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的优化器有两种优化方式,即基于规则的优化方式(Rule-Based Optimization,简称为RBO)和基于代价的优化方式(Cost-Based Optimization,简称为CBO),在Oracle8及以后的版本,Oracle强列推荐用CBO的方式
RBO方式:优化器在分析语句时,所遵循的是Oracle内部预定的一些规则。比如我们常见的,当一个where子句中的一列有索引时去走索引。
CBO方式:它是看语句的代价(Cost),这里的代价主要指Cpu和内存。优化器在判断是否用这种方式时,主要参照的是表及索引的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给 出表的大小、有少行、每行的长度等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起初在库内是没有的,是做analyze后才出现的,很多的时侯过期统计信息会令优化器做出一个错误的执行计划,因些应及时更新这些信息。
注意:走索引不一定就是优的,比如一个表只有两行数据,一次IO就可以完成全表的检索,而此时走索引时则需要两次IO,这时全表扫描(full scan)是最好
优化模式包括Rule、Choose、First rows、All rows四种方式:
Rule:基于规则的方式。
Choolse:默认的情况下Oracle用的便是这种方式。指的是当一个表或或索引有统计信息,则走CBO的方式,如果表或索引没统计信息,表又不是特别的小,而且相应的列有索引时,那么就走索引,走RBO的方式。
First Rows:它与Choose方式是类似的,所不同的是当一个表有统计信息时,它将是以最快的方式返回查询的最先的几行,从总体上减少了响应时间。
All Row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ost的方式,当一个表有统计信息时,它将以最快的方式返回表的所有的行,从总体上提高查询的吞吐量。没有统计信息则走RBO的方式。
设定选用哪种优化模式:
A、Instance级别我们可以通过在initSID.ora文件中设定OPTIMIZER_MODE=RULE/CHOOSE/FIRST_ROWS/ALL_ROWS如果没设定OPTIMIZER_MODE参数则默认用的是Choose方式。
B、Sessions级别通过ALTER SESSION SET OPTIMIZER_MODE=RULE/CHOOSE/FIRST_ROWS/ALL_ROWS来设定。
C、语句级别用Hint()来设定
为什么表的某个字段明明有索引,但执行计划却不走索引?
1、优化模式是all_rows的方式
2、表作过analyze,有统计信息
3、表很小,上文提到过的,Oracle的优化器认为不值得走索引。
RBO方式:优化器在分析语句时,所遵循的是Oracle内部预定的一些规则。比如我们常见的,当一个where子句中的一列有索引时去走索引。
CBO方式:它是看语句的代价(Cost),这里的代价主要指Cpu和内存。优化器在判断是否用这种方式时,主要参照的是表及索引的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给 出表的大小、有少行、每行的长度等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起初在库内是没有的,是做analyze后才出现的,很多的时侯过期统计信息会令优化器做出一个错误的执行计划,因些应及时更新这些信息。
注意:走索引不一定就是优的,比如一个表只有两行数据,一次IO就可以完成全表的检索,而此时走索引时则需要两次IO,这时全表扫描(full scan)是最好
优化模式包括Rule、Choose、First rows、All rows四种方式:
Rule:基于规则的方式。
Choolse:默认的情况下Oracle用的便是这种方式。指的是当一个表或或索引有统计信息,则走CBO的方式,如果表或索引没统计信息,表又不是特别的小,而且相应的列有索引时,那么就走索引,走RBO的方式。
First Rows:它与Choose方式是类似的,所不同的是当一个表有统计信息时,它将是以最快的方式返回查询的最先的几行,从总体上减少了响应时间。
All Row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ost的方式,当一个表有统计信息时,它将以最快的方式返回表的所有的行,从总体上提高查询的吞吐量。没有统计信息则走RBO的方式。
设定选用哪种优化模式:
A、Instance级别我们可以通过在initSID.ora文件中设定OPTIMIZER_MODE=RULE/CHOOSE/FIRST_ROWS/ALL_ROWS如果没设定OPTIMIZER_MODE参数则默认用的是Choose方式。
B、Sessions级别通过ALTER SESSION SET OPTIMIZER_MODE=RULE/CHOOSE/FIRST_ROWS/ALL_ROWS来设定。
C、语句级别用Hint()来设定
为什么表的某个字段明明有索引,但执行计划却不走索引?
1、优化模式是all_rows的方式
2、表作过analyze,有统计信息
3、表很小,上文提到过的,Oracle的优化器认为不值得走索引。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a30a740102w4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