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变器端光伏并网孤岛检测检测系统设计与仿真》开题报告

目录

摘要

1.文献综述

2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3.1 孤岛运行模式

3.1.1 非计划性孤岛

3.1.2 计划孤岛

3.2 基于逆变器孤岛检测方法机理

3.3 孤岛检测法中主动检测法优缺点对比

3.4 孤岛检测法主动移频模糊优化

3.4.1 AFD方法原理

3.4.2 AFDPF方法原理

3.4.3 改进后的AFDPF

3.5 盲区分析

3.5.1 AFDPF 法盲区分析

3.5.2 改进后AFDPF 法盲区分析

3.6仿真设计与分析

4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发电在电网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其中,光伏发电在分布式发电中占有很大比重,且其并网运行后的非计划孤岛效应对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较大威胁。如何准确快速地将微电网孤岛状态检测出来,对微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对逆变器端光伏逆变系统的孤岛检测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先分析光伏并网系统在逆变器端的孤岛检测方法机理,其次在传统的主动移频法(AFDPF)的基础上,为了克服传统盲区分布图不能直观反映负载与盲区的对应问题,基于Qf0 ×Cnorm (电容-品质)坐标系描述了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法的盲区分布,并在不同的截断因子下,对其有效性、准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为后续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进行孤岛检测时能够有效避免盲区提供了参考,对正反馈系数进行模糊优化,最后利用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主动移频法,检测盲区,模糊优化。

1.文献综述

        “孤岛效应”通俗理解是指在电网失压或断开的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形成供电孤岛这一现象。而孤岛效应又分为计划性孤岛和非计划性孤岛。而在非计划孤岛中会产生以下危害:

        (1)当电网停电检修时,维修人员不一定意识到分布式系统的存在,若并网光伏电站的逆变器仍继续供电,从而可能危及维修人员的安全;

        (2)当孤岛效应发生时,电网不能控制供电孤岛的电压和频率,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漂移会对用电设备带来破坏;

        (3)如果逆变器仍然在发电,由于并网系统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之间产生相位差,当电网重新恢复供电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可能会引起再次跳闸或对分布式发电系统、负载和供电系统带来损坏。

        所以利用光伏逆变器实现防孤岛效应,防止出现孤岛效应危害,防孤岛效应的关键点是电网断电的检测,通常采用被动或主动式两种“孤岛效应”检测方法,无论何种检测方法,一旦确认电网失电,都要在2s内将并网逆变器与电网断开并停止逆变器的运行,而实际逆变器防孤岛保护时间会更短,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

2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电能,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用于发电的传统能源如化石燃料等存在着数量有限、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攀升,因其具有经济性、可循环性、高效性等优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必将成为下一步能源革命的一大热点。

        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成为主体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国网能研究院的预测,到 2050 年,我国电网中 75%以上的供电用能来自于各种可再生能源,其中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位居世界第一,总的发电量所占比例将达到 40%。

        分布式发电是有效利用各类新能源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可以免去输配电成本,对环境污染小,便于推广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随着分布式的发电系统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及时有效地将其与大电网并网与孤岛两种状态识别出来对整个并网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一个关键技术和难题,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早在2011 年的“十二五”专项规划中,鉴于北美 2003 年的东部大停电事件,我国就将分布式发电的孤岛检测项目列为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技术指标考核之中。孤岛根据其发生是否时偶然随机,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状态和有计划性孤岛状态两大类。其中,计划性孤岛由于事先准备充足,在局部线路检修断电时可以缓解大电网供电压力,分担部分负责平衡电厂的发电任务,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非计划性孤岛由于断开电网时逆变器端继续向负载供电,电能质量很难满足用户侧负载需求。轻则损坏电力设备,重则对电力维修人员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对供电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时,计及分布式发电孤岛检测的具体控制策略中,至少存在一种主动式检测法和一种被动式检测法进行组合,以保证发生孤岛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将负载从大电网中切除。在这一背景下,孤岛现象能否成功检测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孤岛检测方法的选取对于能否检测出孤岛有着直接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  研究内容

3.1 孤岛运行模式

3.1.1 非计划性孤岛

   对孤岛的划分和随后控制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在系统运行前做好工作,否则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发电系统断开电网,会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孤岛,此时分布式发电系统和负载之间的功率不平衡,若长期运行,会使得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发生严重偏离。称以上运行为非计划孤岛。

发生非计划孤岛时,系统内的状态都是未知数,其带来的危害有:

1)在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续带电的情况下对电路进行检修,会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2)发生孤岛时,连接处的电压和频率脱离电网的钳制,若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续向负载提供电能,重新并入电网时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电流,进而损坏用电设备。因此,应该避免非计划孤岛的发生。

3.1.2 计划孤岛

根据本地负载的负载参数、DG 的容量以及电网发生故障前的运行状况,预先给
出合理的孤岛范围,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这样便可使得电网断开后分布式发电系统
仍然能够稳定地运行,称这种孤岛模式为计划孤岛。

发生孤岛时,采取恰当的控制策略,可保持分布式发电系统内部功率平衡,保持
频率和电压恒定。当本地负载或 DG 发电的容量发生变化时,如果采取恰当的控制策
略,系统内部的电压和频率仍会保持稳定状态。计划孤岛充分发挥了 DG 的积极作用,能够将 DG 的发电能力有效提升,该运行模式由于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前面介绍可知,不管是发生非计划孤岛还是发生计划孤岛,都需要提前预知
孤岛效应的产生,因此孤岛检测是孤岛相关研究的基础技术。

3.2 基于逆变器孤岛检测方法机理

        对于光伏并网系统而言,不考虑误检和漏检的情形,孤岛检测时间与其检测性能成反比关系,这一点对整个系统而言 ,具有重大意义。根据 IEEE Std.1547-2003 中的规定,孤岛状态从出现到检测出来并进行继电保护,整个过程必须在 2s 内来完成。图3-1为逆变端光伏并网系统的孤岛检测示意图。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断路器 S1、S2 闭合;当出现电网故障或者线路检修时,S1 断开,此时 S2 继续向负载供电,处于孤岛状态,系统应及时将其检出并切断S。

图3-1光伏系统逆变测孤岛检测原理图

图中:
Grid——电网端电压(V);
U——公共耦合点的电压(V);
f——公共耦合点的频率(Hz);
P、Q——逆变器端向负载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kW);

ΔP、ΔQ 为电网提供的有功和无功功率(kW);

Pload Qload  是负载消耗的有功、无功功率(kW);
R、L、C 为本地负载

                                                      (3.1)

                                                       (3.2)

 

(1)有功功率不平衡时断网对 PCC 点的影响在光伏并网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逆变端提供的有功为:

                                                           (3.3)

式中:
U ——公共耦合点电压幅值(V);
R'——系统端对负载等效电阻( Ω )。
当光伏并网系统出现孤岛时,电网与负载断开,逆变器端提供负载所有的有功消耗,假设此时 PCC 点电压因脱网而改变,则:

                                                 (3.4)

                                     

整理3.4可得:

                                                     (3.5)

因此,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本地负载之间的有功功率差值为:

                                                        (3.6)

将 R'的表达式(3.6)带入该式,得:

                                       (3.7)

由上式可知,当光伏并网系统与本地负载之间的有功功率出现失配时,即Δp≠0 ,则 Δu≠0 ,所以有功功率的失配可能会造成电压失稳。

(2)孤岛时无功功率不匹配对公共耦合点频率的影响

当逆变器运行在λ=1,即单位功率因数下时,无功功率 Q 为 0。当光伏并网系统正常运行时,负载和线路上消耗的无功功率将由电网端提供,即:

                                  (3.8)

式中:
ω
 ——电压在 PCC 点的角频率( rad/s );
L——负载端的等效电抗值( mH );
C——负载端的等效电抗值(μF)。
本地 RLC 负载的谐振频率为:

                                                          (3.9)

式中:

ωload——等效的本地负载 RLC 谐振频率(rad/s)。
将式(3.8)带入式(3.9),可得:

                                  (3.10) 

出现孤岛时 PCC 点电压的角频率ω将向ωload偏移,直到等于ωload,在这种状态下的 Qload

=0,从而使得负载与光伏并网系统相匹配。
        通过上述分析,当光伏并网系统提供的功率与本地负载所需功率无法完全相同.将导致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和频率持续偏移,其偏移程度随幅值和频率的偏移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反,如果有功和无功功率能够完全匹配,即功率达到平衡,那么当孤岛出现时.若不采取一定措施,仅靠逆变器本身的作用难以断开功率匹配下的负载,从而导致孤岛漏检 。也就是说,对于功率匹配的情形,逆变器端的检测将很难检出。                                            

3.3 孤岛检测法中主动检测法优缺点对比

        主动式检测法主要是对电网注入一定的扰动,如频率、电压、相位、电流、谐波等,通过注入扰动后系统的反馈量来判断是否发生孤岛。其优点为检测盲区很小,检测时间短,但缺点是由于注入扰动,会对电网频率、电压、电压波形等产生不利影响。下面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主动式孤岛检测法进行对比分析:

(1) 阻抗测量法(Impedance Measurement,IM)
        它通过测量电流幅值变动后 PCC 点电压与逆变器输出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即dUa/dI)来判断是否发生孤岛:通过逆变器向电网中持续注入扰动电流,正常运行时,由于整个电网的阻抗很小,由此产生的电压波动也很小;一旦电网断开,负载的阻抗值较大,则 Ua 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超出阈值后触发过压保护。
优点:孤岛前后的检测量变化很大,易检出孤岛,检测盲区小。
缺点:由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需要额外加装设备,增加了成本;当多机并联系统中多逆变器电流方向不统一时,来自各个方向的电流作用效果可能会相互抵消导致无法顺利检出。

(2) 电压偏移法(Sandia Voltage Shift,SVS)
        其原理主要为将 PCC 电压同逆变器输出电流做差,将结果作为频率正反馈。当电网正常时,在电网电压钳制下,PCC 点电压正常;孤岛时则由于频率逐渐偏移至阈值被检出
优点:原理简单易实现;检测时间短;
缺点:会降低电能质量,造成输出电流谐波畸变

(3) 主动移频法(Active Frequency Drift,AFD)
        该方法周期性地对逆变器端口向电网输出的电流中注入一定的频率扰动,当无孤岛状态时,逆变器输出电流频率与 PCC 点电压频率相同;一旦孤岛发生,在逆变侧输出的电压频率会由于失去了 PCC 点电压的钳制作用,会根据负载性质沿着一个方向偏移直至超出阈值被检测出来。

优点:原理简单,工程上易实现,检出率较高;
缺点: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与 PCC 点电压波形存在相角差,影响了电能质量;若逆变器端注入过大扰动,会影响电力设备工作甚至造成损坏。

3.4 孤岛检测法主动移频模糊优化

3.4.1 AFD方法原理

主动频移法原理(见3-2)是通过并网逆变系统向电网注入有微小畸变的扰动电流,使得频率呈连续变化的趋势。当系统正常运行时,PCC 电压频率受电网的钳制作用与电网电压频率保持一致。孤岛发生时,扰动电流会迫使 PCC 电压频率逐渐进行偏移,当偏移量突破预先设定的阈值时监测控制系统判定孤岛发生,继而触发孤岛保护。

3-2主动移频法原理图

3.4.2 AFDPF方法原理

        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法与不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法相比,两者基本原理相同,只是 AFDPF 多了正反馈部分。AFDPF 通过将 PCC 电压频率与电网电压频率的差值作为反馈量在 AFD 截断系数之上叠加频率正反馈,构成新的截断系数。此做法可以让 PCC 电压频率加速进行偏移,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AFDPF 的截断系数定义为

                                                      (3.11)

式中 CF0为初始截断系数; k 为正反馈系数; Δf 为PCC 电压频率与电网电压频率的差值。当发生孤岛时,PCC 电压频率发生突变,与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网电压频率之间产生偏差,此偏差经过频率正反馈,在初始截断系数的基础上构成了新的截断系数。新的截断系数由于多了频率正反馈,所以不再是一个恒定的量,而是可以随着频率偏移的循环累积不断增大的量。不断增大的截断系数反过来又会在更大程度上产生频率偏移,最终加快 PCC 电压频率偏移出正常阈值范围,缩短孤岛检测时间。虽然在检测时间上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法要比不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法短很多,但是由于正反馈作用的存在,截断系数可能会变得很大。截断系数越大说明注入系统的扰动信号越强烈,进而产生的谐波污染也越大,最终会使系统的电能质量变得很差。于是,如何恰当地选取初始截断系数 CF0和反馈系数 k,以便在维持较短的检测时间的同时又能保证较低的谐波畸变率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3.4.3 改进后的AFDPF

 在传统的AFDPF 检测方法中,由初始截断系数和叠加构成的截 断系数 cf 中 只 有是变量。为 了 减 小 检 测 盲区,快速检测出孤岛效应,可以将常量替换成一个随着逐渐增加的变量。此外,由于传统方法频率扰动方向单一,对于不同性质的负载会出现扰动抵消的情况,所以引入符号函数 sign( ) 。同时,电网的正常波动也会在公共点产生电压频率偏差,影响电流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允许电力系统频率有 0. 2Hz 的偏差。从我国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频率偏差不会超过 0.1Hz。此符号函数的取值由负载性质决定,纯电阻性或阻感性负载,电压相位等于或超前电流相位,所以公共点电压频率大于电网电压频率,符号函数取值为 1; 阻容性负载,电压相位滞后电流相位,所以公共点电压频率小于电网电压频率,符号函数取值为-1。符号函数确定了初始截断系数的正负( 即扰动方向) ,这样就同正反馈系数相同,扰动方向一致。式中的为常数,并网时,系统频率被电网钳制在 50Hz,由决定并网时的初始截断系数,本文取 = 0. 505,则初始截断系数等效为 0. 01。孤岛发生后,逐渐增大促使公共点电压频率加速到达阈值。此外,在频率波动小于 0. 1Hz 时,采用很小的截断系数,因此其谐波畸变率很低,避免因为电网波动而影响输出电流质量; 在频率波动大于 0. 1Hz 时,采用基于三次幂函数变化的反馈系数,该算法拥有较大的截断系数,能够保证其快速实现频率偏移。

3.5 盲区分析

3.5.1 AFDPF 法盲区分析

选用Qf0×Cnorm坐标系描述负载参数和 NDZ 分布的关系,该坐标系横纵坐标分别为负载品质因数Qf0、负载标准化电容Cnorm,无 L 和 C 的耦合,相比其他NDZ 描述法,应用更广泛。定义:

                                               Q_{f0}=\frac{R}{wL}                                                                            (3.12)

                                ​​​​​​​        ​​​​​​​      ​​​​​​​C_{norm}=Cw^2L                                                                    (3.13) 

通过研究表明:cf0 不变时,增加 k 值 NDZ 缩小,并且 k 值越大 NDZ 越小;k 不变时,改变cf0

不能缩小 NDZ,只能改变 NDZ 分布位置,且随着 cf增大,NDZ 向上偏移,由此可见,容性负载时更不易检测。

3.5.2 改进后AFDPF 法盲区分析

通过对式子3.11的优化利用Sign()函数调整斩波因子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总谐波含量与 cf 有关,且 THD≈cf为减小扰动对电能质量影响,取 cf0 =0,对第 n 个电网周期施加的扰动为前 n-1 个周期累加。为加速|Δf|>0.1 Hz 时孤岛检测,保证较低的 THD,增加了反馈量,选取 cf0初始值为0.005,k 初始值为 0.1。cf的正负由sign(Δf)决定,使孤岛检测不受负载性质影响。

3.6仿真设计与分析

通过Matlab/Simulink 搭建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孤岛检测算法模型。分别对本文所提出的改进主动频移法及利用电容-品种因数坐标系对正反馈系数进行模糊优化并对传统AFDPF法与改进后AFDPF法的盲区进行总结对比,并对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 问题进行了设想,最后对未来还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4.1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

在逆变器孤岛效应控制策略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为重难点

(1)对于非计划性孤岛的检测方法的探究。

(2)在传统主动移频法的基础利用电容-品质因数坐标系对盲区进行分析(因为主动平移法PFAFD的正反馈系数无法改变)。

(3)对正反馈系数k进行模糊优化。

(4)利用Matlab/Simulink 搭建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孤岛检测算法模型。

在光伏并网孤岛检测控制策略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为其特色

(1)采用基于三次幂函数变化的反馈系数,该算法拥有较大的截断系数。

4.2 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针对论文工作难点,拟选用自学与文献阅读,与老师沟通交流,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百乐,王久和.一种改进的正反馈主动移频孤岛检测方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03):43-48.DOI:10.16508/j.cnki.11-5866/n.2014.03.009.
  2. 胡春花,高国庆,吴振飞,等.主动移频法孤岛检测的负载品质因素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06):581-585.
  3. 万荣庆,叶银忠,马向华.基于改进正反馈主动移频法的孤岛检测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10):178-182.DOI:10.16652/j.issn.1004-373x.2017.10.048.
  4. 付光杰,吕金淼.一种改进的正反馈主动频移式孤岛检测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05):122-124.DOI:10.14016/j.cnki.1001-9227.2017.05.122.
  5. 刘启航.光伏并网的主动式移频孤岛检测法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 杨国超,苏利捷,王龙飞.基于模糊控制的改进频移式孤岛检测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9,56(11):122-127.DOI:10.19753/j.issn1001-1390.2019.011.020.
  7. 孙乐.一种改进的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方法[D].河北工业大学,2019.DOI:10.27105/d.cnki.ghbgu.2019.000883.
  8. 唐磊.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及其孤岛检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9. 王猛,李梦达.光伏并网系统中孤岛检测新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28):219-220.
  10. 王猛.基于逆变器端孤岛检测的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21.DOI:10.27818/d.cnki.gshdj.2021.000041.
  11. Farhan A A M ,Soni K ,Thelegthoti K M , et al.Islanding Detection Us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J].Journ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India): Series B,2024,(prepublish):1-16.
  12. 付祥贵.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4.DOI:10.26918/d.cnki.ghngc.2024.001565.
  13. Suman K G ,Yadav S ,Guerrero M J .A novel LF-TLBO-based optimisation scheme for islanding detection in microgrids[J].Electrical Engineering,2024,(prepublish):1-20.
  14. 李文龙.配电网中多分布式电源孤岛检测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4.
  15. 刘启航.主动式移频法改进及其在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4,(18):197-201.
  16. 阙岽骠,邹复民,张青,等.分布式光伏孤岛检测研究[J].电工材料,2024,(04):60-62.DOI:10.16786/j.cnki.1671-8887.eem.2024.04.015.
  17. Wen Z ,Chen G ,Hong Z , et al.Distributed AC Islanding Model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grated Learning[J].Tehnički vjesnik,2024,31(5):1689-1695.
  18. Chafi S Z ,Afrakhte H ,Borghetti A .Enhancing distribution system resilience using mic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to address unintentional islands following faults[J].Electrical Engineering,2024,(prepublish):1-14.
  19. 冯德品,陈涛,徐兵,等.基于谐波电压突变与盲区识别的自适应混合式孤岛检测法[J].全球能源互联网,2024,7(05):510-520.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4.05.004.
  20. 李晓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方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4,31(10):69-7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数据蟒行探索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