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学习之CAP和BASE理论

分布式学习之CAP和BASE理论

从集中式到分布式

集中式:由一台或者多台主计算机组成主节点,数据存储于中心节点之中,并且整个系统所有的业务单元都集中部署到这个中心节点之上,系统所有的功能均有其集中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在集中式系统中,每个终端或者客户端只负责数据的录入和输出,而数据的存储和控制完全交由主机处理。集中式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部署结构简单,由于集中式系统往往基于底层性能卓越的大型主机,因此无需考虑如何对服务进行多个节点的部署,也就不用考虑多个节点之间的分布式协作问题。

分布式:分布式系统是指位于联网计算机上的组件通过传递消息来通信和协调其动作的系统(A distributed system is one in which components located at networked computers communicate and coordinate their actions only by passing messages)。严格讲,同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机在空间部署上是可以随意分布的,这些计算机可能被放在不同的机柜上,也可能在不同的机房中,甚至分布在不同的城市。无论如何,一个标准的分布式系统在没有任何特定业务逻辑约束的情况下,都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 分布性: 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都会在空间上随意分布,同时,及其的分布情况也会随时变动。

  • 对等性: 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机没有主/从之分,既没有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机,也没有被控制的从机,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都是对等的。副本(Replica)是分布式系统最常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分布式系统对数据和服务提供的一种冗余方式。在常见的分布式系统中,为了对外提高可用的服务,我们往往会对数据和服务进行副本处理。数据副本是指在不同的节点上持久化同一份数据,当某一个节点上存储的数据丢失时,可以从副本上读取到该数据,这是解决分布式系统数据丢失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另一类副本是服务副本,指多个节点提供同样的服务,每个节点都有能力接收来自外部的请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 并发性: 在一个计算机网络中,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并发性操作是非常常见的行为,例如同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多个节点,可能会并发地操作一些共享的资源,诸如数据库或分布式存储等。

  • 缺乏全局时钟: 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系统是由一系列空间上随意分布的多个进程组成的,具有明显的分布性,这些进程之间通过交换消息来进行相互通信。因此,在分布式系统中,很难定义两个事件究竟谁先谁后,原因就是因为分布式系统缺乏一个全局的始终控制序列。

  • 故障总是会发生: 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计算机,都有可能发生任何形式的故障。

  • 处理单点故障: 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中,如果某个角色或者功能只有某台单机在支撑,那么这个节点称为单点,其发生的故障称为单点故障,也就是通常说的SPoF(Single Point of Failure),避免单点而对关键就是把这个功能从单机实现变为集群实现。如果不能把单点变为集群实现,那么一般还有两种选择:给这个单点做好备份,能够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恢复,并且尽量做到自动恢复或者是降低单点故障的影响范围。

分布一致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的复制 ,分布式系统对于数据的复制需求一般都来自于以下两个原因:

  • 为了增加系统的可用性,以防止单点故障引起的系统不可用。
  • 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负载均衡技术,能够让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数据副本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

但是数据复制也带来了的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在分布式环境中引入数据复制机制之后,不同数据节点之间可能出现的,并无法依靠计算机应用程序自身解决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简单讲,数据一致性就是指在对一个副本数据进行更新的时候,必须确保也能够更新其他的副本,否则不同副本之间的数据将不一致。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思路是"既然是由于延时动作引起的问题,那可以将写入的动作阻塞,直到数据复制完成后,才完成写入动作"*。但这个思路在解决一致性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写入的性能。如果应用场景有非常多的写请求,那么使用这个思路之后,后续的写请求都将会阻塞在前一个请求的写操作上,导致系统整体性能急剧下降。

总得来说,我们无法找到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系统所有系统属性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因此,如何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又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性能,是每一个分布式系统都需要重点考虑和权衡的。于是,一致性级别由此诞生:

  • **强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级别是最符合用户直觉的,它要求系统写入什么,读出来的也会是什么,用户体验好,但实现起来往往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大。
  • **弱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级别约束了系统在写入成功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写入的值,也不久承诺多久之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但会尽可能地保证到某个时间级别(比如秒级别)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状态。
  • **最终一致性:**最终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个特例,系统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一个数据一致的状态。这里之所以将最终一致性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是弱一致性中非常推崇的一种一致性模型,也是业界在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上比较推崇的模型。

CAP理论

CAP理论是一个经典的分布式系统理论。

一致性(Consistency)

在分布式环境下,一致性是指数据在多个副本之间能否保持一致的特性。在一致性的需求下,当一个系统在数据一致的状态下执行更新操作后,应该保证系统的数据仍然处于一直的状态。

对于一个将数据副本分布在不同分布式节点上的系统来说,如果对第一个节点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并且更新成功后,却没有使得第二个节点上的数据得到相应的更新,于是在对第二个节点的数据进行读取操作时,获取的依然是老数据(或称为脏数据),这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在分布式系统中,如果能够做到针对一个数据项的更新操作执行成功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读取到其最新的值,那么这样的系统就被认为具有强一致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对于用户的每一个操作请求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返回结果。这里的重点是"有限时间内"和"返回结果"。

有限时间内是指,对于用户的一个操作请求,系统必须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返回对应的处理结果,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范围,那么系统就被认为是不可用的 。
返回结果要求系统在完成对用户请求的处理后,返回一个正常的响应结果。正常的响应结果通常能够明确地反映出队请求的处理结果,即成功或失败,而不是一个让用户感到困惑的返回结果。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性约束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具有如下特性:分布式系统在遇到任何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需要能够保证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除非是整个网络环境都发生了故障。

网络分区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子网络(机房或异地网络)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这些子网络出现网络不连通的状况,但各个子网络的内部网络是正常的,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网络环境被切分成了若干个孤立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每个节点的加入与退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网络分区。

CAP理论核心内容

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Consistency)、可用性(A: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基本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811282302212.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2xsMTUzMTEyNTc2MTc=,size_16,color_FFFFFF,t_70)
选择说明
CA放弃分区容错性,加强一致性和可用性,其实就是传统的单机数据库的选择
AP放弃一致性(强一致性),追求分区容错性和可用性
CP放弃可用性,追求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但是基本不会选择
为什么只能3选2

考虑下面一种情况:整个系统由两个节点配合组成,之间通过网络通信,当节点 A 进行更新数据库操作的时候,需要同时更新节点 B 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原子的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81128230254245.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2xsMTUzMTEyNTc2MTc=,size_16,color_FFFFFF,t_70) 上面这个系统怎么满足 CAP 呢?C:当节点A更新的时候,节点B也要更新,A:必须保证两个节点都是可用的,P:当节点 A,B 出现了网络分区,必须保证对外可用。

可见,根本完成不了,只要出现了网络分区,A 就无法满足,因为节点 A 根本连接不上节点 B。如果强行满足 C 原子性,就必须停止服务运行,从而放弃可用性 C。
所以,最多满足两个条件。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而言,分区容错性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既然是一个分布式系统,那么分布式系统中的组件必然需要被部署到不同的节点,否则也就无所谓分布式系统了,因此必然出现子网络。而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网络问题又是一个必定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因此分区容错性也就成为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必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分布式系统往往需要根据业务特点在C(一致性)和A(可用性)之间寻求平衡。

但是,分区是百分之百出现的吗?如果不出现分区,那么就能够同时满足 CAP。如果出现了分区,可以根据策略进行调整。比如 C 不必使用那么强的一致性,可以先将数据存起来,稍后再更新,实现所谓的 “最终一致性”。这个理论 就是Base 理论。

BASE理论

BASE是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三个短语的缩写。BASE理论是对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其来源于对大规模互联网系统分布式实践的总结,是基于CAP定理逐步演化而来的。
**BASE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接下来看一下BASE中的三要素: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注意,这绝不等价于系统不可用。比如:

  • 响应时间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一个在线搜索引擎需要在0.5秒之内返回给用户相应的查询结果,但由于出现故障,查询结果的响应时间增加了1~2秒。
  • 系统功能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购物的时候,消费者几乎能够顺利完成每一笔订单,但是在一些节日大促购物高峰的时候,由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激增,为了保护购物系统的稳定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被引导到一个降级页面。
软状态

软状态指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延时。

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之后,最终都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因此,最终一致性的本质是需要系统保证最终数据能够达到一致,而不需要实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强一致性。


参考链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