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测试用例

本文围绕测试用例展开,指出测试出发点是证明程序错误,用例设计目标是发现bug。介绍了用例设计内容,包括功能点、环境、数据等。强调测试环境要真实危险,用例设计要覆盖正反向结果及边界值。还提到公共组件用例可抽为标准化用例进行复用,最后提及三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出发点:要证明所测的程序是错误的。

用例设计目标:尽可能的发现bug。

用例设计内容:待测试的功能点、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执行操作、预期结果。

测试环境的设计:设计真实而危险的环境,不忽视偶发环境。

用例的设计:包含正向的预期结果和有意导致失败结果的反向用例,覆盖所有的可能性,不要遗漏边界值和错误点的数据。

用例的复用:对于每个列表都有分页组件、筛选、搜索、排序,这些公共组件的用例抽为【公共组件用例】,设计一套标准化用例,相关页面复用即可。

参考三种最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是为了验证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通常包括正常情况、边界情况和异常情况。以下是编测试用例的一般步骤和一个示例: ### 编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明确需求**:确定要测试的功能或模块的具体需求。 2. **设计输入**:根据需求设计各种可能的输入,包括正常输入、边界输入和异常输入。 3. **定义预期输出**:针对每个输入,明确程序应该产生的输出或行为。 4. **编测试用例**:将输入和预期输出组合成测试用例。 5. **执行测试**:运行测试用例,观察实际输出是否与预期输出一致。 6. **记录结果**:记录测试结果,包括通过的测试用例和失败的测试用例。 ### 示例: 假设我们要测试一个简单的函数 `add(a, b)`,该函数的功能是返回两个数的和。 #### 测试用例设计: ```python def add(a, b): return a + b # 测试用例1:正常情况 def test_add_normal_case(): assert add(2, 3) == 5 # 测试用例2:边界情况(0作为输入) def test_add_zero_case(): assert add(0, 0) == 0 assert add(0, 5) == 5 assert add(5, 0) == 5 # 测试用例3:负数作为输入 def test_add_negative_numbers(): assert add(-1, -1) == -2 assert add(-1, 1) == 0 # 测试用例4:大数相加 def test_add_large_numbers(): assert add(1000000, 2000000) == 3000000 # 执行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add_normal_case() test_add_zero_case() test_add_negative_numbers() test_add_large_numbers() print("所有测试用例通过!") ``` #### 说明: - **测试用例1**:测试正常情况下的加法。 - **测试用例2**:测试边界情况,特别是0作为输入的情况。 - **测试用例3**:测试负数作为输入的情况。 - **测试用例4**:测试大数相加的情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