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key
Redis 中的“大 key”问题指的是单个键(key)所存储的值(value)过大,导致影响 Redis 的性能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Redis 的设计初衷是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因此单个键的大小应该受到限制,以保证内存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大key产生的原因
1.业务设计不合理。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应该把大量数据存储在一个key中,而应该分散到多个key。例如:把全国数据按照省行政区拆分成34个key,或者按照城市拆分成300个key,可以进一步降低产生大key的概率。
2.没有预见value的动态增长问题。如果一直添加value数据,没有删除机制、过期机制或者限制数量,迟早出现大key。例如:微博明星的粉丝列表、热门评论等。
3.过期时间设置不当。如果没有给某个key设置过期时间,或者过期时间设置较长。随着时间推移,value数量快速累积,最终形成大key。
4.程序bug。某些异常情况导致某些key的生命周期超出预期,或者value数量异常增长 ,也会产生大key。
大 key 问题的影响
内存消耗过大
大 key 占用过多的内存资源,可能导致 Redis 实例内存溢出,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影响性能
Redis 是单线程的,处理大 key 的操作可能导致 Redis 阻塞,影响其他请求的处理性能。
数据迁移困难
如果要对存储了大 key 的 Redis 实例进行数据迁移或备份,可能会因为数据量过大而导致迁移时间过长、备份失败等问题。
阻塞其他操作
某些对大Key的操作可能会导致Redis实例阻塞。例如,使用DEL命令删除一个大Key时,可能会导致Redis实例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响应其他客户端请求,从而影响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网络拥塞
每次获取大key产生的网络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