号分隔开来。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

足需要。其他常见的选项包括:
选项 含义
ro 以只读模式加载该文件系统
sync 不对该设备的写操作进行缓冲处理,这可以防止在非正常关机时情况下破坏
文件系统,但是却降低了计算机速度
user 允许普通用户加载该文件系统
quota 强制在该文件系统上进行磁盘定额限制
noauto 不再使用mount -a命令(例如系统启动时)加载该文件系统
fs_dump -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
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置该字段为0
fs_pass - 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
文件系统"/"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

。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

12.linux下的常见文件格式

压缩和打包文件
* .bz2 — 使用bzip2命令压缩的文件,可以使用bzip2 -d filename 解包
* .gz — 使用gzip命令压缩的文件,可以使用gunzip -d filename 解包
* .tar — 使用tar打包的文件,即tarball文件,可以使用tar xf filename 解包
* .tbz — 使用tar打完包后再以bzip2命令压缩的文件,可以使用tar jxf
filename 解包
*.z--使用compress命令压缩的文件,可以使用compress -d filename解包
* .tgz — 使用tar打完包后再以gzip命令压缩的文件,可以使用tar zxf filename
解包

普通文件格式
* .au — 声音文件,可以使用系统的声音播放器或者是JAVA程序播放
* .gif — GIF图像文件,可以使用WEB浏览器查看
* .html/.htm — HTML文件,可以使用WEB浏览器查看
* .jpg — JPEG图像文件,可以使用WEB浏览器查看
* .pdf — 文档的电子版本,PDF是一种电子文档的标准,可以使用
* xpdf或者是adobe acrobat reader阅读
* .png — PNG图像文件,PNG是Portable Network Graphic的简写,可以使用WEB浏
览器或者图像浏览器查看
* .ps — PostScript文件,一种打印格式文件,可以使用ghostview或者是支持ps
查看的图像浏览器查看,也可以直接输出给打印机打印
* .txt — 文本格式文件,可以使用任何编辑器查看
* .wav — 声音文件,可以使用声音播放器播放
* .xpm — XPM图像文件,可以使用图像查看器查看

系统文件
* .conf — 某个程序的配置文件,一般可以使用vi进行编辑
* .lock — 某个程序的锁定文件,用于检测某个程序在执行或者某个设备或者资源
正在使用
* .rpm — RedHat的软件包管理器文件,用于安装软件

程序和脚本文件
* .c — 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
* .cpp — 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
* .h — C或C++语言的头文件
* .o — 程序对象文件
* .pl — Perl脚本文件
* .so — 动态链接库文件
* .tcl — TCL脚本文件

13.linux下如何对硬盘提速?

Linux下也可以使用32Bit I/O和DMA。使用/sbin/hdparm -c1
/dev/hda(hdb,hdc..)打开32Bit传输模式,使用命令 /sbin/hdparm -d1

/dev/hda(hdb,hdc...) 打开DMA。最后使用/sbin/hdparm -k1 /dev/hda 以使硬盘
在Reset之后保持上面的设定,这么一来,硬盘读写速度应该

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14.grub菜单项丢失,只有字符grub>时的处理方法?

grub>cat (hd0,0)/root/grub/grub.conf(为了看参数。)
grub>root (hd0,1)
grub>kernel (hd0,0)/boot/vmlinuz-2.4.18-14 ro root=LABEL=/
grub>initrd (hd0,0)/boot/initrd-2.4.18-14.img
grub>boot
OK! 重启

15.如何使得系统在一段时间不操作后能自动退出?
当系统管理员root账户拥有者 在离开计算机时,出于安全考虑,最好能让系统
在隔一段时间后能自动退出。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为

一个叫做"TMOUT"的Linux变量设置指定时间时间单位是秒 。编辑
"/etc/profile"文件,在有"HISTFILESIZE="字样的那一行的后面加上下面

一行内容:
  TMOUT=3600
  加入的这一行代表的含义是1小时60×60=3600秒 。当你把这行内容放入你的
"/etc/profile"文件后,在系统连续一小时不用时,系统

会自动通知系统中的所有用户系统将退出。你也可以把该变量设置放在用户的各自
的".bashrc"文件中,使得系统能在指定的一段时间不用后

能自动退出。
  该变量参数被设置在系统中后,你必须先退出系统,然后再以root帐户重新登
录后,该项设置才会生效。

16.制作Linux的优盘启动盘
USB闪存存储装置(优盘)一般只有钥匙扣大小,存储容量多为32MB和64MB。由于具
有轻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特别是对比软盘

具有容量较大、安全可靠、读取速度较快等特性,越来越多人使用这种装置取代了
软驱与软盘,在PC之间交换文件。目前新出的主板BIOS都支

持USB软盘和硬盘的启动方式,这样对于Windows 98的系统维护与安装工作越来越
方便。但是,厂家仅提供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的制作工具,

并不提供linux启动盘的制作工具。在优盘上建立Linux启动盘,对于系统维护人员
具有更加实用的意义,你可以使用Linux建立小巧的内核,建

立网络环境,快速地判断和排除网络故障与传送文件。本文以Red Hat 8.0为例,
使用朗科的双启动型优盘建立优盘的Linux启动盘。

  下载相关软件:e3,bvi,Liuux内核。

编译内核

  首先计算机的主板必须要支持USB硬盘的启动方式,并且所使用的优盘是启动
型优盘。

  我以Linux-2.4.20为例说明。编译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编译不必要的模块,如声
卡驱动等驱动模块,使编译的内核尽可能小一些。由于要支

持优盘启动,必须将SCSI设备、usbcore、usb-storage、Loopback device
support、RAM disk support和initrd等编译到内核中。

  许多人会问,usb-storage模块已经包括在内核了为什么还要建立initrd.img
文件?这是由于优盘的初始化过程比执行/sbin/init慢,导致

内核已经启动完成了,优盘还没有完成初始化工作,因此根文件系统没有加载,这
时执行/sbin/init命令肯定不成功。通过建立initrd.img文

件,在启动内核时加载initrd.img文件到内存中,等待3秒使优盘完成初始化工
作,再执行/sbin/init指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建立initrd.img文件


  # mkdir -p /mnt/initrd
  # cd /tmp
  # mkinitrd /tmp/initrd.gz 2.4.20-usb



(2).解压initrd.img文件,修改启动脚本linuxrc


  # gunzip initrd.gz
  # mount -o loop /tmp/initrd /mnt/initrd
  # cp /sbin/busybox /mnt/initrd/bin
  # cd /mnt/initrd/bin
  # ln -s busybox sleep
  # vi /mnt/initrd/linuxrc



  加入如下内容:


  echo 'wait 3 seconds.....'
  /bin/sleep 3



(3).重新生成initrd.img文件

  由于缺省建立的initrd文件比较大(为4MB),为了加快优盘的启动,必须减小
它。具体操作如下:


  # mkdir -p /mnt/initrdusb
  # cd /tmp
  # dd if =/dev/zero of= /tmp/initrdusb bs=1M count=1
  # mke2fs -m 0 initrdusb
  # mount -o loop /tmp/initrdusb /mnt/initrdusb
  # cp -a /mnt/initrd/* /mnt/initrdusb
  # umount /mnt/initrd
  # umount /mnt/initrdusb
  # cd /tmp
  # gzip -9 initrdusb
  # cp initrdusb.gz /boot/initrd-2.4.20-usb.img



(4).测试编译的内核是否正常启动

  测试编译的内核是否正常启动,以及在启动过程中是否可看见优盘的相关信息。

建立优盘启动盘

  1.将优盘分成两个分区

  留给Linux分区容量大小完全取决于安装哪些系统维护工具,结果如下:


  # modprobe usb-storage
  # fdisk -l /dev/sda
  Disk /dev/sda: 16 heads, 63 sectors, 12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008 * 512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102 51376+ 6 FAT16
  /dev/sda2 103 126 12096 83 Linux



  注意:如果需要使用优盘引导Windows 98,扇区大小必须设置为63个扇区,可
以通过fdisk的x命令扩展修改heads、sectors和cylinders参

数。

  2.建立与生成ext2分区


  # mke2fs -m 0 /dev/sda2
  # mkdir -p /mnt/sda2
  # mount /dev/sda2 /mnt/sda2
  # cd /mnt/sda2



  3.建立boot目录

  将编译好的内核与initrd-2.4.20-usb.img文件拷贝到boot目录、编译好的模
块拷贝到lib/modules目录,以及将/boot/grub的文件拷贝到

boot目录,编辑boot/grub/menu.lst文件,内容如下:


  timeout 10
  color 0x17 0x70
  default 0
  title Windows 98
  rootnoverify (hd0,0)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title GNU/Linux Redhat 8.0 (2.4.20-usb)
root (hd0,1)
  kernel /boot/vmlinuz-2.4.20-usb ro root=/dev/sda2
  initrd /boot/initrd-2.4.20-usb.img



  安装grub,具体操作如下:


  grub> root (hd1,1)
  grub> setup (hd1)
4.建立bin目录

  根据自工作的需要拷贝系统维护工具,如insmod、fsck和mkdosfs等实用程
序。一定要注意使用ldd命令检查那些共享库文件,这些文件需要

按照原来的路径拷贝到lib目录。 由于受到磁盘空间的限制,使用busybox命令代替
一些常见的Linux命令,主要原因就是busybox 文件非常小,

并且是静态链接的,包括许多常见的Linux命令(如cat、init、ifconig、route)
用ln -s busybox建立这些文件的符号联接。可以根据个人需

要重新编译busybox,包括vi等命令,也可以使用小巧的e3代替vi。

  另外,如果使用bash,还必须编辑与裁减/etc/termcap及如下文件:


  /bin/bash
  /etc/termcap
  /usr/share/terminfo/l/linux
  /usr/share/terminfo/k/klone+acs
  /usr/share/terminfo/k/klone+color
  /usr/share/terminfo/k/klone+sgr



  5.建立dev目录

  使用cp -a命令拷贝常用的设备文件,包括console、tty1、tty2、tty3sda、
sda1、sda2、hda、hdb和hda1等设备文件。

  6.编辑etc/init.d/rcS

  内容如下:


  #!/bin/sh
  PATH=/sbin:/bin
  export PATH
  mount -n -t proc none /proc
  umount /initrd
  mount -n -o remount,rw /
  mount -n -o remount,rw -t proc none /proc
  ifconfig lo 127.0.0.1



  7.编辑etc/fstab文件

  内容如下:


  /dev/sda2 / ext2 defaults 1 1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应用举例

  举一个传送文件的例子。在一台正常工作的Linux机器A(IP=192.168.100.5)上
执行:


  $ tar cf - win98 | nc -l -p 5555



  注意:可以在机器B上使用优盘启动机器,telnet登陆到机器A上执行以上命令。

  在机器B上使用优盘启动执行:


  # mount -t vfat -o codepage=938,iocharset=cp936 /dev/hda5 /mnt/2dos
  # cd /mnt/2dos
  # modprobe eepro00
  # ifconfig eth0 192.168.1.10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 ping 192.168.10.5
  # nc 192.168.10.5 5555 | tar xf -



  如果这时使用format /s命令无法建立优盘Windows 98启动盘,可以采用变通
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 mkdosfs -F 16 /dev/sda1
  # xxd -c 16 /dev/sda1 | less



  这时记录下Boot Record的32~35字节内容(本例为60 91 01 00,这4个字节
记录了FAT分区总的扇区数量),再使用朗科随盘提供的制作

引导盘的工具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然后使用Linux下bvi或者能够编辑二进制文
件的工具修改Boot Record的32~35字节为原来的内容。这样

,就能够实现名副其实的三启动方式(Windows双启动+Linux启动)。


17.如何让redhat8安装时使用reiserfs ?

先说明一点:redhat所使用的kernel是不支持reiserfs的,所以要让redhat的根分
区使用reiserfs,一般的方法是重编译内核。这篇短文不是

教你怎么重编译内核,这是谁都会的,不用我原创。事实上这里仍然使用redhat安
装时提供的内核。
论坛上有朋友问起redhat不重编译内核在根分区使用reiserfs的方法,开始觉得不
可能,因为挂根分区是内核加载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那

个时候还没文件系统,而红帽的kernel不支持reiserfs,要支持的话必须
modprobe reiserfs 插入reiserfs的驱动,这个时候连文件系统都没

有,更别说找到reiserfs.o这个文件了。
后来想想其实是有办法的。仔细研究一下redhat的启动过程就可以知道,内核加载
完后首先挂的不是安装时所指定的硬盘分区(如hda1,hda5等)

,而是和vmlinuz-2.4.18.14同在一个目录下的/boot/initrd-2.4.18-14.img。
initrd-2.4.18-14.img 这个文件是个压缩文件,解压后被放到

内存里面,对内核来说就是ramdisk(/dev/ram0)。而这个ramdisk的格式是ext2。
在ramdisk加载完后运行一些ramdisk里面指定的命令后才加载

真正的根分区设备:/dev/hda1,/dev/hda5等,然后ramdisk被卸载。
可以这样理解,之所以有/boot/initrd-2.4.18-14.img这个东西,是让redhat
linux在挂根分区之前有能力作一些kernel没做的处理(一般是加

载scsi驱动)
问题简单了:我们只要做个initrd文件,让他加载reiserfs.o这个驱动,那么
reiserfs的根分区不就能挂上去了吗?事实上这个initrd文件也

不用自己一步一步做,有个工具:mkinitrd。执行:
mkinitrd aaa.img 2.4.18-14 --preload=reiserfs
在当前目录下产生一个叫做aaa.img的initrd文件,把它考到同kernel同一目录,
重新编辑一下lilo.conf或grub.conf就可以了
又有了新问题:本文不是叫做“如何让redhat8安装时使用reiserfs”吗,可redhat
的安装程序里面在分区的时候明明没有提供reiserfs这个选

项啊?没错,往下看。大家都知道使用redhat的时候可以通过同时按下alt+f1 --
fn选择多个终端,其实在安装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做。试试

看在安装程序显示完前面几个没用的消息之后按下 alt+f2,你得到了一个shell!
这样做:手工使用fdisk分区(很简单,一学就会),

mkreiserfs把分区格成reiserfs,然后在redhat安装程序的分区工具(就是那个名
字叫d什么什么的东西)里只选择各个分区的挂载点就行了,然

后选软件包往下装。
装完之后重起会出错提示没办法挂载根分区,这个时候就要用一张软盘上的linux
(或其他可用的linux)把刚装的东西挂上去,然后把上面所说

的自己字所制作的那个aaa.img考过去,改grub.conf就ok了
本文次序上可能有点凌乱,大家将就着看吧,能看明白的自然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看不明白的应该也不会喜欢reiserfs。


18.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不需要口令的用户呢?

passwd -d 用户名

19.怎样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硬盘的dma100模式?

在文件/etc/rc.d/rc.local里加入命令hdparm -d1 /dev/hda

20.修改主机名
vi /etc/sysconfig/network,修改HOSTNAME一行为HOSTNAME=主机名,重启后也能生效
天枫一叶 当前离线 


Thoughout a Unix system,easy things are easy and hard things are
possible---small,clean,flexible and fun.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当执行`mount -n -o remount,rw`命令时,提示"can't find in /proc/mounts"错误。这个错误通常是由于指定的挂载点在`/proc/mounts`文件中找不到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确保指定的挂载点存在:首先,你需要确认你指定的挂载点是正确的,并且确保该挂载点在`/proc/mounts`文件中存在。你可以使用`cat /proc/mounts`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的挂载点列表,并确认你要重新挂载的目标是否在其中。 2. 检查文件系统是否已挂载为只读:如果你尝试将一个已经以只读方式挂载的文件系统重新挂载为读写模式,可能会出现"can't find in /proc/mounts"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先将文件系统以读写模式挂载,然后再执行`mount -n -o remount,rw`命令。 3. 使用正确的选项和参数:确保你在执行`mount -n -o remount,rw`命令时使用了正确的选项和参数。你可以参考`mount`命令的文档或使用`man mount`命令查看详细的用法和选项说明。 4. 检查文件系统是否已损坏:如果文件系统已损坏或出现其他问题,可能会导致无法重新挂载。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先修复文件系统的问题,然后再尝试重新挂载。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为常见解决方案之一,具体解决方法可能因系统配置和环境而异。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请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以便进一步帮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