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以前学习的模式过了一遍,感觉模式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做个简单的笔记,有空了看看,说不定时不时都有新感悟。
[size=x-large]模式的法律(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础准则)[/size]
[list]
[*]对“多变”的部分进行封装
[*]尽量使用“组合”而少用“继承”
[*]面向“接口”编程,而非面向“实现”
[*]对象间的交互行为要尽可能“松耦合”设计
[*]类要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依赖“抽象”而不依赖具的类
[*]只和朋友交谈(不要通过A类去获取B类并访问它)
[*]等我的电话,别打给我
[*]一个类只应该有一个改变的理由(一个类只应给关注一个功能面)
[/list]
[size=large]策略模式 [/size]
[list]
[*]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分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封装可以互换的行为,并使用委托来决定要使用哪一个。
[*]配合Spring 的IOC配置,真是相得益彰啊
[/list]
[size=large]观察者模式[/size]
[list]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让对象能够在状态改变时被通知。
[*]典型的例子如,swing中的listener设计
[*]其实,被观察者也可以是一系列的类,有自己的接口
[/list]
[size=large]装饰着模式[/size]
[list]
[*]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装修器通常实现一个接口,并同时持有实现这个接口的另一个实现类的实例。
[*]封装一个对象,以提供新的行为。
[*]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Java 的IO包中的InputStream和OuputStream
[/list]
[size=large]工厂模式[/size]
[list]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由子类决定要创建的具体类是哪一个。
[*]最常见的就是common logging中的LogFactory了
[/list]
[size=large]抽象工厂模式[/size]
[list]
[*]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允许客户创建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list]
[size=large]单例模式[/size]
[list]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确保有且只有一个对象被创建
[*]貌似谁都会写的模式,也最容易理解,其实不然,注意单例在多线程环境下的使用
[/list]
[size=large]命令模式[/size]
[list]
[*]将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通常会带上请求的执行者一并封装),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
[*]传说是可以执行UNDO的操作。
[*]有了它还可以实现任务调度哦(优先级、定时执行)。
[/list]
[size=large]适配器模式[/size]
[list]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Java只支持对象适配,不支持类适配,因为没有多重继承啊
[*]看看swing中对listener接口的adapter实现的种种吧,感觉这个模式很好理解
[/list]
[size=large]外观模式[/size]
[list]
[*]也叫做“门面模式”,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它提供了系统的一个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简化一群类的接口(将一系列的调用封装成一个调用,有点像“宏”或者批处理的概念)
[*]实际上就是OO设计中谈到的“封装”,这个模式实际上,我们经常会不自觉的使用上,最不用学习的一个模式。
[/list]
[size=large]模板模式[/size]
[list]
[*]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由子类决定如何实现一个算法中的步骤。
[*]知道C/C++中的钩子嘛,就是用这种模式实现的,很神奇的一个模式哦。加上用配置变量控制钩子,真是变化无穷啊。威力强大!!!
[*]Java集合框架中的比较算法(equals,hashCode, compareTo)用得就是模板模式
[/list]
[size=large]迭代器模式[/size]
[list]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中的各个元素,而不暴露集合的实现。
[*]java.util.Iterator闻名天下啊,没啥好多说的了
[/list]
[size=large]组合模式[/size]
[list]
[*]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型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能让客户以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以及对象组合。
[*]窗体组件渲染基本都好似用这种模式。
[*]组合模式是递归的一种结构化表示。
[/list]
[size=large]状态模式[/size]
[list]
[*]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封装了基于状态的行为,并使用“委托对象”在行为之间切换。
[*]这是状态机理论的OO化表现。
[/list]
[size=large]代理模式[/size]
[list]
[*]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对象的访问。
[*]EJB ,RMI 的stub ,Hibernate中的延迟加载,Spring中的AOP,proxy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啊,包装对象,以控制对此对象的访问是这个模式最吸引人的地方。
[*]看过电影《机器化身》嘛,不理解这个模式的话,看过这部电影就知道了,哈哈。
[/list]
[size=large]责任链模式[/size]
[list]
[*]将对同一请求的多个处理分散在不同对象上。
[*]用过servlet的filter嘛,典型的Chain of Responsibility。这个模式有点像公文审批流程,哈哈。
[/list]
剩下的,留着哪天有感悟了,继续写......
做个简单的笔记,有空了看看,说不定时不时都有新感悟。
[size=x-large]模式的法律(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础准则)[/size]
[list]
[*]对“多变”的部分进行封装
[*]尽量使用“组合”而少用“继承”
[*]面向“接口”编程,而非面向“实现”
[*]对象间的交互行为要尽可能“松耦合”设计
[*]类要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依赖“抽象”而不依赖具的类
[*]只和朋友交谈(不要通过A类去获取B类并访问它)
[*]等我的电话,别打给我
[*]一个类只应该有一个改变的理由(一个类只应给关注一个功能面)
[/list]
[size=large]策略模式 [/size]
[list]
[*]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分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封装可以互换的行为,并使用委托来决定要使用哪一个。
[*]配合Spring 的IOC配置,真是相得益彰啊
[/list]
[size=large]观察者模式[/size]
[list]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让对象能够在状态改变时被通知。
[*]典型的例子如,swing中的listener设计
[*]其实,被观察者也可以是一系列的类,有自己的接口
[/list]
[size=large]装饰着模式[/size]
[list]
[*]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装修器通常实现一个接口,并同时持有实现这个接口的另一个实现类的实例。
[*]封装一个对象,以提供新的行为。
[*]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Java 的IO包中的InputStream和OuputStream
[/list]
[size=large]工厂模式[/size]
[list]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由子类决定要创建的具体类是哪一个。
[*]最常见的就是common logging中的LogFactory了
[/list]
[size=large]抽象工厂模式[/size]
[list]
[*]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允许客户创建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list]
[size=large]单例模式[/size]
[list]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确保有且只有一个对象被创建
[*]貌似谁都会写的模式,也最容易理解,其实不然,注意单例在多线程环境下的使用
[/list]
[size=large]命令模式[/size]
[list]
[*]将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通常会带上请求的执行者一并封装),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
[*]传说是可以执行UNDO的操作。
[*]有了它还可以实现任务调度哦(优先级、定时执行)。
[/list]
[size=large]适配器模式[/size]
[list]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Java只支持对象适配,不支持类适配,因为没有多重继承啊
[*]看看swing中对listener接口的adapter实现的种种吧,感觉这个模式很好理解
[/list]
[size=large]外观模式[/size]
[list]
[*]也叫做“门面模式”,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它提供了系统的一个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简化一群类的接口(将一系列的调用封装成一个调用,有点像“宏”或者批处理的概念)
[*]实际上就是OO设计中谈到的“封装”,这个模式实际上,我们经常会不自觉的使用上,最不用学习的一个模式。
[/list]
[size=large]模板模式[/size]
[list]
[*]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由子类决定如何实现一个算法中的步骤。
[*]知道C/C++中的钩子嘛,就是用这种模式实现的,很神奇的一个模式哦。加上用配置变量控制钩子,真是变化无穷啊。威力强大!!!
[*]Java集合框架中的比较算法(equals,hashCode, compareTo)用得就是模板模式
[/list]
[size=large]迭代器模式[/size]
[list]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中的各个元素,而不暴露集合的实现。
[*]java.util.Iterator闻名天下啊,没啥好多说的了
[/list]
[size=large]组合模式[/size]
[list]
[*]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型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能让客户以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以及对象组合。
[*]窗体组件渲染基本都好似用这种模式。
[*]组合模式是递归的一种结构化表示。
[/list]
[size=large]状态模式[/size]
[list]
[*]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封装了基于状态的行为,并使用“委托对象”在行为之间切换。
[*]这是状态机理论的OO化表现。
[/list]
[size=large]代理模式[/size]
[list]
[*]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对象的访问。
[*]EJB ,RMI 的stub ,Hibernate中的延迟加载,Spring中的AOP,proxy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啊,包装对象,以控制对此对象的访问是这个模式最吸引人的地方。
[*]看过电影《机器化身》嘛,不理解这个模式的话,看过这部电影就知道了,哈哈。
[/list]
[size=large]责任链模式[/size]
[list]
[*]将对同一请求的多个处理分散在不同对象上。
[*]用过servlet的filter嘛,典型的Chain of Responsibility。这个模式有点像公文审批流程,哈哈。
[/list]
剩下的,留着哪天有感悟了,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