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free命令详解

free 命令显示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交换内存(swap)和内核缓冲区内存。

如果加上 -h 选项,输出的结果会友好很多:

有时我们需要持续的观察内存的状况,此时可以使用 -s 选项并指定间隔的秒数:

$ free -h -s 3

上面的命令每隔 3 秒输出一次内存的使用情况,直到你按下 ctrl + c。

由于 free 命令本身比较简单,所以本文的重点会放在如何通过 free 命令了解系统当前的内存使用状况。

输出简介

下面先解释一下输出的内容:
Mem 行(第二行)是内存的使用情况。
Swap 行(第三行)是交换空间的使用情况。
total 列显示系统总的可用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大小。
used 列显示已经被使用的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
free 列显示还有多少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可用使用。
shared 列显示被共享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buff/cache 列显示被 buffer 和 cache 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available 列显示还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我想只有在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上面的输出才能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内存状况。

buff/cache

先来提一个问题: buffer 和 cache 应该是两种类型的内存,但是 free 命令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做些准备工作。让我们先来搞清楚 buffer 与 cache 的含义。

buffer 在操作系统中指 buffer cache, 中文一般翻译为 "缓冲区"。要理解缓冲区,必须明确另外两个概念:"扇区" 和 "块"。扇区是设备的最小寻址单元,也叫 "硬扇区" 或 "设备块"。块是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最小寻址单元,也叫 "文件块" 或 "I/O 块"。每个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扇区,但大小不能超过一个页面,所以一个页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内存中的块。当一个块被调入内存时,它要存储在一个缓冲区中。每个缓冲区与一个块对应,它相当于是磁盘块在内存中的表示(下图来自互联网):

注意,buffer cache 只有块的概念而没有文件的概念,它只是把磁盘上的块直接搬到内存中而不关心块中究竟存放的是什么格式的文件。

cache 在操作系统中指 page cache,中文一般翻译为 "页高速缓存"。页高速缓存是内核实现的磁盘缓存。它主要用来减少对磁盘的 I/O 操作。具体地讲,是通过把磁盘中的数据缓存到物理内存中,把对磁盘的访问变为对物理内存的访问。页高速缓存缓存的是内存页面。缓存中的页来自对普通文件、块设备文件(这个指的就是 buffer cache 呀)和内存映射文件的读写
页高速缓存对普通文件的缓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内核要读一个文件(比如 /etc/hosts)时,它会先检查这个文件的数据是不是已经在页高速缓存中了。如果在,就放弃访问磁盘,直接从内存中读取。这个行为称为缓存命中。如果数据不在缓存中,就是未命中缓存,此时内核就要调度块 I/O 操作从磁盘去读取数据。然后内核将读来的数据放入页高速缓存中。这种缓存的目标是文件系统可以识别的文件(比如 /etc/hosts)。
页高速缓存对块设备文件的缓存就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 buffer cahce。因为独立的磁盘块通过缓冲区也被存入了页高速缓存(缓冲区最终是由页高速缓存来承载的)。

到这里我们应该搞清楚了:无论是缓冲区还是页高速缓存,它们的实现方式都是一样的。缓冲区只不过是一种概念上比较特殊的页高速缓存罢了。
那么为什么 free 命令不直接称为 cache 而非要写成 buff/cache? 这是因为缓冲区和页高速缓存的实现并非天生就是统一的。在 linux 内核 2.4 中才将它们统一。更早的内核中有两个独立的磁盘缓存:页高速缓存和缓冲区高速缓存。前者缓存页面,后者缓存缓冲区。当你知道了这些故事之后,输出中列的名称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了。

free 与 available

在 free 命令的输出中,有一个 free 列,同时还有一个 available 列。这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free 是真正尚未被使用的物理内存数量。至于 available 就比较有意思了,它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到的可用内存数量。Linux 内核为了提升磁盘操作的性能,会消耗一部分内存去缓存磁盘数据,就是我们介绍的 buffer 和 cache。所以对于内核来说,buffer 和 cache 都属于已经被使用的内存。当应用程序需要内存时,如果没有足够的 free 内存可以用,内核就会从 buffer 和 cache 中回收内存来满足应用程序的请求。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available  = free + buffer + cache。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很理想的计算方式,实际中的数据往往有较大的误差。

交换空间(swap space)

swap space 是磁盘上的一块区域,可以是一个分区,也可以是一个文件。所以具体的实现可以是 swap 分区也可以是 swap 文件。当系统物理内存吃紧时,Linux 会将内存中不常访问的数据保存到 swap 上,这样系统就有更多的物理内存为各个进程服务,而当系统需要访问 swap 上存储的内容时,再将 swap 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就是常说的换出和换入。交换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存不足的情况,但是它需要读写磁盘数据,所以性能不是很高。

现在的机器一般都不太缺内存,如果系统默认还是使用了 swap 是不是会拖累系统的性能?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并且内核提供了一个叫做 swappiness 的参数,用于配置需要将内存中不常用的数据移到 swap 中去的紧迫程度。这个参数的取值范围是 0~100,0 告诉内核尽可能的不要将内存数据移到 swap 中,也即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而 100 告诉内核只要有可能,尽量的将内存中不常访问的数据移到 swap 中。在 ubuntu 系统中,swappiness 的默认值是 60。如果我们觉着内存充足,可以在 /etc/sysctl.conf 文件中设置 swappiness:

vm.swappiness=10

如果系统的内存不足,则需要根据物理内存的大小来设置交换空间的大小。具体的策略网上有很丰富的资料,这里笔者不再赘述。

/proc/meminfo 文件

其实 free 命令中的信息都来自于 /proc/meminfo 文件。/proc/meminfo 文件包含了更多更原始的信息,只是看起来不太直观:

$ cat /proc/meminfo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查看这个文件。

总结

free 命令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命令。简单是因为这个命令的参数少,输出结果清晰。说它复杂则是因为它背后是比较晦涩的操作系统中的概念,如果不清楚这些概念,即便看了 free 命令的输出也 get 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转自:

https://www.cnblogs.com/ultranms/p/9254160.html

  • 0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free命令是一个用于显示系统内存使用情况的命令。它可以显示系统的物理内存、交换空间和内核缓冲区的使用情况。free命令的输出结果包括以下内容: 1. total:系统总内存大小。 2. used:已使用的内存大小。 3. free:空闲的内存大小。 4. shared:被共享的内存大小。 5. buffers:内核缓冲区占用的内存大小。 6. cached:缓存的内存大小。 7. -/+ buffers/cache:实际可用的内存大小。 其中,buffers和cached是内核缓存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被释放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在计算可用内存时需要将它们考虑在内。-/+ buffers/cache是实际可用内存的计算公式,即total-used+buffers+cached。 使用free命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内存不足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 回答2: free命令是Linux操作系统下一款常用的系统资源检测工具,主要用于查看Linux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free命令提供了几类信息,包括总的物理内存、已用的物理内存、剩余的物理内存、可以被缓存的内存、已用交换分区大小、可用交换分区大小等。 下面是free命令的详细参数解释: 1. -b :以字节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2.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3.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4. -g :以G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5. -t :输出总和行。 6. -s :表示每次命令执行后的时间间隔。 7. -c :表示显示的次数。 通过free命令,我们可以查看系统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free命令的输出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 内存使用量总是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2. 剩余内存量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3. 缓存内存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总之,了解free命令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内存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的内存使用策略。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free命令的输出结果,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系统的性能,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 回答3: free命令是Linux系统中常用的系统监控工具之一,用于查看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以下是free命令的详细解释: free命令的语法:free [options] options参数: -b, --bytes 显示以字节为单位的内存使用情况 -k, --kilo 显示以KB为单位的内存使用情况 -m, --mega 显示以MB为单位的内存使用情况 -g, --giga 显示以GB为单位的内存使用情况 -o, --old 使用旧版输出格式 -h, --human 显示以易读的格式输出 --si 显示以1000为基数的单位 --iec 显示以1024为基数的单位 -t, --total 显示总共的内存使用情况 其中,-b -k -m -g等参数用于表示内存使用的单位,-o -h等参数用于显示输出的格式。 free命令输出的结果包括: total:物理内存总量。 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量。 free:空闲的内存量。 shared:多进程共享的内存量。 buffers:文件缓冲区占用的内存量。 cached:一般缓存占用的内存量。 -/+ buffers/cache:已经使用内存与空闲内存的和。 Swap:虚拟内存总量。 其中,buffers和cached是指Linux系统对IO进行缓存所占用的内存,当有程序需要更多内存时,这部分缓存内存会自动释放。 使用free命令的主要目的是监控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了解系统是否已经使用了过多内存,以及通过优化释放内存来提高系统性能。如果系统内存使用过多,可以考虑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或程序,或者优化程序,减少内存占用。同时,如果需要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考虑升级硬件或者扩大内存容量。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