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自我修养(1续)

四种进程或线程同步互斥的控制方法

1、临界区:通过对多线程的串行化来访问公共资源或一段代码,速度快,适合控制数据访问。

2、互斥量:为协调共同对一个共享资源的单独访问而设计的。

3、信号量:为控制一个具有有限数量用户资源而设计。

4、事:用来通知线程有一些事件已发生,从而启动后继任务的开始。

 

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

 

临界区:

       不论是硬件临界资源,还是软件临界资源,多个进程必须互斥地对它进行访问。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资源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每次只准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不论是硬件临界资源,还是软件临界资源,多个进程必须互斥地对它进行访问。

 

保证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访问数据的简便办法。在任意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如果有多个线程试图同时访问临界区,那么在有一个线程进入后其他所有试图访问此临界区的线程将被挂起,并一直持续到进入临界区的线程离开。临界区在被释放后,其他线程可以继续抢占,并以此达到用原子方式操作共享资源的目的。

临界区包含两个操作原语:

EnterCriticalSection()进入临界区

LeaveCriticalSection()离开临界区

EnterCriticalSection()语句执行后代码将进入临界区以后无论发生什么,必须确保与之匹配的 LeaveCriticalSection()都能够被执行到。否则临界区保护的共享资源将永远不会被释放。虽然临界区同步速度很快,但却只能用来同步本进程内的线程,而不可用来同步多个进程中的线程。

MFC提供了很多功能完备的类,我用MFC实现了临界区。MFC为临界区提供有一个 CCriticalSection类,使用该类进行线程同步处理是非常简单的。只需在线程函数中用CCriticalSection类成员函数Lock()和UnLock()标定出被保护代码片段即可。Lock()后代码用到的资源自动被视为临界区内的资源被保护。UnLock后别的线程才能访问这些资源。

互斥量(Mutex

 

互斥量跟临界区很相似,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具有访问资源的权限,由于互斥对象只有一个,因此就决定了任何情况下此共享资源都不会同时被多个线程所访问。当前占据资源的线程在任务处理完后应将拥有的互斥对象交出,以便其他线程在获得后得以访问资源。互斥量比临界区复杂。因为使用互斥不仅仅能够在同一应用程序不同线程中实现资源的安全共享,而且可以在不同应用程序的线程之间实现对资源的安全共享。

 

互斥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Mutex()创建一个互斥量

OpenMutex()打开一个互斥量

ReleaseMutex()释放互斥量

WaitForMultipleObjects()等待互斥量对象

 

同样MFC为互斥量提供有一个CMutex类。使用CMutex类实现互斥量操作非常简单,但是要特别注意对CMutex的构造函数的调用

CMutex( BOOL bInitiallyOwn = FALSE, LPCTSTR lpszName = NULL,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saAttribute = NULL)

不用的参数不能乱填,乱填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运行结果。

信号量(Semaphores

 

信号量对象对线程的同步方式与前面几种方法不同,信号允许多个线程同时使用共享资源,这与操作系统中的PV操作相同。它指出了同时访问共享资源的线程最大数目。它允许多个线程在同一时刻访问同一资源,但是需要限制在同一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大线程数目。在用CreateSemaphore()创建信号量时即要同时指出允许的最大资源计数和当前可用资源计数。一般是将当前可用资源计数设置为最大资源计数,每增加一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就会减1,只要当前可用资源计数是大于0的,就可以发出信号量信号。但是当前可用计数减小到0时则说明当前占用资源的线程数已经达到了所允许的最大数目,不能在允许其他线程的进入,此时的信号量信号将无法发出。线程在处理完共享资源后,应在离开的同时通过ReleaseSemaphore()函数将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加1。在任何时候当前可用资源计数决不可能大于最大资源计数。

PV操作及信号量的概念都是由荷兰科学家E.W.Dijkstra提出的。信号量S是一个整数,S大于等于零时代表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但S小于零时则表示正在等待使用共享资源的进程数。

P操作申请资源:

1S1

2)若S1后仍大于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S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入进程调度。

V操作释放资源:

1S1

2)若相加结果大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相加结果小于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入进程调度。

 

信号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Semaphore()创建一个信号量

OpenSemaphore()打开一个信号量

ReleaseSemaphore()释放信号量

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信号量

事件(Event

 

事件对象也可以通过通知操作的方式来保持线程的同步。并且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中的线程同步操作。

信号量包含的几个操作原语:

CreateEvent()创建一个事件

OpenEvent()打开一个事件

SetEvent()回置事件

WaitForSingleObject()等待一个事件

WaitForMultipleObjects()等待多个事件

WaitForMultipleObjects 函数原型:

WaitForMultipleObjects

IN DWORD nCount, // 等待句柄数

IN CONST HANDLE *lpHandles, //指向句柄数组

IN BOOL bWaitAll, //是否完全等待标志

IN DWORD dwMilliseconds //等待时间

参数nCount指定了要等待的内核对象的数目,存放这些内核对象的数组由lpHandles来指向。fWaitAll对指定的这nCount个内核对象的两种等待方式进行了指定,为TRUE时当所有对象都被通知时函数才会返回,为FALSE则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得到通知就可以返回。 dwMilliseconds在这里的作用与在WaitForSingleObject()中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等待超时,函数将返回 WAIT_TIMEOUT

总结:

1.互斥量与临界区的作用非常相似,但互斥量是可以命名的,也就是说它可以跨越进程使用。所以创建互斥量需要的资源更多,所以如果只为了在进程内部是用的话使用临界区会带来速度上的优势并能够减少资源占用量。因为互斥量是跨进程的互斥量一旦被创建,就可以通过名字打开它。

2.互斥量(Mutex),信号灯(Semaphore),事件(Event)都可以被跨越进程使用来进行同步数据操作,而其他的对象与数据同步操作无关,但对于进程和线程来讲,如果进程和线程在运行状态则为无信号状态,在退出后为有信号状态。所以可以使用WaitForSingleObject来等待进程和线程退出。

3.通过互斥量可以指定资源被独占的方式使用,但如果有下面一种情况通过互斥量就无法处理,比如现在一位用户购买了一份三个并发访问许可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购买的访问许可数量来决定有多少个线程/进程能同时进行数据库操作,这时候如果利用互斥量就没有办法完成这个要求,信号灯对象可以说是一种资源计数器。

一、什么是条件变量

与互斥锁不同,条件变量是用来等待而不是用来上锁的。条件变量用来自动阻塞一个线程,直到某特殊情况发生为止。通常条件变量和互斥锁同时使用

条件变量使我们可以睡眠等待某种条件出现。条件变量是利用线程间共享的全局变量进行同步的一种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动作:一个线程等待"条件变量的条件成立"而挂起;另一个线程使"条件成立"(给出条件成立信号)。

条件的检测是在互斥锁的保护下进行的。如果一个条件为假,一个线程自动阻塞,并释放等待状态改变的互斥锁。如果另一个线程改变了条件,它发信号给关联的条件变量,唤醒一个或多个等待它的线程,重新获得互斥锁,重新评价条件。如果两进程共享可读写的内存,条件变量可以被用来实现这两进程间的线程同步。

使用条件变量之前要先进行初始化。可以在单个语句中生成和初始化一个条件变量如:

pthread_cond_t my_condition=PTHREAD_COND_INITIALIZER;(用于进程间线程的通信)。

也可以利用函数pthread_cond_init动态初始化。

二、条件变量函数

1

名称:

pthread_cond_init

目标:

条件变量初始化

头文件:

#include < pthread.h>

函数原形:

int pthread_cond_init(pthread_cond_t *cond, const pthread_condattr_t *attr);

参数:

cptr 条件变量

attr 条件变量属性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错误编号。

pthread_cond_init函数可以用来初始化一个条件变量。他使用变量attr所指定的属性来初始化一个条件变量,如果参数attr为空,那么它将使用缺省的属性来设置所指定的条件变量。

2.

名称:

pthread_cond_destroy

目标:

条件变量摧毁

头文件:

#include < pthread.h>

函数原形:

int pthread_cond_destroy(pthread_cond_t *cond);

参数:

cptr 条件变量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错误编号。

pthread_cond_destroy函数可以用来摧毁所指定的条件变量,同时将会释放所给它分配的资源。调用该函数的进程也并不要求等待在参数所指定的条件变量上。

3.

名称:

pthread_cond_wait/pthread_cond_timedwait

目标:

条件变量等待

头文件:

#include < pthread.h>

函数原形:

int pthread_cond_wait(pthread_cond_t *cond,pthread_mutex_t *mutex);

int pthread_cond_timedwait(pthread_cond_t *cond,pthread_mutex_t mytex,const struct timespec *abstime);

参数:

cond 条件变量

mutex 互斥锁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错误编号。

第一个参数*cond是指向一个条件变量的指针。第二个参数*mutex则是对相关的互斥锁的指针。函数pthread_cond_timedwait函数类型与函数pthread_cond_wait,区别在于,如果达到或是超过所引用的参数*abstime,它将结束并返回错误ETIME.pthread_cond_timedwait函数的参数*abstime指向一个timespec结构。该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timespec{

time_t tv_sec;

long tv_nsex;

}timespec_t;

3.

名称: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broadcast

目标:

条件变量通知

头文件:

#include < pthread.h>

函数原形:

int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t *cond);

int pthread_cond_broadcast(pthread_cond_t *cond);

参数:

cond 条件变量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错误编号。

参数*cond是对类型为pthread_cond_t 的一个条件变量的指针。当调用pthread_cond_signal一个在相同条件变量上阻塞的线程将被解锁。如果同时有多个线程阻塞,则由调度策略确定接收通知的线程。如果调用pthread_cond_broadcast,则将通知阻塞在这个条件变量上的所有线程。一旦被唤醒,线程仍然会要求互斥锁。如果当前没有线程等待通知,则上面两种调用实际上成为一个空操作。如果参数*cond指向非法地址,则返回值EINVAL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从程序的运行来了解条件变量的作用。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初始化互斥锁*/

pthread_cond_t cond =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初始化条件变量*/

 

void *thread1(void *);

void *thread2(void *);

 

int i=1;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_a;

pthread_t t_b;

 

pthread_create(&t_a,NULL,thread2,(void *)NULL);/*创建进程t_a*/

pthread_create(&t_b,NULL,thread1,(void *)NULL); /*创建进程t_b*/

pthread_join(t_b, NULL);/*等待进程t_b结束*/

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

pthread_cond_destroy(&cond);

exit(0);

}

 

void *thread1(void *junk)

{

for(i=1;i<=9;i++)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锁住互斥量*/

if(i%3==0)

pthread_cond_signal(&cond);/*条件改变,发送信号,通知t_b进程*/

else

printf("thead1:%d/n",i);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解锁互斥量*/

sleep(1);

}

}

void *thread2(void *junk)

{

while(i<9)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if(i%3!=0)

pthread_cond_wait(&cond,&mutex);/*等待*/

printf("thread2:%d/n",i);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sleep(1);

}

}

程序创建了2个新线程使他们同步运行,实现进程t_b打印20以内3的倍数,t_a打印其他的数,程序开始线程t_b不满足条件等待,线程t_a运行使a循环加1并打印。直到i3的倍数时,线程t_a发送信号通知进程t_b,这时t_b满足条件,打印i值。

下面是运行结果:

#cc lpthread o cond cond.c

#./cond

thread1:1

thread1:2

thread2:3

thread1:4

thread1:5

thread2:6

thread1:7

thread1:8

thread2:9

 

源文档 <http://blog.csdn.net/Z_man/article/details/3996948>

 

解惑

1. 为什么cond要和mutex连用?

  

考虑有这样的情况:

In Thread1:

pthread_mutex_lock(&m_mutex);  

...
pthread_cond_wait(&m_cond,&m_mutex);  

...
pthread_mutex_unlock(&m_mutex); 

 

In Thread2:

pthread_mutex_lock(&m_mutex);  

...
pthread_cond_signal(&m_cond);  

...
pthread_mutex_unlock(&m_mutex);

 是为了应对线程1在调用pthread_cond_wait()但线程1还没有进入wait cond的状态的时候(也就是说还没有进入等待),此时线程2调用了 cond_singal 的情况(此时线程2就通知线程1 cond 条件已经满足)。 如果不用mutex锁的话,这个cond_singal就丢失了,也就是说线程1收不到该信号,因为此时都还没有进程wait 状态。加了锁的情况是,线程2必须等到 mutex 被释放(也就是 pthread_cod_wait() 进入wait_cond状态 并自动释放mutex) 的时候才能调用cond_singal.

 

2. pthread_cond_wait() 和 pthread_cond_signal()和锁的关系

 

当调用pthread_cond_wait()之后,调用该函数的线程进入睡眠,同时打开mutex

当调用pthread_cond_signal()之后,调用该函数的线程打开mutex


之前上嵌入式的课程,罗老师强调了函数可重入的重要性,而且还举例某某著名通信公司开发过程中函数不可重入导致的问题,于是对函数可不可重入比较注意,在看书的时候又遇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准备认真学习一下。

一、可重入函数

1)什么是可重入性?

可重入(reentrant)函数可以由多于一个任务并发使用,而不必担心数据错误。相反,不可重入(non-reentrant)函数不能由超过一个任务所共享,除非能确保函数的互斥(或者使用信号量,或者在代码的关键部分禁用中断)。可重入函数可以在任意时刻被中断,稍后再继续运行,不会丢失数据。可重入函数要么使用本地变量,要么在使用全局变量时保护自己的数据

 

2可重入函数

不为连续的调用持有静态数据。

不返回指向静态数据的指针;所有数据都由函数的调用者提供。

使用本地数据,或者通过制作全局数据的本地拷贝来保护全局数据。

如果必须访问全局变量,记住利用互斥信号量来保护全局变量。

绝不调用任何不可重入函数。

 

3不可重入函数

函数中使用了静态变量,无论是全局静态变量还是局部静态变量。

函数返回静态变量。

函数中调用了不可重入函数。

函数体内使用了静态的数据结构;

函数体内调用了malloc()或者free()函数;

函数体内调用了其他标准I/O函数。

函数是singleton中的成员函数而且使用了不使用线程独立存储的成员变量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函数在重入条件下使用了未受保护的共享的资源,那么它是不可重入的。

 

4)示例

在多线程条件下,函数应当是线程安全的,进一步,更强的条件是可重入的。可重入函数保证了在多线程条件下,函数的状态不会出现错误。以下分别是一个不可重入和可重入函数的示例:

//c code

static int tmp;

void func1(int* x, int* y) {

tmp=*x;

*x=*y;

*y=tmp;

}

void func2(int* x, int* y) {

int tmp;

tmp=*x;

*x=*y;

*y=tmp;

}

func1是不可重入的,func2是可重入的。因为在多线程条件下,操作系统会在func1还没有执行完的情况下,切换到另一个线程中,那个线程可能再次调用func1,这样状态就错了。

 

二、函数编写规范

:对所调用函数的错误返回码要仔细、全面地处理

 

:明确函数功能,精确(而不是近似)地实现函数设计

 

:编写可重入函数时,应注意局部变量的使用(如编写C/C++ 语言的可重入函数时,应使用auto 即缺省态局部变量或寄存器变量)

说明:编写C/C++语言的可重入函数时,不应使用static局部变量,否则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使函数具有可重入性。

 

:编写可重入函数时,若使用全局变量,则应通过关中断、信号量(即操作)等手段对其加以保护

说明:若对所使用的全局变量不加以保护,则此函数就不具有可重入性,即当多个进程调用此函数时,很有可能使有关全局变量变为不可知状态。

示例:假设Examint型全局变量,函数Squre_Exam返回Exam平方值。那么如下函数不具有可重入性。

unsigned int example( int para )

{

unsigned int temp;

Exam = para; // **

temp = Square_Exam( );

return temp;

}

此函数若被多个进程调用的话,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因为当(**)语句刚执行完后,另外一个使用本函数的进程可能正好被激活,那么当新激活的进程执行到此函数时,将使Exam赋与另一个不同的para值,所以当控制重新回到“temp = Square_Exam( )”后,计算出的temp很可能不是预想中的结果。此函数应如下改进。

unsigned int example( int para )

{

unsigned int temp;

[申请信号量操作] // 若申请不到“信号量”,说明另外的进程正处于

Exam = para; // Exam赋值并计算其平方过程中(即正在使用此

temp = Square_Exam( ); // 信号),本进程必须等待其释放信号后,才可继

[释放信号量操作] // 续执行。若申请到信号,则可继续执行,但其

// 它进程必须等待本进程释放信号量后,才能再使

// 用本信号。

return temp;

}

 

:在同一项目组应明确规定对接口函数参数的合法性检查应由函数的调用者负责还是由接口函数本身负责,缺省是由函数调用者负责

说明:对于模块间接口函数的参数的合法性检查这一问题,往往有两个极端现象,即:要么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对参数均不作合法性检查,结果就遗漏了合法性检查这一必要的处理过程,造成问题隐患;要么就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均对参数进行合法性检查,这种情况虽不会造成问题,但产生了冗余代码,降低了效率。

 

:防止将函数的参数作为工作变量

说明:将函数的参数作为工作变量,有可能错误地改变参数内容,所以很危险。对必须改变的参数,最好先用局部变量代之,最后再将该局部变量的内容赋给该参数。

示例:如下函数的实现就不太好。

void sum_data( unsigned int num, int *data, int *sum )

{

unsigned int count;

*sum = 0;

 

for (count = 0; count < num; count++)

{

*sum += data[count]; // sum成了工作变量,不太好。

}

}

若改为如下,则更好些。

void sum_data( unsigned int num, int *data, int *sum )

{

unsigned int count ;

int sum_temp;

sum_temp = 0;

 

for (count = 0; count < num; count ++)

{

sum_temp += data[count];

}

 

*sum = sum_temp;

}

 

:函数的规模尽量限制在200 行以内

说明:不包括注释和空格行。

:一个函数仅完成一件功能

 

:为简单功能编写函数

说明:虽然为仅用一两行就可完成的功能去编函数好象没有必要,但用函数可使功能明确化,增加程序可读性,亦可方便维护、测试。

示例:如下语句的功能不很明显。

value = ( a > b ) ? a : b ;

改为如下就很清晰了。

 

int max (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value = max (a, b);

 

或改为如下。

 

#define MAX (a, b) (((a) > (b)) ? (a) : (b))

 

value = MAX (a, b);

 

10:不要设计多用途面面俱到的函数

说明:多功能集于一身的函数,很可能使函数的理解、测试、维护等变得困难。

 

11:函数的功能应该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是只要输入数据相同就应产生同样的输出

说明:带有内部“存储器”的函数的功能可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它的输出可能取决于内部存储器(如某标记)的状态。这样的函数既不易于理解又不利于测试和维护。在C/C++语言中,函数的static局部变量是函数的内部存储器,有可能使函数的功能不可预测,然而,当某函数的返回值为指针类型时,则必须是STATIC的局部变量的地址作为返回值,若为AUTO类,则返回为错针。

示例:如下函数,其返回值(即功能)是不可预测的。

 

unsigned int integer_sum( unsigned int base )

{

unsigned int index;

static unsigned int sum = 0; // 注意,是static类型的。

// 若改为auto类型,则函数即变为可预测。

for (index = 1; index <= base; index++)

{

sum += index;

}

return sum;

}

 

12 :尽量不要编写依赖于其他函数内部实现的函数

说明:此条为函数独立性的基本要求。由于目前大部分高级语言都是结构化的,所以通过具体语言的语法要求与编译器功能,基本就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但在汇编语言中,由于其灵活性,很可能使函数出现这种情况。

示例:如下是在DOSTASM的汇编程序例子。过程Print_Msg的实现依赖于Input_Msg的具体实现,这种程序是非结构化的,难以维护、修改。

 

... // 程序代码

proc Print_Msg // 过程(函数)Print_Msg

... // 程序代码

jmp LABEL

... // 程序代码

endp

 

proc Input_Msg // 过程(函数)Input_Msg

... // 程序代码

LABEL:

... // 程序代码

endp

 

13 :避免设计多参数函数,不使用的参数从接口中去掉

说明:目的减少函数间接口的复杂度。

 

14 :非调度函数应减少或防止控制参数,尽量只使用数据参数

说明:本建议目的是防止函数间的控制耦合。调度函数是指根据输入的消息类型或控制命令,来启动相应的功能实体(即函数或过程),而本身并不完成具体功能。控制参数是指改变函数功能行为的参数,即函数要根据此参数来决定具体怎样工作。非调度函数的控制参数增加了函数间的控制耦合,很可能使函数间的耦合度增大,并使函数的功能不唯一。

示例:如下函数构造不太合理。

int add_sub( int a, int b, unsigned char add_sub_flg )

{

if (add_sub_flg == INTEGER_ADD)

{

return (a + b);

}

else

{

return (a b);

}

}

不如分为如下两个函数清晰。

int add( int a, int b )

{

return (a + b);

}

 

int sub( int a, int b )

{

return (a b);

}

15 :检查函数所有参数输入的有效性

 

16 :检查函数所有非参数输入的有效性,如数据文件、公共变量等

说明:函数的输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参数输入;另一种是全局变量、数据文件的输入,即非参数输入。函数在使用输入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17 :函数名应准确描述函数的功能

 

18 :使用动宾词组为执行某操作的函数命名。如果是OOP 方法,可以只有动词(名词是对象本身)

示例:参照如下方式命名函数。

void print_record( unsigned int rec_ind ) ;

int input_record( void ) ;

unsigned char get_current_color( void ) ;

 

19 :避免使用无意义或含义不清的动词为函数命名

说明:避免用含义不清的动词如processhandle等为函数命名,因为这些动词并没有说明要具体做什么。

 

20 :函数的返回值要清楚、明了,让使用者不容易忽视错误情况

说明:函数的每种出错返回值的意义要清晰、明了、准确,防止使用者误用、理解错误或忽视错误返回码。

 

21 :除非必要,最好不要把与函数返回值类型不同的变量,以编译系统默认的转换方式或强制的转换方式作为返回值返回

 

22 :让函数在调用点显得易懂、容易理解

 

23 :在调用函数填写参数时,应尽量减少没有必要的默认数据类型转换或强制数据类型转换

说明:因为数据类型转换或多或少存在危险。

 

24 :避免函数中不必要语句,防止程序中的垃圾代码

说明:程序中的垃圾代码不仅占用额外的空间,而且还常常影响程序的功能与性能,很可能给程序的测试、维护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5 :防止把没有关联的语句放到一个函数中

说明:防止函数或过程内出现随机内聚。随机内聚是指将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弱的语句放到同一个函数或过程中。随机内聚给函数或过程的维护、测试及以后的升级等造成了不便,同时也使函数或过程的功能不明确。使用随机内聚函数,常常容易出现在一种应用场合需要改进此函数,而另一种应用场合又不允许这种改进,从而陷入困境。

在编程时,经常遇到在不同函数中使用相同的代码,许多开发人员都愿把这些代码提出来,并构成一个新函数。若这些代码关联较大并且是完成一个功能的,那么这种构造是合理的,否则这种构造将产生随机内聚的函数。

示例:如下函数就是一种随机内聚。

 

void Init_Var( void )

{

Rect.length = 0;

Rect.width = 0; /* 初始化矩形的长与宽 */

Point.x = 10;

Point.y = 10; /* 初始化“点”的坐标 */

}

 

矩形的长、宽与点的坐标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故以上函数是随机内聚。

应如下分为两个函数:

void Init_Rect( void )

{

Rect.length = 0;

Rect.width = 0; /* 初始化矩形的长与宽 */

}

 

void Init_Point( void )

{

Point.x = 10;

Point.y = 10; /* 初始化“点”的坐标 */

}

 

26:如果多段代码重复做同一件事情,那么在函数的划分上可能存在问题

说明:若此段代码各语句之间有实质性关联并且是完成同一件功能的,那么可考虑把此段代码构造成一个新的函数。

 

27:功能不明确较小的函数,特别是仅有一个上级函数调用它时,应考虑把它合并到上级函数中,而不必单独存在

说明:模块中函数划分的过多,一般会使函数间的接口变得复杂。所以过小的函数,特别是扇入很低的或功能不明确的函数,不值得单独存在。

 

28 :设计高扇入、合理扇出(小于)的函数

说明:扇出是指一个函数直接调用(控制)其它函数的数目,而扇入是指有多少上级函数调用它。

扇出过大,表明函数过分复杂,需要控制和协调过多的下级函数;而扇出过小,如总是1,表明函数的调用层次可能过多,这样不利程序阅读和函数结构的分析,并且程序运行时会对系统资源如堆栈空间等造成压力。函数较合理的扇出(调度函数除外)通常是3-5。扇出太大,一般是由于缺乏中间层次,可适当增加中间层次的函数。扇出太小,可把下级函数进一步分解多个函数,或合并到上级函数中。当然分解或合并函数时,不能改变要实现的功能,也不能违背函数间的独立性。

扇入越大,表明使用此函数的上级函数越多,这样的函数使用效率高,但不能违背函数间的独立性而单纯地追求高扇入。公共模块中的函数及底层函数应该有较高的扇入。

较良好的软件结构通常是顶层函数的扇出较高,中层函数的扇出较少,而底层函数则扇入到公共模块中。

 

29 :减少函数本身或函数间的递归调用

说明:递归调用特别是函数间的递归调用(如A->B->C->A),影响程序的可理解性;递归调用一般都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如栈空间);递归调用对程序的测试有一定影响。故除非为某些算法或功能的实现方便,应减少没必要的递归调用。

 

30 :仔细分析模块的功能及性能需求,并进一步细分,同时若有必要画出有关数据流图,据此来进行模块的函数划分与组织

说明:函数的划分与组织是模块的实现过程中很关键的步骤,如何划分出合理的函数结构,关系到模块的最终效率和可维护性、可测性等。根据模块的功能图或/及数据流图映射出函数结构是常用方法之一。

 

31 :改进模块中函数的结构,降低函数间的耦合度,并提高函数的独立性以及代码可读性、效率和可维护性

优化函数结构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不能影响模块功能的实现。

2)仔细考查模块或函数出错处理及模块的性能要求并进行完善。

3)通过分解或合并函数来改进软件结构。

4)考查函数的规模,过大的要进行分解。

5)降低函数间接口的复杂度。

6)不同层次的函数调用要有较合理的扇入、扇出。

7)函数功能应可预测。

8)提高函数内聚。(单一功能的函数内聚最高)

说明:对初步划分后的函数结构应进行改进、优化,使之更为合理。

 

32 :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环境下编程,要注意函数可重入性的构造

说明:可重入性是指函数可以被多个任务进程调用。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函数是否具有可重入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多个进程可以共用此函数的必要条件。另外,编译器是否提供可重入函数库,与它所服务的操作系统有关,只有操作系统是多任务时,编译器才有可能提供可重入函数库。如DOSBCMSC等就不具备可重入函数库,因为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33 :避免使用BOOL 参数

说明:原因有二,其一是BOOL参数值无意义,TURE/FALSE的含义是非常模糊的,在调用时很难知道该参数到底传达的是什么意思;其二是BOOL参数值不利于扩充。还有NULL也是一个无意义的单词。

 

34 对于提供了返回值的函数,在引用时最好使用其返回值

 

35 :当一个过程(函数)中对较长变量(一般是结构的成员)有较多引用时,可以用一个意义相当的宏代替

说明:这样可以增加编程效率和程序的可读性。

示例:在某过程中较多引用TheReceiveBuffer[FirstSocket].byDataPtr

则可以通过以下宏定义来代替:

# define pSOCKDATA TheReceiveBuffer[FirstScoket].byDataPtr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