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http://blog.csdn.net/Lethe1989/article/details/5276918
——谨以此文,悼念我等待MinGW编译时逝去的那些时间。
其 实刚开始编程的时候,我是丝毫不重视编译速度之类的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我用BASICA。后来一直用到C++ Builder,尽管Borland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吹嘘其编译速度,我却从没有对这个问题上心过,因为心里根本没有“编译速度慢”这种概念。没有坏, 哪来好?所谓矛盾的对立统一。遇到的第一个“慢”的编译器也许是javac,但因为Java的特殊性,也就容忍了。真正接触到世间的“恶势力”,还要算是 第一次使用GCC的时候……准确地说是MinGW。开源世界曾给我诸多惊喜,其一就是原来编译器也可以这么慢的。那时我不禁对开源社区肃然起敬,他们就用 这样的编译器,建立起了怎样一个多彩的世界!也在那时才明白了,Borland其实真的很了不起。
时至今日我也不是很了解Borland是怎么做到的,很久以来也不知道GCC是差在了哪里。然而……有一次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 MinGW编译过程中加载的所有头文件。于是用了一下 -H 参数。结果是满意的,加载的头文件真多呀。接下来……开始感觉到另外的一些东西了。敢情,大部分编译时间是浪费在这里的呀?——“预编译头”的概念如鲸鱼 般跃出脑海。
预编译头技术是在VC中第一次了解的,其对编译速度的提高, 绝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用MinGW的时候居然忘了这个古老的咒语。是否正是我所需要的?百 度几下,结果令人失望,这方面的文献少得可怜,更令人沮丧的是还有不少人相信GCC是没有预编译头技术的。贼心不死的我打开 GCC官方文档,查找precompiled hea ders。慢着,居然如此顺利!——官方文档讨论篇幅并不长,但足以让我喊万岁了~不用多,一句话就够了,怎 么 说来着?Simply compile it!
所谓 预编译头,就是把头文件事先编译成一种二进制的中间格式,供后续的编译过程使用。不要把这个中间格式与. o/.obj/.a/.lib的格式混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预编译头文件的特性和目标文件也不同(尽管他们都属于某种中间文件) 。——但也有类似的地方的,比如,它们都是编译器之间不兼容的^_^,就是说你不能把VC生成 的 预编译头拿到GCC上去用。甚至扩展名都不一样,VC的是大家都熟悉的. pch,而GCC的,是.gch——今天的主角。
为什么要使用预编译头?再明确不过了,提高编译速度。为什么会提高编译速度?这么说吧,你有两个文件a.cpp和b.cpp,都包含了同一个头文件 c.h。那么正常的流程是:将c.h和a.cpp合并, 编译成a.o;将c.h和b.cpp合并 ,编译成b.o;最后将a.o和b.o链接成可执行文件。 过程很简单,浪费时间之处也一目了然:头文件c.h的内容实际上被解析了两遍。也许你要说,当然要两遍了,因为头文件几乎是不生成任何代码的,只有依附于 具体的.cpp文件才有意义 。正确,但那只是在代码执行过程中。但在代码编译的时候呢?编译器读入源代码, 首先将其解析成为一种内部的 表示方式。这个过程 与其所依附的.cpp文件并无关系,编译器接着可以读入.cpp文件并同样解析成内部表示, 然后把两段内部表示拼接起来,再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既 然编译两 个.cpp文件都要先对c.h进行解析 ,那干嘛不把c.h解析好了保存成临时文件,用时读入,不就可以省了一次解析的时间了吗?——预编译头技术节省 时间 的原理正在于此,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事实下:对源代码的“解析”这个步骤,确实是占了编译时间中很可观的一部分 。
我看见你满是狐疑的脸:预 处理,就是编译之前的处理,合并.h和.cpp文件分明是预处理的步骤,而解析源代码是编译之中的步骤,先解析后合并?怎么 “预”处理反而跑到编译步骤之后 了?这还叫“预”吗?— —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不深究了,毕竟现在的编译器早就混淆了预处理与编译的界限……毕竟,这么做是管 用的,对吗 ?
我们来看看结果。写一个C++的Hello world,使用cout输出一行字。包含了什么头文件?当然是iostrea m。这个头文件对于人们来说,绝对是熟视无睹级别的。然而使用它的时候,你 注意到编译器幕后的累累“ 罪行”了吗?是的,用 -H 参数编译一下这个Hello world吧!看看总共加载了多少个头文件?我的机器上,总共103个 !
是的,你应该将它们做成一个.gch文件。如何做?如前所述,再简单不过:只要编译它就可以了 :
g++ xxx.h
一句话,就是:把.h文 件当成.cpp文件一样来编译。这是最简单的,如果需要控制编译细节 ,比如常量定义之类,大 可加上其它选项。运行之后,你会发现同 个目录里生成了一个名叫xxx.h.gch的文件,这就是我们要的。也许你和 我一样,迫不及待地尝试g++ iostream了?呵呵,结果一定是和我一样的失败——在编译.gch的过程中,GCC并没有使用环境变量或 -I 选项来查找被编译的头文件,被编译的头文件必须在当前目录下。然而,被编译的头文件所进一步包含的其它头文件,却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找到。简言之,就是把直 接编译的那个头文件以类似对待.cpp文件的方式处理了。现在知道该如何编译iostream了吧?对,在当前目录里建立一个头文件,起个随你喜欢的名 字,比如foo.h,在其里面写上:#include <iostream>,然后编译它:g++ foo.h。生成的foo.h.gch,就是我们要的了。其它文件需要用到iostream的,不要包含iostream,要包含foo.h。切记,不是 去包含foo.h.gch !
如果你用过VC,那么这 个foo.h也许会让你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对了,就相当于那个 stdafx.h !那么你也该记得,每个文件包含这个foo.h,都应该在文件一开始的地方,否则会出错。真的,终于找到了GC C中的st dafx.h,这种感觉几乎让人热泪盈眶了^_^
那么接下来,照搬一些stdafx.h相关的注意事项吧,它们同样适用于.gch文件:应该把那些 不常修改的(首当其冲,当然是系统的)头文件放在预编译 头里,而那些属于你的程序的一部分的头文件,一般并不放在预编译头里,因为它们可能随时要被修改的。每修改一次就要重新生成预编译头,并没有速度优势可 言,失去预编译头的意义了。另外重要的注意事项是:如果你生成预编译头的时候用了一些选项,比如宏定义,那么使用这个预编译头的其它源代码文件,被编译的 时候也要使用这些选项,否则会因为不匹配而编译失败。
对了,说了半天,从来没有正面讲过如何使用已经生成的预编译头。然而看到这里也该明白了,是的,很简单 ,只要包含其所对应的.h文件即可!比如你有 个头文 件叫foo.h,另外有一大堆其它文件都包含了这个foo.h, 原来没有使用预编译头技术,现在忽然想使用了,于是把foo.h编译成了 foo.h.gch。那其它文件要做怎样的修 改?——什么都不用,一切照旧!聪明的GCC编译器在查找一个.h文件之前,会自动查找其目录里有没有对应 的.gch文件,如有 ,且可用,则用之;没有,才用到真正的.h头文件。——慢着,“如有,且可用” ,什么叫“可用” ?——就是指这个.gch格式要正 确,版本要兼容,而且如上所述,编译两者要用同样的选项。如果.gch不可用,编译器会给出一条警 告,告诉我们:这个预编译头不能用!我只好用原有的.h 头文件啦!什么?你说看不到这个警告?——当然,要先打开 -Winvalid-pch 选项才行,其默认是关闭的。
用 -H 选项感受一下预编译头的清爽吧!再没有滚不完的头文件了,明显提高的速度,绝对会让你有种翻身解放的感觉,原来MinGW也可以和蜗牛般的速度说再见的。
笔者后记:有一次同事不小心生成了.gch,但是由于编译选项不一 致,导致后面无法编译。 小心地雷啊
——谨以此文,悼念我等待MinGW编译时逝去的那些时间。
其 实刚开始编程的时候,我是丝毫不重视编译速度之类的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我用BASICA。后来一直用到C++ Builder,尽管Borland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吹嘘其编译速度,我却从没有对这个问题上心过,因为心里根本没有“编译速度慢”这种概念。没有坏, 哪来好?所谓矛盾的对立统一。遇到的第一个“慢”的编译器也许是javac,但因为Java的特殊性,也就容忍了。真正接触到世间的“恶势力”,还要算是 第一次使用GCC的时候……准确地说是MinGW。开源世界曾给我诸多惊喜,其一就是原来编译器也可以这么慢的。那时我不禁对开源社区肃然起敬,他们就用 这样的编译器,建立起了怎样一个多彩的世界!也在那时才明白了,Borland其实真的很了不起。
时至今日我也不是很了解Borland是怎么做到的,很久以来也不知道GCC是差在了哪里。然而……有一次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 MinGW编译过程中加载的所有头文件。于是用了一下 -H 参数。结果是满意的,加载的头文件真多呀。接下来……开始感觉到另外的一些东西了。敢情,大部分编译时间是浪费在这里的呀?——“预编译头”的概念如鲸鱼 般跃出脑海。
预编译头技术是在VC中第一次了解的,其对编译速度的提高, 绝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用MinGW的时候居然忘了这个古老的咒语。是否正是我所需要的?百 度几下,结果令人失望,这方面的文献少得可怜,更令人沮丧的是还有不少人相信GCC是没有预编译头技术的。贼心不死的我打开 GCC官方文档,查找precompiled hea ders。慢着,居然如此顺利!——官方文档讨论篇幅并不长,但足以让我喊万岁了~不用多,一句话就够了,怎 么 说来着?Simply compile it!
所谓 预编译头,就是把头文件事先编译成一种二进制的中间格式,供后续的编译过程使用。不要把这个中间格式与. o/.obj/.a/.lib的格式混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预编译头文件的特性和目标文件也不同(尽管他们都属于某种中间文件) 。——但也有类似的地方的,比如,它们都是编译器之间不兼容的^_^,就是说你不能把VC生成 的 预编译头拿到GCC上去用。甚至扩展名都不一样,VC的是大家都熟悉的. pch,而GCC的,是.gch——今天的主角。
为什么要使用预编译头?再明确不过了,提高编译速度。为什么会提高编译速度?这么说吧,你有两个文件a.cpp和b.cpp,都包含了同一个头文件 c.h。那么正常的流程是:将c.h和a.cpp合并, 编译成a.o;将c.h和b.cpp合并 ,编译成b.o;最后将a.o和b.o链接成可执行文件。 过程很简单,浪费时间之处也一目了然:头文件c.h的内容实际上被解析了两遍。也许你要说,当然要两遍了,因为头文件几乎是不生成任何代码的,只有依附于 具体的.cpp文件才有意义 。正确,但那只是在代码执行过程中。但在代码编译的时候呢?编译器读入源代码, 首先将其解析成为一种内部的 表示方式。这个过程 与其所依附的.cpp文件并无关系,编译器接着可以读入.cpp文件并同样解析成内部表示, 然后把两段内部表示拼接起来,再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既 然编译两 个.cpp文件都要先对c.h进行解析 ,那干嘛不把c.h解析好了保存成临时文件,用时读入,不就可以省了一次解析的时间了吗?——预编译头技术节省 时间 的原理正在于此,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事实下:对源代码的“解析”这个步骤,确实是占了编译时间中很可观的一部分 。
我看见你满是狐疑的脸:预 处理,就是编译之前的处理,合并.h和.cpp文件分明是预处理的步骤,而解析源代码是编译之中的步骤,先解析后合并?怎么 “预”处理反而跑到编译步骤之后 了?这还叫“预”吗?— —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不深究了,毕竟现在的编译器早就混淆了预处理与编译的界限……毕竟,这么做是管 用的,对吗 ?
我们来看看结果。写一个C++的Hello world,使用cout输出一行字。包含了什么头文件?当然是iostrea m。这个头文件对于人们来说,绝对是熟视无睹级别的。然而使用它的时候,你 注意到编译器幕后的累累“ 罪行”了吗?是的,用 -H 参数编译一下这个Hello world吧!看看总共加载了多少个头文件?我的机器上,总共103个 !
是的,你应该将它们做成一个.gch文件。如何做?如前所述,再简单不过:只要编译它就可以了 :
g++ xxx.h
一句话,就是:把.h文 件当成.cpp文件一样来编译。这是最简单的,如果需要控制编译细节 ,比如常量定义之类,大 可加上其它选项。运行之后,你会发现同 个目录里生成了一个名叫xxx.h.gch的文件,这就是我们要的。也许你和 我一样,迫不及待地尝试g++ iostream了?呵呵,结果一定是和我一样的失败——在编译.gch的过程中,GCC并没有使用环境变量或 -I 选项来查找被编译的头文件,被编译的头文件必须在当前目录下。然而,被编译的头文件所进一步包含的其它头文件,却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找到。简言之,就是把直 接编译的那个头文件以类似对待.cpp文件的方式处理了。现在知道该如何编译iostream了吧?对,在当前目录里建立一个头文件,起个随你喜欢的名 字,比如foo.h,在其里面写上:#include <iostream>,然后编译它:g++ foo.h。生成的foo.h.gch,就是我们要的了。其它文件需要用到iostream的,不要包含iostream,要包含foo.h。切记,不是 去包含foo.h.gch !
如果你用过VC,那么这 个foo.h也许会让你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对了,就相当于那个 stdafx.h !那么你也该记得,每个文件包含这个foo.h,都应该在文件一开始的地方,否则会出错。真的,终于找到了GC C中的st dafx.h,这种感觉几乎让人热泪盈眶了^_^
那么接下来,照搬一些stdafx.h相关的注意事项吧,它们同样适用于.gch文件:应该把那些 不常修改的(首当其冲,当然是系统的)头文件放在预编译 头里,而那些属于你的程序的一部分的头文件,一般并不放在预编译头里,因为它们可能随时要被修改的。每修改一次就要重新生成预编译头,并没有速度优势可 言,失去预编译头的意义了。另外重要的注意事项是:如果你生成预编译头的时候用了一些选项,比如宏定义,那么使用这个预编译头的其它源代码文件,被编译的 时候也要使用这些选项,否则会因为不匹配而编译失败。
对了,说了半天,从来没有正面讲过如何使用已经生成的预编译头。然而看到这里也该明白了,是的,很简单 ,只要包含其所对应的.h文件即可!比如你有 个头文 件叫foo.h,另外有一大堆其它文件都包含了这个foo.h, 原来没有使用预编译头技术,现在忽然想使用了,于是把foo.h编译成了 foo.h.gch。那其它文件要做怎样的修 改?——什么都不用,一切照旧!聪明的GCC编译器在查找一个.h文件之前,会自动查找其目录里有没有对应 的.gch文件,如有 ,且可用,则用之;没有,才用到真正的.h头文件。——慢着,“如有,且可用” ,什么叫“可用” ?——就是指这个.gch格式要正 确,版本要兼容,而且如上所述,编译两者要用同样的选项。如果.gch不可用,编译器会给出一条警 告,告诉我们:这个预编译头不能用!我只好用原有的.h 头文件啦!什么?你说看不到这个警告?——当然,要先打开 -Winvalid-pch 选项才行,其默认是关闭的。
用 -H 选项感受一下预编译头的清爽吧!再没有滚不完的头文件了,明显提高的速度,绝对会让你有种翻身解放的感觉,原来MinGW也可以和蜗牛般的速度说再见的。
笔者后记:有一次同事不小心生成了.gch,但是由于编译选项不一 致,导致后面无法编译。 小心地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