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第二计)

【古兵法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原文今译】

    进攻兵力结集的部位,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军的阳刚部分,不如攻击敌人的阴弱部分。

个人解释:

     聚敌不如分敌,敌强不如敌弱。打击弱敌,不打强敌 ,分而歼灭

【出处原文】

     “夫解……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出处今译】

    凡是解……化解了。现在梁赵交战,精兵强将必然全部投入放在邯郸前线,国内只留一些老弱病残。您不如带部队迅速插入魏国的后方大梁,占据京城的要道,冲击目前兵力空虚的地方,魏国必然放弃赵国而去自救。这一举既解了赵国之围,又能进一步击败魏国。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 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 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比喻十分生 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 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 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是讲战国时 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 前354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 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 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 强占了,魏将 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 旧 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 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 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 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 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 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 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 正事 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 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 逃到齐国。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 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 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 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 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 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 的故事。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

参考文献:
                http://www.cn21.com.cn/onlinebook/sz36/020701.htm
                http://www.ccnt.com.cn/wisdom/zhuzi/bing/ssliu.htm
                http://www.8nn8.com/zt/36j/
                http://read.shulu.net/other/csj/csj.htm

软件开发中的分而治之的思想,模块分化的思想都是其分化的演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