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应用场景

- 静态路由是指由管理员手动配置和维护的路由。静态路由配置简单,并且无需像动态路由那样占用路由器的CPU资源来计算和分析路由更新。
-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静态路由不会自动适应拓扑改变,而是需要管理员手动进行调整。
-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结构简单的网络。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一般会使用动态路由协议来生成动态路由。不过,即使是在复杂网络环境中,合理地配置一些静态路由也可以改进网络的性能。
静态路由配置

- ip route-static ip-address{ mask mask-length]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nexthop-address]命令用来配置静态路由。参数ip address指定了一个网络或者主机的目的地址,参数mask指定了一个子网掩码或者前缀长度。如果使用了广播接口如以太网接口作为出接口,则必须要指定下一跳地址;如果使用了,串口作为出接口,则可以通过参数 interface-type和interface-number(如Serial 1/0/0)来配置出接口,此时不必指定下一跳地址。
静态路由

- 静态路由可以应用在串行网络或以太网中,但静态路由在这两种网络中的配置有所不同。
- 在吕行网络中配置静态路由时,可以只指定下一跳地址或只指定出接口。华为ARG3系列路由器中,吕行接口默认封装PPP协议,对于这种类型的1接口,静态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就是与接口相连的对端接口的地址,所以在串行网络中配置是静态路由时可以只配置出接口。
- 以太网是广播类型网络,和串行网络情况不同。在以太网中配置静态路由,必须指定下一跳地址。

- 在广播型的接口上配置静态路由时,必须明确指定下一跳地址。以太网中同一网络可能连接了多台路由器,如果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只指定了出接口,则路由器无法将报文转发到正确的下一跳。在本示例中,RTA需要将数据转发到192168.2.0/24网络,在配置静态路由时,需要明确指定下一跳地址为10.0.123.2,否则,RTA将无法将报文转发到RTB所连接的192.168.2.0/24网络,因为RTA不知道应该通过RTB还是RTC才能到达目的地。
负载均衡

- 当源网络和目的网络之间存在多条链路时,可以通过等价路由来实现流量负载分担。这些等价路由具有相同的目的双络和掩码、优先级和度量值。
- 本示例中RTA和RTB之间有两条链路相连,通过使用等价的静态路由来实现流量负载分担。
- 在RTB上配置了两条静态路由,它们具有相同的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优先级(都为
60)、路由开销(都为0),但下一跳不同。在RTB需要转发数据给RTA时,就会使用这两条等价静态路由将数据进行负载分担。 - 在RTA上也应该配置对应的两条等价的静态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

- 在配置多条静态路由时,可以修改静态路由的优先级, 使一条静态路由的优先级高于其他
静态路由,从而实现静态路由的备份,也叫浮动静态路由。在本示例中,RTB上配置了两条静态路由。正常情况下,这两条静态路由是等价的。
通过配置preference 100,使第二条静态路由的优先级要低于第一条(值越大优先级越低)。路由器只把优先级最高的静态路由加入到路由表中。当加入到路由表中的静态路由出现故障时,优先级低的静态路由才会加入到路由表并承担数据转发业务。
缺省路由

- 当路由表中没有与报文的目的地址几配的表项时,设备中可以选择缺省路由作为报文的转发 路径。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网络地址为0.0.0.0掩码也为0.0.0.0。在本示例中,
RTA使用缺省路由转发到达未知目的地址的报文。缺省青争态路由的默认优先级也是60。在路由选择过程中,缺省路由会被最后匹配。
静态路由适用于结构简单网络,通过管理员手动配置,不占用大量CPU资源。在复杂网络中,静态路由可辅助动态路由提高性能。配置命令如`iproute-static`用于设定目标地址、子网掩码和出接口。静态路由可用于负载均衡和创建备份路由,通过调整优先级实现。此外,缺省路由用于处理无法匹配的报文转发。
19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