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最小工作单元,由一个有限的数据库操作序列构成。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一键获取最先java文档。

事务在执行时,会提供专门的属性保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也就是ACID属性。这些属性包括了对执行结果的要求,同时也有对数据库在事务执行前后数据状态变化的要求。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事务是数据库特有的机制,那么Redis可以完全保证ACID属性吗?如果有些属性在一些场景下不能保证,很可能会造成数据错误,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接下来,我们先从 ACID 属性入手,然后再来看 Redis 是如何实现事务的。
事务 ACID 属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作为一个整体被执行,包含在其中的多个的操作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都不执行。这也是业务应用事务时,最被看重的一个属性。
-
一致性(Consistency):就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在事务执行前后是一致的。最典型的就是转账的例子,不管用户之间转几次帐,如何转账,事务结束后两个用户钱的总额是不变的。
-
隔离性(Isolation):与事务并发直接相关,隔离性是指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不能相互影响。简单说,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 T1 和 T2,在事务 T1 看来,T2 要么在 T1 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 T1 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一旦提交,所有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将永久的保存,即使系统崩溃重启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了解了 ACID 属性之后,我们接下来看 Redis 是如何实现事务机制的。
Redis 如何实现事务?
Redis提供了MULTI、EXEC、DISCARD和WATCH命令作为实现事务的的基础。
Redis 事务的执行过程包含三个步骤:
-
开启事务:客户端通过MULTI命令,显式地开启一个事务;
-
命令入队:客户端把事务中要执行的一系列指令发送给服务器端,如GET、SET等。需要注意,这些指令只是暂存到命令队列中,并不会立即执行;
-
提交事务,执行第二步提交的命令: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提交事务的命令 EXEC,当服务端收到 EXEC命令后,才会实际执行命令队列中的所有命令。
使用 MULTI和 EXEC执行事务的过程:
#设置a:stock为10
127.0.0.1:6379> SET a:stock 10
OK
#设置b:stock为20
127.0.0.1:6379> SET b:stock 20
OK
#开启事务
127.0.0.1:6379> MULTI
OK
#将a:stock减1
127.0.0.1:

本文深入探讨Redis的事务机制,分析其在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支持。Redis的事务通过MULTI、EXEC等命令实现,但在某些错误场景下,如命令执行错误或实例故障,可能无法完全保证ACID属性。虽然Redis不支持回滚,但通过AOF日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原子性和一致性。然而,Redis事务的持久性依赖于持久化策略,通常无法保证。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4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