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

目录

1、局域网概述

概念

主要特征

三大实现技术

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

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体系结构

IEEE802的标准体系

小结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一、CSMA/CD

共享式以太网

CSMA/CD协议-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为了通信简便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一)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为了通信简便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二)

CSMA/CD

碰撞检测

工作原理

检测到碰撞

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争用期长度和最短有效帧长

强化碰撞

重要特性

二、令牌环网

令牌环网结构

令牌环网的逻辑拓扑结构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令牌传递协议

协议的比较

令牌环网工作方式

令牌环网监控站

令牌环网帧的结构

4、以太网技术

10Mb/sEthernet

物理层规范

(1)传输介质

(2)介质访问单元

(3)访问单元接口

(4)物理收发信号子层

以太网组网技术

(1)10BASE2网络组成

(2)10BASE5网络组成

(3)细、粗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4)10BASE-T网络组成

100Mb/s Ethernet -- 物理层规范

10BASE-T4

10BASE-TX

10BASE-FX

10/100Mb/s自动协商

网络组成技术

5、虚拟局域网

概念

VLAN工作原理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式

基于端口

基于硬件MAC地址

基于网络层地址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

6、无线局域网

WLAN的基础知识

无线局域网主要技术

WLAN工作原理

WLAN标准-802.11b

WLAN标准-802.11a

WLAN标准-802.11g

WLAN标准-802.11n

WLAN传输介质-天线

WLAN传输的干扰因素--障碍物

WLAN的设备

AP

WLAN组网方式

WLAN组网-室内覆盖

WLAN组网-室外覆盖


1、局域网概述

概念

IEEE对局域网的定义,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一种小范围(例如一幢办公室、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校),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传递和彼此通信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线路等硬件按照某种网络结构连接而成的,具有较低误码率的网络。

局域网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利用。

主要特征

  • 地理覆盖范围小:通常不超过几十公里
  • 数据的传输率高:可高达10Gbit/s
  • 通信质量高:误码率在10^{-8}~10^{-11}
  • 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限介质
  • 成本低、易于安装维护
  • 通常属于某个部门、企业或单位所有

目前,局域网主要包括以太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两种

三大实现技术

一个实用的的局域网设计以下三项基本网络技术:

  • 网络拓扑结构
  • 传输介质
  • 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
拓扑结构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可以划分为:

  • 总线型拓扑
  • 环形拓扑
  • 星型拓扑

其余的一些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网络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多是从这三种结构衍生或组合而来的。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结构采用一条单根的通信线路(总线)作为公共的传输通道,所有的结点都通过相应的接口直接连接到总线上,并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特点: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扩展、共享能力强、便于广播式传输

优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扩充、组网容易

缺点:故障诊断困难

星型拓扑结构

由一系列末端节点以中央节点为中心相连接,各末端节点与中央节点以点对点方式连接,中央节点集中执行通信控制策略。

优点: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可扩充性强,组网容易

缺点:中央节点单点故障

环形拓扑结构

环状结构中,各个工作站的地位相同,它们相互顺序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环,数据在环中可以是单项或双向传送。

特点:

  • 各工作站间无主从关系,结构简单
  • 实时性较好、但可扩充性差
  • 可靠性差,故障检测困难

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体系结构

目前计算机局域网标准主要是由IEEE发布,IEEE针对有线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局域网分别发布了体系结构;局域网体系结构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1A标准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即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局域网中采用共享介质的多路访问,无需进行路由寻址,所以也就不需要网络层。

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是在数据终端中实现,局域网设备也不需要这一层。

局域网通常是广播型网络,存在介质争用问题,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就是解决共享介质网络的寻址和介质争用问题。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主要完成数据链路控制功能,向高层提供数据链路层标准接口。


IEEE802的标准体系

该系列标准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何在介质上传输数据,网络设备之间如何建立、维护、释放连接等。

802.1(一组协议的集合)局域网体系结构描述;局域网功能扩展:802.1q(虚拟局域网VLAN),802.1d(生成树协议STP),802.1ad(链路聚合),802.1p(流量优先权控制)


802.2完成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功能,规范LLC子层与高层协议以及MAC子层的接口。

802.3CSMA/CDMAC物理层和802.11无线局域网完成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物理层功能。

目前最主要的局域网标准:802.3局域网,802.11WIFI

小结

  • 局域网体系结构和层次
  • IEEE802的标准体系及每层对应的协议标准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一、CSMA/CD

共享式以太网
  • 从通信介质的使用方法上来看,网络可分为共享介质型和非共享介质型。以太网就是介质共享型网络。
  •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早期共享式以太网用于解决冲突的协议,即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CSMA/CD协议-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方式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为了通信简便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一)
  •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 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挥确认。

理由:局域网信道的质量很好,因通信质量不好差生差错的概率很小。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 当目的地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其他什么也不做。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
  • 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做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
为了通信简便以太网采取的两种措施(二)

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发送的数据都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CSMA/CD
  •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全称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
  • “多址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址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先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送碰撞。
碰撞检测
  •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相互叠加)。
  • 当适配器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阀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 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工作原理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通常采用的延迟算法是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1. 对于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如果设置参数L=2
  2. 退避时间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
  3. 每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
  4. 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如果超过这个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信息
检测到碰撞
  • 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
  • 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推迟(退避)一个随机时间才能在发送数据。如果重传又发生了碰撞,则将随机选择的退避时间范围在扩大一倍,以减少再次碰撞的概率。

  • 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是取为争用期2r
  • 定义重传次数k, k<= 10, 即k = Min(重传次数, 10)
  • 从整数集合[0, 1, ···, (2^k-1)] 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 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冰箱高层报告
争用期长度和最短有效帧长
  • 以太网取51.2微秒为争用期的长度
  • 对于10Mb/s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bit,即最短有效帧长64字节
  •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64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送冲突
  • 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碰撞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收到此帧应当丢弃
强化碰撞
  • 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
      • 立即停止发送数据
      • 再继续发送若干(32或48b)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Jamming Signal), 以便让所有站点都知道现在已经发生了碰撞
重要特性
  • 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每个站再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 当连接很多站点时,以太网的平均吞吐量要比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小很多
  • 网络覆盖范围越大,端到端时延越大,争用期越大,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越大,性能越差
  • 10M以太网最大网络长度:
      • (2 * 10^8)* (51.2 / 2) = 5120m
      • 但考虑到其他因素,规定2500m
  • 网络中主机越多,发生数据的概率越大,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越大,性能越差

CSMA/CD协议不适应广域网!


二、令牌环网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一种LAN协议,定义在IEEE802.5中,其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

令牌环网最初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私有的网络规范。令牌环网和稍后发展的IEEE802.5规范几乎一样和兼容,其中后者建立在IBM的令牌环网的基础之上。


IBM的令牌环网和IEEE802.5标准的比较

IBM令牌环

IEEE802.5

传输速率

4Mbps或16Mbps

4Mbps或16Mbps

每网段计算机数

STP时260台,UTP时72台

250

拓扑结构

星型

未指定

传输介质

双绞线

未指定

信号

基带

基带

访问方法

令牌传送

令牌传送

编码

差量曼彻斯特制

差量曼彻斯特制

令牌环网结构
令牌环网的逻辑拓扑结构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网卡

多站访问单元(MAU)

传输媒体

连接附件

令牌传递协议
  • 令牌环网络是一种基于令牌传递协议用来进行媒体访问控制的局域网技术。
  • 令牌传递协议的基本原理:持有令牌的结点可以访问介质。与随机访问协议不同,由于令牌的持有控制了对介质的访问,消除了争用的可能性,因此,令牌传递方案是无争用无冲突的协议。
协议的比较

争用的和无冲突协议的比较

协议

优点

缺点

争用

轻负荷情况下,性能好

重负荷情况下,性能差

无冲突

重负荷情况下,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

轻负荷情况下,需要较大的时延

令牌环网工作方式


在令牌环网中有一种方法称为令牌捕获(或访问优先)

为结点设置优先级别,这样优先级高的可以更加频繁地使用网络

令牌环网监控站

监控站

令牌环网使用一个监控站来对环进行监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但是监控站具有高优先级。

主要作用:

解决令牌的丢失问题

监视环传送有效帧

维护环的主时钟

缺点:监控站无法检测环的中断

令牌环网帧的结构

令牌环和IEEE802.5支持两种帧格式:令牌帧和数据/命令帧

令牌为3字节,包括开始标记,访问位和结束标记;数据/命令帧因信息域的不同而大小不一,数据帧为上层协议传送数据,而命令帧则传送控制命令,并没有包括提供给上层协议的数据。


4、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最初由美国Xeror(施乐)公司和Stanford(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并于1975年推出的

后来由xerox、Intel、DEC公司合作,于1980年9月第一次公布了Ethernet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成为世界上第一局域网工业标准。

IEEE802.3国际标准是在Ethernet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目前,Ethernet按其传输速率可分为10Mb/sEthernet,100Mb/sEthernet,1000Mb/sEthernet,10000Mb/sEthernet.

每种Ethernet又根据不同的物理介质有多种物理子标准,形成了一个IEEE802.3标准。

10Mb/sEthernet

10Mb/sEthernet是过去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在其物理层,定义了多种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形成了一个10Mb/sEthernet物理层标准系列。

 

物理层规范

包含:

  • 传输介质
  • 介质访问单元
  • 访问单元接口
  • 物理收发信号子层
(1)传输介质

最初的物理层规范定义的传输介质只是粗同轴电缆,即10BASE5。

后来,又根据需要定义了细同轴电缆(10BASE2)、UTP双绞线(10BASE-T)、光纤(10BASE-F)以及宽同轴电缆(10BROAD3),形成了一个物理层标准系列。

(2)介质访问单元

介质访问单元(Medium Access Unit, MAU)包含了介质相关接口(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 MDI)和物理介质连接设备(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 PMA)两部分。

它是连接传输介质的物理接口,具有物理信号的发送、接收和冲突检测等功能。各个功能模块如下:

(1)发送功能 (2)接收功能

(3)冲突检测功能 (4)监控功能(可选)

(5)载波监听功能 (6)信号质量检测功能

(3)访问单元接口

访问单元接口(Access Unit Interface, AUI)是物理收发信号(Physical Signaling, PLS)子层和MAU之间的接口。PLS子层可以通过AUI选择MAU,去驱动相应的传输介质。

也就是说,通过AUI可使得PLS、MAC、LLC等各层均与传输介质无关,可以自由的选择所需的传输介质。

(4)物理收发信号子层

物理收发信号子层(PLS)子层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接口,主要完成复位和识别、输出、输入、操作方式选择、冲突检测和载波监听等功能。

主要完成复位和识别、输出、输入、操作方式选择、冲突检测和载波监听等功能。

以太网组网技术

(1)10BASE2网络组成

10BASE2网络是指采用50欧细同轴电缆(Thin Coaxial Cable)并使用网卡内部收发器的Ethernet,其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形。


访问10BASE2网络连接所使用的网络硬件有:

(1)带有BNC插座的Ethernet网卡(使用网卡内部收发器)

(2)0.2英寸/50欧细同轴电缆

(3)BNC T 形连接器

(4)BNC连接器头

(5)50欧 BNC终端器

(2)10BASE5网络组成

10BASE5网络是指采用50欧粗同轴电缆(Thick Coaxial Cable)并使用外部收发器的Ethernet,其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形。


10BASE5网络连接所使用的网络硬件有:

(1)带有DIX插座的Ethernet网卡

(2)0.4英寸/50欧粗同轴电缆

(3)Ethernet 外部收发器

(4)收发器电缆

(5)50欧N 系列终端器

(6)N 系列电缆连接器

(3)细、粗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由于50欧细、粗同轴电缆在电气特性上是一致的,细、粗同轴电缆可以混合连接在一个Ethernet上,可以弥补细同轴电缆传输距离短而粗同轴电缆价格贵且安装不方便的缺陷。

细、粗同轴电缆混合网络连接所使用的网络硬件与它们各自单独连时所使用的网络硬件相同,只是需要一种细/粗同轴电缆转换器。

  • N系列插座到BNC插座的转换器
  • N系列插头到BNC插座的转换器
(4)10BASE-T网络组成

10BASE-T是指采用无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 UTP)或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 STP)实现10Mb/s传输速率的Ethernet,其标准为IEEE802.3i。

10BASE-T技术是使用已有的802.3MAC层,通过一个介质连接单元(MAU)与10BASE-T物理介质相连接。

10BASE-T物理介质是直径为0.4~0.6mm的3类UTP,连接器是符合ISO标准的RJ45连接器,信号频率范围为10~20MHz,所允许的最大UTP电缆长度为100m,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典型的MAU设备有网卡和集线器(HUB)。

10BASE-T网络连接所使用的网络硬件有:

(1)带有RJ45插座的Ethernet网卡

(2)3类以上的UTP电缆

(3)RJ45连接器

(4)10BASE-T集线器

100Mb/s Ethernet -- 物理层规范

10BASE-T定义了三种物理层标准:

  • 10BASE-T4
  • 10BASE-TX
  • 10BASE-FX

 

10BASE-T4

10BASE-T4是4对线UTP电缆系统,支持3类、4类和5类UTP电缆,UTP电缆连接器采用RJ45连接器。在4对线中,3对线用于数据传输,1对线用于冲突检测。

在100BASE-T4的PCS子层,定义了一种新的信号编码和收发技术,它采用8B6T编码技术,即把8位二进制码组编码成6位三进制码组,在经过差分不归零(DNRZ)编码后输出到3对数据线上。

10BASE-TX

10BASE-TX是2对线UTPU电缆系统,支持5类UTP和1类屏蔽双绞线(STP)电缆,其中,5类UTP电缆采用RJ45连接器;而1类STP电缆采用9芯D型(DB-9)连接器。

在4对线UTP电缆中,100BASE-TX只使用了2对线,构成发送通道和接收通道,它们所使用的线号与10BASE-T完全相同,以实现兼容性。由于发送通道和接收通道是相互独立的,因此100BASE-TX的链路模式为全双工。

10BASE-FX

10BASE-FX是多模光纤系统,使用2芯62.5/125微米光纤。在2芯光纤中,1个用于发送数据,另一个用于接收数据,其链路模式为全双工。

它也是采用FDDI的物理层标准,使用相同的4B5B编码器、收发器以及MIC、ST和SC连接器。100BASE-FX要用于超长距离或易受电磁波干扰的应用环境。


100BASE-T网络采用以集线器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并规定了计算机节点和集线器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

  • 100BASE-T4 -- 100m
  • 100BASE-TX -- 100m
  • 100BASE-FX -- 400m

可以通过一个集线器实现混合连接,集成到同一100BASE-T网络中。

10/100Mb/s自动协商

100BASE-T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10Mb/s和100Mb/s两种速率自适应功能,这是通过10/100Mb/s自动协商(Autonegotiation)功能实现的。

自动协商功能允许一个节点向同一个网段上另一端的网络设备广播其传输容量。

网络组成技术

100BASE-T网络采用了与10BASE-T相同的星形拓扑结构,并对网络拓扑规则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和重定义。

 

100BASE-T网络的主要拓扑规则为:

(1)采用UTP电缆连接时,计算机节点与交换机或集线器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为100m。

(2)采用光纤连接时,计算机节点与交换机之间的最大光纤长度为400m.如果采用远程光收发器,两台设备之间的连接距离可达2000m。

(3)采用集线器进行网络连接时,一个网段中最多允许有两个集线器,集线器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为5m,两个计算机端点之间的最大网络电缆长度为205m(100 + 5 + 100)。

(4)采用交换机进行网络级联时,允许使用多个交换机,计算机节点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均为100m。


5、虚拟局域网

概念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是指在交换以太网的基础上,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多个网段,每个网段构成一个逻辑上的工作组(广播域)的一种技术。

为什么需要VLAN?

同一个VLAN中的用户间通信就和在一个局域网内一样,同一个VLAN中的广播只有VLAN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到其他的VLAN中,从而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风暴的产生。同时,若没有路由,不同VLAN之间不能相互通信,从而提高了不同工作组之间的信息安全性。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VLAN之间的路由来全面管理网络内部不同工作组之间的信息互访。

1.提高安全性 2.提高性能

VLAN工作原理

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

管理员可以将连接在交换机上的站点按需要划分为多个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每个逻辑组就是一个VLAN。

属于同一VLAN的站点之间可以之间相互通信,而不属于同一VLAN之间的站点不能直接通信。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两个站点可以属于不同的VLAN,而属于VLAN中的两个站点可能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上。

虚拟局域网只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

1.灵活的、软定义的、边界独立于物理媒质的设备群

2.广播流量被限制在软定义的边界内、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在同一虚拟局域网成员之间提供低延迟、线速的通信

4.当用户移动时增加解决方案的结构灵活性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式

  • 基于端口
  • 基于硬件MAC地址
  • 基于网络层地址
基于端口

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基于硬件MAC地址

只有网卡才分配MAC地址,因此按照MAC地址划分为VLAN实际上是将某些工作站和服务器划分给某个VLAN。实际上该VLAN是MAC地址的集合。

优点:当设备移动时,VLAN能自动识别,这台工作站自动地保存它原有的虚拟局域网成员资格。

缺点:网站管理需要管理和配置MAC地址,当网络规模很大时会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基于网络层地址

方法是使用主机的网络层地址。例如:用IP地址定义VLAN。

优点:

1.允许按照服务或应用地类型来组成VLAN,有利于组成基于服务或应用地VLAN

2.用户可以随意移动工作站而无须重新配置网络地址。对于TCP/IP用于特别有利

缺点:

性能比较差。检查网络层地址比检查MAC地址花费风多的时间,因此用网络层地址定义VLAN地速度比较慢

虚拟局域网的特点

1.简化网络管理。站点地理位置与逻辑分组无关,当站点从一个工作组迁移到另一个工作组时,仅需调整VLAN配置即可。

2.控制广播风暴。VLAN将大的局域网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广播域。

3.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便于管理员根据用户的安全需要隔离VLAN间的通信。


6、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连起来,构成可以相互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WLAN的基础知识

无线局域网主要技术
  •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工作在2.4GHz ISM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工作在2.4GHz ISM频段,其面向移动设备间的小范围连接,通过统一的短距离无线链路,在各种数字设备间实现灵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以及数据通信。
  • 家庭射频(HomeRF)技术是无绳电话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工作于2.4GHz ISM频段,采用数字调频扩频技术。

以上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鼠标,蓝牙音箱,无线投影等设备中。


  • 1990年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组,主要研究工作在2.4GHz开放频段的无线设备和网络发展的全球标准。
  • 1997年6月,提出IEEE802.11(别名:WI-FI,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标准。
  • 目前802.11X技术主要有:802.11 a/b/g/n。
WLAN工作原理

WLAN网络采用载波监听/冲突避免(CSMA/CA)机制,多人同时使用网络性能会大幅下降。

与GSM的时分多址复用方式和TD的时分/码分多址复用方式不同,WLAN系统采用载波监听/冲突避免机制,用户间采用抢占方式占用资源。

在同一冲突域内存在多个用户时,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终端或AP在发送数据,此时其他终端和AP均处于空闲监听状态。(工作原理类似于HUB)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从业务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传输设施采用无线手段,向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接入服务的技术。

无线接入的分类:固定无线接入 | 移动无线接入

 


WLAN标准 -- 802.11a/b/g/n标准对比

使用频段

兼容性

理论速率

实测速率

商用情况

802.11a

5GHz

NA

54Mbps

22Mbps左右

实际运用较少

802.11b

2.4GHz

NA

11Mbps

5Mbps左右

早期的标准,目前的产品都支持

802.11g

2.4GHz

兼容802.11b

54Mbps

22Mbps左右

目前大规模商用

802.11n

2.4GHz/5GHz

兼容802.11a/b/g

300Mbps——600Mbps

80Mbps左右——220Mbps左右

目前最新商用标准(MIMO技术)

WLAN标准-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2.4-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传输距离控制在50-150英寸。该标准是对IEEE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补偿编码键调制方式,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等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它改变了WLAN设计状况,扩大了WLAN的应用领域。

WLAN标准-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标准制定完成,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5.725-5.850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Mbps/72Mbps(Turbo),传输距离控制在10-100米。该标准也是IEEE802.11的一个补充,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


WLAN标准-802.11b: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

VS

WLAN标准-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WLAN标准-802.11g

目前最流行的IEEE802.11g认证标准,该标准提出拥有IEEE802.11a的传输速率,安全性较IEEE802.11b好,采用2种调制方式,含802.11a中采用的OFDM与IEEE802.11b中采用的CCK,做到与802.11b和802.11a兼容。

WLAN标准-802.11n

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原来的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达600Mbps。这得益于MIMO(多入多出)技术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而应用的MIMO OFDM技术,这个技术不但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他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WLAN传输介质-天线

天线的基本原理

天线增益

  • 任何天线的增益在本质上都是对天线将辐射的RF能力集中于特定方向的一种度量,也即是天线在指定方向上辐射功率的集中程度。
  • 计量标准为dBi和dBd(dBi = dBd + 2.14)
  • 增益越大,意味着在某个方向下的覆盖范围越大。

全向天线(全向:360度覆盖)

  • 全向天线用来提供360度的辐射方向,在所有的方向辐射能量。
  • 全向天线有很多的类型和外形,有的工作在2.4GHZ频段,有的工作在5GHZ频段.
  • 全向天线包括:偶极天线,铁塔天线,柱状天线,接线天线(AP上常用的天线是2.2dBi的偶极天线)

定向天线(定向:有限的覆盖范围)

  • 定向天线不能为信号增加任何的能量,只是将它从接受的能量简单的重定向
  • 重定向能量能够做到在一个方向上提供较多的能量,在其他方向上提供较小的能量
  • 定向天线包括:八木天线,接线天线,抛物线蝶形天线,扇形天线
WLAN传输的干扰因素--障碍物

  • 电磁波的穿透性能是和频率相关的
  • 当发射功率不足够大时,在建筑物后形成无线覆盖盲区

WLAN的设备

  • 端站(STA):station

无线网络终端,STA通过无线链路接入AP

  • 接入点(AP):Access Point

AP通过无线链路和STA进行通信,AP上行方向与AC通过有线链路连接

  • 接入控制器(AC):Access Controller

在无线局域网和外部网之间充当网关功能,AC将来自不同AP的数据进行汇聚,与Internet相连,AC支持用户安全控制,业务控制,计费信息采集及对网络的监控。

AP

Autonomous WLAN Architecture:自治型WLAN网络,也被称为FAT AP。(胖AP)

  • 提供802.11无线接口及802.3以太网接口
  • 配置及控制都是独立的,监控和管理可通过SNMP进行
  • 一个物理AP可通过支持多个SSID成为几个虚拟AP

Centralized WLAN Architecture:会聚型WLAN网络,也被称为FIT AP。(廋AP)

  • 通过AC集中管理、控制及配置AP,AC在无线网络中成为汇聚点
  • AC和二层网桥、交换机、三层路由器、接入服务器放置在一起
  • 执行CAPWAP功能的AC是逻辑概念,不一定集中在一个物理设备上

WLAN组网方式

WLAN组网-室内覆盖

室内需考虑系统容量和AP数量、覆盖面积、信号穿透与功率预算。可以通过多台AP增加系统容量或覆盖面积,同时做好信道划分避免同频干扰,优选1、6、11信道;如果考虑AP之间的漫游,则AP间覆盖重叠区域建议为15%-20%

每个AP覆盖面积:视工堪装场景决定

AP发送功率:100mw(20dbm)。根据覆盖区域调整发送功率

天线方式:全向天线增益(2-3dBi);智能天线增益(7-9dBi)

理想环境

一墙阻隔(20db)

两墙阻隔(40db)

2.4G覆盖半径

80m

8.5m

2.4G覆盖面积

200000mm

220mm

5.8G覆盖半径

30m

3.5m

5.8G覆盖面积

2800mm

40mm

WLAN组网-室外覆盖

适用于公共广场、居民小区、学校、宿舍、园区、室外人口较为聚集的空旷地带以及对无线数据业务有较大需求的商业步行街等室外场合

有些应用场景需要无线回传,如楼宇间的无线网桥、2.4G接入5G回传等应用

室外覆盖中多采用大功率AP,其覆盖情况受发射功率、天线形态和增益、防止高度、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建网时还需综合考虑系统容量与AP数量,天线增益与覆盖角度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b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