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高级数据结构之B树

B树

概述

B树堪称二叉树放开了生育限制,其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拥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但孩子也不能无限地多下去,否则就成了链表,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节点而言,其子节点的个数存在一个上界和下界。存在上界便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数组来很方便地表示其子节点。

另一方面,由于子节点变多,所以不能再像二叉树一样通过比较左右节点的大小来规范节点的值。所以,每个节点需要有一些键值将其子节点分开。

例如,父节点 P P P n n n个子节点 C 1 , C 2 , … , C n C_1,C_2,\ldots,C_n C1,C2,,Cn,相应地需要有 n − 1 n-1 n1个键值 k 1 , k 2 , … , k n − 1 k_1,k_2,\ldots,k_{n-1} k1,k2,,kn1,使得 C 1 ⩽ k 1 ⩽ C 2 ⩽ k 2 … ⩽ k n − 1 < C n C_1\leqslant k_1\leqslant C_2\leqslant k_2\ldots\leqslant k_{n-1}<C_n C1k1C2k2kn1<Cn

除此之外,B树要求每一个末代节点具有相同的深度,所以,如果希望通过数组实现,则需要对末代节点进行标记。再树中,一般把末代节点即没有子节点的节点成为叶节点,所以这个属性写为isLeaf,其C语言实现为

#define M 2

//数组形式的B树节点
typedef struct BTNODE{
    struct BTNODE* father;
    int nKeys;
    int key[2*M-1];             //键值
    struct BTNODE* child[2*M];  //子节点
    int isLeaf;                 //判定是否为末代节点
}btNode;

其中,M*2即为B树子节点的上限,在上面的代码中,将M设为2,此时父节点最多有三个键值,四个子节点,此时为B树的一个特例,被称为2-3-4树,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父节点的四个子节点中,左数第一个节点小于key[0],第二个处于key[0]key[1]之间,依次类推。

由于父节点的子节点数目可变,所以这个B树的子节点或许可以借鉴有序链表的一些思路,通过另一种形式实现。

//链表形式的B树节点
typedef struct BNODE{
    struct BNODE* father;
    struct BNODE* next;     //兄弟节点
    struct BNODE* child;    //子节点
    int nChilds;            //即其子节点及其兄弟节点个数
}bNode;

链表思路下,如果childNULL则说明此节点为末代节点。然而,B树之所以被提出是用于解决机械硬盘的存储问题,链表作为一种指针索引的方式,其数据存储位置并不连续,用在机械硬盘中效率应该是十分低下的。

所以,接下来对B树的实现将以数组形式为主。由于每一个节点都包含许多键值,所以对于搜索操作而言,不仅需要返回当前节点,而且需要返回当前节点键值所对应的位置。

因此,需要定义一个包含节点指针和键值位置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BKEYNODE{
    btNode* node;           //节点指针
    int key;                //键值的序号
}bKeyNode;
//B树查询操作
bKeyNode searchBtNode(btNode* root, int val){
    bKeyNode bKey = {NULL,0};
    int i;
    while (root->isLeaf == 0){
        i = 0;
        while (i<root->nKeys && root->key[i]<val)
            i++;
        if(val==root->key[i]){
            bKey.node = root;
            bKey.key = i;
        }else
            root = root->child[i];
    }
    bKey.node = root;
    i = 0;
    while(i<root->nKeys && root->key[i]<val)
        i++;
    if(val==root->key[i]){
        bKey.node = root;
        bKey.key = i;
    }
    return bKey;
}

初始化

B树最麻烦的性质便是等深性,由于末代节点的深度相同,所以新插入的节点不能像二叉树那样挂在已有的末代节点下面,而是需要嵌入到某个父节点的一群子节点当中。

假设当前的B树共有 n n n代,那么我们新插入的节点最多也只能在第 n n n代。设其父节点为第 n − 1 n-1 n1代的 P P P,如果 P P P的子节点个数已经达到了上限,那么新插入的节点就装不下了,所以需要某种操作,将 P P P裂开。此时 n − 1 n-1 n1代将多出一个节点,如果因此而导致 P P P所在的 n − 1 n-1 n1代子节点个数超出上限,那么就需要把 P P P的父节点裂开,依次上推,一直裂到不超上限为止。

如果最后连根节点都不得不裂开,那么树高加一。故其分裂算法为

#define M 2

//当pNode保留[0,M)个节点,将[M,2M]节点分给qNode
//root为根节点,pNode为将要分裂的节点
btNode* splitBtNode(btNode* root,btNode* pNode){
    btNode* qNode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btNode* gNode;     //p,q节点的父节点
    int i;
    //pNode将区间(M,2M)分给qNode
    for (i = M; i < M*2-1; i++){
        qNode->key[i-M]=pNode->key[i+1];
        qNode->child[i-M]=pNode->child[i];
    }
    qNode->isLeaf = pNode->isLeaf;

    //如果pNode为根节点,新建一个空的根节点
    if (pNode->father==NULL){
        gNode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gNode->father = NULL;
        gNode->child[0] = pNode;
        pNode->father = gNode;
        gNode->nKeys = 0;
        gNode->isLeaf = 0;
        root = gNode;
    }else
        gNode=pNode->father;

    //将key[M]分给gNode
    for(i=0;i<gNode->nKeys;i++)
        if(gNode->key[i]>pNode->key[M])
            break;      //i为pNode->key[M]的插入点
    for (int j = gNode->nKeys; j > i; j--)
        gNode->key[j]=gNode->key[j-1];  //gNode键值后移
    for (int j = gNode->nKeys; j>i; j--)
        gNode->child[j+1]=gNode->child[j];

    gNode->key[i] = pNode->key[M];
    gNode->child[i+1] = qNode;          //qNode认父
    gNode->nKeys++;                     //gNode键数加1

    qNode->father = gNode;
    qNode->nKeys = pNode->nKeys-M-1;    //(M,nKeys)共有nKeys-M-1个节点
    if(pNode->isLeaf != 1)
        for(i = 0; i <= qNode->nKeys;i++){
            qNode->child[i]=pNode->child[i+M+1];
            qNode->child[i]->father = qNode;
        }
    pNode->nKeys=M;

    //如果gNode的键值达到最大,则需要对gNode进行分裂
    if(gNode->nKeys==M*2)
        root=splitBtNode(root,gNode);
    return root;
}

B树的插入与此前的二叉树最大的不同在于,二叉树每次插入一个新值,总结点数就会加1,B树则不然,每次插入一个新值,只不过是增加某一个节点的键数而已。只有当当前节点的键数大于上限,才会通过分裂操作增加节点的数目。其插入操作实现为

//B树插入操作
btNode* insertBtNode(btNode* root, int val){
    int i;
    btNode *oriRoot = root; //保护根
    while(root->isLeaf!=1){
        i=0;
        while(i<root->nKeys && root->key[i]<val)
            i++;            //插入点
        root = root->child[i];  
    }

    for(i = 0; i < root->nKeys; i++)
        if(root->key[i]>val)
            break;      //i为val插入tempRoot的位置
    for (int j = root->nKeys; j > i; j--)
        root->key[j]=root->key[j-1];    //gNode键值后移
    root->key[i] = val;                 //为节点添加一个新的键值
    root->nKeys++;                      //当前节点键数加一
    
    if(root->nKeys==2*M)
        oriRoot = splitBtNode(oriRoot,root);
    printf("%d was inserted\n",val);

    return oriRoot;
}

然后,像往常一样,建立主函数生成一棵B树,并且打印出来

//打印B树
void printBtNode(btNode* root, int n){
    printf("the %dth has %d keys:",n,root->nKeys);
    for (int i = 0; i < root->nKeys; i++)
        printf("%d,",root->key[i]);
    printf("\n");
    if (root->isLeaf)
        return;
    for (int i = 0; i < root->nKeys+1; i++){
        printBtNode(root->child[i],n+1);
    }
}
//主函数
int main(){
    btNode *root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root->isLeaf=1;
    root->key[0] = 10;
    root->father=NULL;
    root->nKeys = 1;

    int temp[20] = {12,20,25,35,7,
                    18,9,33,17,15,
                    14,16,29,21,11,
                    23,6,22,28,3};
    for (int i = 0; i < 20; i++)
        root = insertBtNode(root,temp[i]);

    printBtNode(root,0);
    return 0;
}

得到结果为

PS E:\Code\AlgC> gcc .\bTree.c
PS E:\Code\AlgC> .\a.exe      
...
the 0th has 2 keys:12,20,
the 1th has 2 keys:7,10,
the 2th has 2 keys:3,6,
the 2th has 1 keys:9,
the 2th has 1 keys:11,
the 1th has 1 keys:17,
the 2th has 3 keys:14,15,16,
the 2th has 1 keys:18,
the 1th has 2 keys:25,33,
the 2th has 3 keys:21,22,23,
the 2th has 2 keys:28,29,
the 2th has 1 keys:35,

其树图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实现了B树的基本特征.

删除节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删除节点往往比插入节点更复杂,B树也不列外。对于B树来说,被删除的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末代节点,另一类为非末代节点。

对于非末代节点来说,只需像以前一样,通过交换待删除节点键值与子节点键值,从而使得删除指针下移,直到删除指针抵达末代节点,所以最终我们只需考虑末代节点的情况即可。

如果待删除的末代节点有多于一个键值,那么直接删除即可。如果末代节点只有一个键,那么则需要查看其兄弟节点,如果其兄弟节点的键数多于1,则只需将删除指针转向其兄弟节点,然后删除即可。

如果其兄弟节点只有一个键值,那么需要考虑合并这两个节点。

//数组arr中有n个元素,删除数组中第i个元素
void deleteArray(int* arr, int n,int i){
    for (int j = i; j < n; j++)
        arr[j] = arr[j+1];
}

//B树删除操作
//root为根节点,dNode为待删除节点,nKey为待删除键值的序号
btNode* deleteBtNode(btNode* root, btNode* dNode, int nkey){
    //当被删除节点不是叶节点,则删除指针下移
    if(dNode->isLeaf==0){
        int dChild = dNode->nKeys<M ? nkey+1:nkey;//被删除的孩子
        int dKey = dNode->nKeys<M ?
             0 : dNode->child[dChild]->nKeys-1;
        dNode->key[nkey] = dNode->child[dChild]->key[dKey];
        root = deleteBtNode(root, dNode->child[dChild],dKey);
    }else{
        if(dNode->nKeys>1){
            deleteArray(dNode->key,dNode->nKeys,nkey);
            dNode->nKeys--;
        }else{
            btNode* pNode = dNode->father;
            int i=0;
            while (i<pNode->nKeys&&pNode->key[i]<dNode->key[nkey])
                i++;    //i为待删除节点的序号

            if(i<pNode->nKeys/2){    //当i为左边的节点时,考虑i右侧的孩子
                btNode* bNode = pNode->child[i+1];
                //当dNode右侧兄弟有多于一个节点时,则取之首节点
                if(pNode->child[i+1]->nKeys>1){
                    dNode->key[0] = pNode->key[i];
                    pNode->key[i]=bNode->key[0];
                    deleteArray(bNode->key,bNode->nKeys,0);
                    dNode->nKeys--;
                }else{//当dNode左侧的兄弟也只有一个节点时,则采取合并操作
                    for(int j=bNode->nKeys-1; j>0;j--)
                        bNode->key[j]=bNode->key[j-1];
                    bNode->key[0] = pNode->key[i];
                    bNode->nKeys++;
                    deleteArray(pNode->key,pNode->nKeys,i);
                    pNode->nKeys--;
                }
            }else{
                btNode* bNode = pNode->child[i-1];
                if(bNode->nKeys>1){
                    dNode->key[0] = pNode->key[i-1];
                    pNode->key[i-1] = bNode->key[bNode->nKeys-1];
                    bNode->nKeys--;//删除最后一个节点
                }else{//当dNode左侧的兄弟也只有一个节点时,则采取合并操作
                    bNode->key[bNode->nKeys]=pNode->key[i-1];
                    bNode->nKeys++;
                    deleteArray(pNode->key,pNode->nKeys,i-1);
                    pNode->nKeys--;
                }
            }
        }
    }
    return root;
}

验证一下

int main(){
    btNode *root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root->isLeaf=1;
    root->key[0] = 10;
    root->father=NULL;
    root->nKeys = 1;

    int temp[20] = {12,20,25,35,7,
                    18,9,33,17,15,
                    14,16,29,21,11,
                    23,6,22,28};
    for (int i = 0; i < 20; i++)
        root = insertBtNode(root,temp[i]);
    
    printBtNode(root,0);
    
    bKeyNode delNode = searchBtNode(root, 18);
    printf("-----");
    printf("the %d key was searched from %d keys\n",delNode.key,delNode.node->nKeys);
    
    root = deleteBtNode(root, delNode.node,delNode.key);
    printBtNode(root,0);

    return 0;
}

结果为

PS E:\Code\AlgC> gcc .\bTree.c
PS E:\Code\AlgC> .\a.exe      
...//和之前相同
-----the 0 key was searched from 1 keys
the 0th has 2 keys:12,20,
the 1th has 2 keys:7,10,
the 2th has 2 keys:3,6,
the 2th has 1 keys:9,
the 2th has 1 keys:11,
the 1th has 1 keys:16,
the 2th has 2 keys:14,15,
the 2th has 1 keys:17,
the 1th has 2 keys:25,33,
the 2th has 3 keys:21,22,23,
the 2th has 2 keys:28,29,
the 2th has 1 keys:35,

画图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 回答1: C语言可以通过一种称为"Ear Clipping"(耳切法)的算法实现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化。下面是一个实现这个算法的简单示例: 1.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多边形的数据结构来存储顶点信息。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多边形的顶点坐标。 2.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函数来检测一个顶点是否为一个"耳朵",即一个不包含其他顶点的三角形。检测方法如下: a. 对于多边形中的每个顶点i,检查相邻的两个顶点i-1和i+1,计算三角形(i-1, i, i+1)的面积。 b. 如果面积为正则表示(i-1, i, i+1)是耳朵,否则不是。这可以通过计算向量(i i-1)和(i i+1)的叉积来实现。 3.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我们可以迭代地剪掉每个耳朵,并将它们添加到三角形列表中。 a. 找到一个耳朵顶点i,并将三角形(i-1, i, i+1)添加到三角形列表中。 b. 从多边形中移除顶点i,并更新(i-1, i+1)的连接关系。 c. 重复第2步,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三角形。 4. 最后,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列表作为结果输出。 这是一个简单的实现示例,实际上,多边形的三角化算法有很多变种和优化方法。希望这个示例能够帮助你理解C语言实现任意多边形三角化的基本思路。 ### 回答2: 在C语言中,实现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化可以使用三角剖分算法。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实现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存储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可以使用结构体数组来表示每个顶点的x和y坐标。假设有n个顶点,则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数组 `Point`,其中每个元素为一个顶点结构体。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函数来实现三角剖分。该函数的输入参数为顶点数组和顶点个数。我们可以使用循环来遍历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在循环中,我们选择一个顶点作为初始点,然后以这个点为起点,依次遍历其它顶点,找到合适的三角形进行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一个顶点作为初始点。 2. 循环遍历顶点数组,并将每个顶点依次作为第二个点。 3. 遍历数组中的其它顶点,作为第三个点,检查初始点、第二点和第三点是否组成一个合法的三角形。 4. 如果三个点组成合法三角形,则将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保存下来。 5. 继续循环遍历数组中的其它顶点,重复第3步、第4步的操作。 最后,返回保存的三角形顶点坐标,即可得到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化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是一种简单的三角剖分算法,可能无法处理所有情况,如凹多边形、有洞的多边形等。对于更复杂的情况,可以使用更高级算法,如Delaunay三角网格算法等。 ### 回答3: 在C语言实现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首先,根据输入的多边形顶点坐标构建一个顶点数组。每个顶点可以由一个结构体表示,其中包含 x 和 y 坐标。 2. 接下来,根据输入的顶点数组,计算多边形的凸壳。对于凸壳的计算,可以使用凸包算法,如Graham扫描算法或Jarvis步进算法。 3. 将多边形顶点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序,并计算凸壳上顶点的索引。 4. 使用三角剖分算法,在凸壳内部的顶点之间进行连线,形成三角形。 5. 对于凸壳外的顶点,可以通过判断其是否在凸壳的三角形内部,决定是否将其加入到三角剖分结果中。 6. 遍历每个三角形,将其顶点按照逆时针方向存储到一个结果数组中。 7. 最后,返回结果数组作为多边形的三角形剖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顶点数小于3、顶点共线等,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 总之,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实现C语言中任意多边形的三角化。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微小冷

请我喝杯咖啡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