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类的封装比喻成一堵墙的话,那么友元机制就像墙上了开了一个门,那些得到允许的类或函数允许通过这个门访问一般的类或者函数无法访问的私有属性和方法。友元机制使类的封装性得到消弱,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友元类的说明将外界的某个类在本类别的定义中说明为友元,那么外界的类就成为本类的“朋友”,那个类就可以访问本类的私有数据了。”——《windows环境多线程编程原理与应用》
“通常对于普通函数来说,要访问类的保护成员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这么做那么必须把类的成员都生命成为public(共用的),然而这做带来的问题遍是任何外部函数都可以毫无约束的访问它操作它,c++利用friend修饰符,可以让一些你设定的函数能够对这些保护数据进行操作,避免把类成员全部设置成public,最大限度的保护数据成员的安全。友元能够使得普通函数直接访问类的保护数据,避免了类成员函数的频繁调用,可以节约处理器开销,提高程序的效率,但所矛盾的是,即使是最大限度大保护,同样也破坏了类的封装特性,这即是友元的缺点,在现在cpu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并不推荐使用它。”——《挑战30天C/C++》
虽然友元破坏了类的封装性,但作为c++一个必要的知识点,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
1.友元函数。在类里声明一个函数(可以是普通的函数,也可以是某个类的成员函数),在前面加上friend修饰,那么这个函数就成了该类的友元,可以访问该类的一切成员。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nternet
{
private:
char name[20];
char address[20];
public:
Internet(const char* name,const char* address)
{
strcpy(this->name,name);
strcpy(this->address,address);
}
friend void show(Internet &obj);
};
void show(Internet &obj)
{
cout<<obj.name<<":"<<obj.address<<endl;
}
int main()
{
Internet a("华南理工大学","www.scut.edu.cn");
show(a);
cin.get();
return 0;
}
2.友元类。将一类B声明为类A的友元类,则类B的所有成员函数都可以访问类A的私有成员。
class A{
...
friend class B;
}
class B{
...
}
8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