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件相互包含的问题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
class A
{
//	B b;
	B *b;
};
class B
{
	A a;
};
int main()
{
	return 0;
}


如果去掉注释行就会出现变异错误。因为在A对象中要开辟一块属于B的空间,而B中又有A的空间,是一个逻辑错误,无法实现的。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把其中的一个A类中的B类型成员改成指针形式 就可以避免这个无限延伸的怪圈了。为什么要更改A而不是B?因为就算你在B中做了类似的动作,也仍然会编译错误,表面上这仅仅上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C++编译器自上而下编译源文件的时候,对每一个数据的定义,总是需要知道定义的数据的类型的大小。在预先声明语句class B;之后,编译器已经知道B是一个类,但是其中的数据却是未知的,因此B类型的大小也不知道。

在修改了类A中定义的B类对象之后,如例程中定义一个B类的指针便可以了。将A中的b更改为B指针类型之后,由于在特定的平台上,指针所占的空间是一定的(在Win32平台上是4字节),这样可以通过编译。

二、不同头文件中的类的嵌套
    在实际编程中,不同的类一般是放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头文件中的,这样两个类在相互引用时又会有不一样的问题。重复编译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头文 件仅被编译一次,在C++中常用的办法是使用条件编译命令。在头文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语句段(以VC++6.0自动生成的头文件为例):

 

Cpp代码  收藏代码
  1. #if !defined(AFX_STACK_H__1F725F28_AF9E_4BEB_8560_67813900AE6B__INCLUDED_) 
  2.  
  3. #define AFX_STACK_H__1F725F28_AF9E_4BEB_8560_67813900AE6B__INCLUDED_ 
  4.  
  5. //很多语句…… 
  6.  
  7. #endif 

 

    其中首句#if !defined也经常做#ifndef,作用相同。意思是如果没有定义过这个宏,那么就定义它,然后执行直到#endif的所有语句。如果下次在与要这段代码,由于已经定义了那个宏,因此重复的代码不会被再次执行。这实在是一个巧妙而高效的办法。在高版本的VC++上,还可以使用这个命令来代替以上的所有:

 

Cpp代码  收藏代码
  1. #pragma once 

 

    它的意思是,本文件内的代码只被使用一次。

    但是不要以为使用了这种机制就全部搞定了,比如在以下的代码中:

 

Cpp代码  收藏代码
  1. //文件A.h中的代码 
  2. #pragma once 
  3. #include "B.h" 
  4. class
  5. public
  6.         B* b; 
  7. }; 
  8.  
  9. //文件B.h中的代码 
  10. #pragma once 
  11. #include "A.h" 
  12. class
  13. public
  14.         A* a; 
  15. }; 

 

    这里两者都使用了指针成员,因此嵌套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在主函数前面使用#include "A.h"之后,主要编译错误如下:

error C2501: 'A' : missing storage-class or type specifiers

 

Vc output代码  收藏代码
  1. error C2501:'A' : missing storage-class or type specifiers 

 

    仍然是类型不能找到的错误。其实这里仍然需要前置声明。分别添加前置声明之后,可以成功编译了。代码形式如下:

 

Cpp代码  收藏代码
  1. //文件A.h中的代码 
  2. #pragma once 
  3. #include "B.h" 
  4. class B; 
  5.  
  6. class
  7. public
  8.         B* b; 
  9. }; 
  10.  
  11. //文件B.h中的代码 
  12. #pragma once 
  13. #include "A.h" 
  14. class B; 
  15.  
  16. class
  17. public
  18.         A* a; 
  19. }; 

 

    这样至少可以说明,头文件包含代替不了前置声明。有的时候只能依靠前置声明来解决问题。我们还要思考一下,有了前置声明的时候头文件包含还是必要的吗?我们尝试去掉A.h和B.h中的#include行,发现没有出现新的错误。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前置声明,什么时候需要头文件包含呢?

三、两点原则
    头文件包含其实是一想很烦琐的工作,不但我们看着累,编译器编译的时候也很累,再加上头文件中常常出现的宏定义。感觉各种宏定义的展开是非常耗时间的,远不如自定义函数来得速度。这里仅就不同头文件、源文件间的句则结构问题提出两点原则,仅供参考:
    第一个原则应该是,如果可以不包含头文件,那就不要包含了。这时候前置声明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使用的仅仅是一个类的指针,没有使用这个类的具体对象(非指针),也没有访问到类的具体成员,那么前置声明就可以了。因为指针这一数据类型的大小是特定的,编译器可以获知。
    第二个原则应该是,尽量在CPP文件中包含头文件,而非在头文件中。假设类A的一个成员是是一个指向类B的指针,在类A的头文件中使用了类B的前置声明并编译成功,那么在A的实现中我们需要访问B的具体成员,因此需要包含头文件,那么我们应该在类A的实现部分(CPP文件)包含类B的头文件而非声明部分(H文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