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發音中的PTK法則

日文發音中的PTK法則


學習重點:

①   為什麼日本人唸「あなた」時,聽起來像「あなだ」?

以中文為母語的日文學習者,在學習日文發音時,不約而合地會碰到一個相同的問題:

為什麼日本人唸「あなた」時,聽起來像「あなだ」,但是唸「たいこ(太鼓)」時,聽起來就是「たいこ」呢?

為什麼日本姓氏「佐藤」寫作「さとう」,但是聽起來像是「さどう」呢?

為什麼「とても」這個字總是聽起來像是「とでも」呢?

事實上,毫無例外地,每位以中文為母語的日文學習者,在開始學習日文後,都會有相同的疑問(沒錯,每一位!!)。為什麼日文清音,唸的時候會聽起來像是濁音? 關於這一疑問,有一項語言學法則可以做出解釋,簡要介紹如下:

PTK法則

以羅馬拼音「P」「T」「K」開頭的假名,若不是出現在句子或單字的第一個假名時,常會發音成類似「B」「D」「G」的音。

具體說明如下:

ぱ  ぴ  ぷ  ぺ  ぽ  (PA・PI・PU・PE・PO)

若非出現在句子或單字開頭,聽起來會像

ば び ぶ べ ぼ (BA・BI・BU・BE・BO)

例:中途半端(ちゅうとはんぱ) 先輩(せんぱい)

文法(ぶんぽう) 絶品(ぜっぴん) 金髪(きんぱつ)

た ち つ て と  (TA・CHI・TSU・TE・TO)

若非出現在句子或單字開頭,聽起來會像

だ ぢ づ で ど (DA・DI・DU・DE・DO).

例:あなた おもち 鉄道(てつどう) とても

自転車(じてんしゃ)  砂糖(さとう)

か   く (KA・KU)

若非出現在句子或單字開頭,聽起來會像

が   ご (GA・GO) (きけこ不會有發音變化)

例 二十日(はつか) 節句(せっく)

嚴格來說,日文中的發音,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有氣音」「無氣音」「濁音」。往後會另闢文章說明,目前就點到為止。「有氣音」是發音時聲帶不振動、從口中往外吐氣的音,例如中文「ㄊ」、日文「た」的發音。「無氣音」是發音時聲帶輕微振動、但不從口中往外吐氣的音,例如中文「ㄉ」。「濁音」是是發音時聲帶重度振動、不吐氣的音,例如日文中的濁音,標準中文當中沒有濁音,但是台語中有。

舉例來說,中文的「巴」是無氣音,而台語的「肉」發音則是濁音,聽出其中不同了嗎? 而方才介紹的PTK法則,則是日文發音由「有氣音」轉為「無氣音」的過程。「あなた」的假名「た」,原本發音時,必須要從口中吐氣,發出ta的音,但是每次都要吐氣,日本人覺得太麻煩了,因此無意識中唸成不用吐氣的「た」,聽起來會像da的音。僅就此簡單介紹。

.

雖然語言學家們整理出了這個「PTK法則」(,但是目的並不是要求每位日文學習者要像背誦數學公式一樣,將這個法則給牢牢背起來,並且每次說話時都要先仔細想一遍再開口。

「PTK法則」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日文學習者在發音時的疑惑,例如明明正式寫法是「あなた」,為什麼日本人唸的時候都像「あなだ」呢? 那往後用日文進行交談時,該發音成「あなた」或是「あなだ」才好呢? 經由本回的介紹,就能夠大致上了解發音改變的原則,例如「たいよう(太陽)」中的「た」聽起來像是TA;而「あなた」中的「た」聽起來則會類似DA的音。

那麼該如何學習「PTK法則」呢? 語言的演變總是由複雜到簡單,語言的發音也是由複雜到簡單,就像台灣所使用的中文並不捲舌一樣,捲舌音對於以台語為母語的人來說過於困難,因此久而久之,大家便習慣不捲舌的中文了。相同的道理,日本人並不是事先知道有「PTK法則」這個規則,然後再去刻意調整發音的,只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發音」,不需要在句中另外吐氣進行發音,而使得氣音「た」聽起來像是不送氣的「だ」。

最好的學習方法,如同其他發音技巧,就是「多聽多唸日文」。也許一開始很難理解為什麼日本人會有這種發音習慣,但是隨著日文練習時數的增加,逐漸對日文發音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就可以實際體會「PTK法則」會讓日文發音起來更輕鬆,而大家都會不知不覺之中,養成了和「PTK法則」內容相同的發音習慣。就像是外國朋友不斷問我:為什麼台灣人都將「這樣」唸成「降」,我也告訴他們,因為降比較容易發音啊,中文學久了你就懂了!

將「PTK法則」當作數學公式學習背誦的另一項問題,就是「這樣根本學不會」。每次說日文之前,都要先算等一下話中會出現幾個PTK開頭的假名、哪幾個需要變音、哪幾個不需要嗎? 這是不可能的。就像中文的「你我他」遊戲(在說話時不可以說出你我他三個字),真正實行起來也非常地困難。學習語言的發音技巧,需經由多次練習,以「身體」記住,而不是以「頭腦」記住公式。

因此,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先了解PTK法則的內容,然後多聽、多說日文,經由不斷的練習去體會PTK法則是否正確、體會日文發音的真正樣貌,進而讓身體記住發音的規則。

转载:http://jp.sonic-learning.com/2010/03/11/ptk/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