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设计的对象通常都是他物,例如产品的功能、用户的行为和界面中的图形,等等。
但今天,我们不聊这些。
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设计「自己」,让自己能够成长得越来越好。
3 步成长策略
之所以叫「3 步成长策略」,是因为主要有 3 个部分组成,即记录、迭代和输出。
① 沉淀思维:记录
伍登:不要指望取得明显的、飞速的进步,你要寻求的是每天前进一小步。当你取得一次进步后,其他的进步才会接踵而来,这是取得进步的唯一方式。
*摘录于丹尼尔·科伊尔《像高手一样行动》
在互联网圈,我们经常会用到「复盘」这个词。
「复盘」来源于围棋,就是下完一盘棋后,回头想想刚才下棋过程中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以便优化和调整以后的下棋策略。
但对于不了解的小伙伴来说,听到「复盘」这个词可能会有距离感。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听到和用到这个词。
其实呢,根本不用去想「复盘」,我们只要养成记录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就好。
记录,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即通过文字、拍照或音视频,记录曾发生的事物以及脑海中游荡的想法。
记录,特别是文字的方式。在打字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自然地进行回顾,有的回顾会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进而沉淀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我自己,2021 年在语雀文档里记录了 365 篇文档,平均每天都在记录。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② 版本思维:迭代
专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
——尼尔斯·玻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迭代,对互联网圈的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新增、优化和修复。
其实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
所有的迭代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得有一个“地基”,也就是迭代的“源”,或者说 1.0 版本。
那这个 1.0 版本,从哪里来呢?
其实就是我们上面讲记录时,日常写下来的东西,即最初的 1.0 版本。
而后,我们的所学(吸收别人经验)、所练(实际操作和运用)和所得(提炼和总结经验),就可以在当前版本上不断地新增、优化和修补,从而逐渐体系化,聚沙成塔。
当迭代多个版本后,我们可能就成为了某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成长得也越来越有自信。
我在语雀文档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知识库。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库会越来越完善和体系。现在,我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就可以快速地找到思路和给出解决方案。
欢迎 Follow 我的语雀:www.yuque.com/wiiii,文章最后点击👉阅读原文
③ 产品思维:输出
某位诗人说:我写东西迫使我思考,原来我远远不是在思考我当时正在思考的东西。
*摘录于采铜《精进》
输出,我称之为对外生产“内容型”产品。
基于上面的迭代,使得我们拥有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外输出,就是把这些专业知识投向市场,面向受众。致使,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生产和包装内容,而这一过程又会倒逼我们的成长。
通常,有价值的内容,会收到读者的正面反馈。而这又会进一步地激发我们进行创作,产出更多优质的内容,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好评。
慢慢地,这些内容也变成了一种背书,让我们成长为了某个领域的“公认专家”,获得影响力,以此在未来拥有更多的机会。
例如我自己,从最开始的公开文章到付费文章,从联合出版《UI 设计蓝湖火花集》到独立出版《SaaS 攻略》,都是在不断的向市场投放自己的“内容型”产品,而制作内容的过程也在不断推动着我的成长。
最后
我们日复一日地追求卓越,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宏伟的愿望,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汤姆·彼得斯,顶级商业布道师
理虽易,不小觑。切忌忽视了那些看上去不高深、不炫酷、不颠覆认知的简单智慧。
以上,就是今天我与你分享的 3 步成长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最后,只有将记录、迭代和输出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日复一日的践行,成长才会有质的改变。
愿你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上面的公众号
最后,我建立了各大城市的产品交流群,想进群小伙伴加微信:yw5201a1 我拉你进群。
视频号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刘 可领取大礼包一份。
··················END··················
今日研报:德勤发布《AI案例精选》,公众号后台回复“ AI案例”,即可下载完整PDF文件。
申明:报告版权归 德勤 独家所有,此处仅限分享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做删除处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