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创近红外设备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联用,如EEG、TMS、tDCS、VR、步态、眼动、DBS等,从不同维度上出发共同揭示大脑活动的复杂机制,适用于更多的研究场景,在神经科学和临床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慧创近红外设备具有全脑覆盖、便携性高、生态效度高、对运动伪迹相对不敏感、抗电磁干扰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和领域,如精神、心理、儿童、康复、神经内科等。
— 慧创近红外产品并发优势 —
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技术,通过测量脑部血氧水平变化来反映大脑活动,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大脑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着fNIRS技术的发展,fNIRS与其他设备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
本期分享6篇由慧创医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产品支持发表的fNIRS多模态联用相关研究。
慧创fNIRS VR联用
虚拟现实引导下抓取任务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研究团队: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李增勇团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 孙金燕团队
研究内容:
虚拟现实(VR)技术已被证明可以用于结合VR游戏进行康复训练,但其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使用fNIRS检测在有/无VR游戏干预的条件下,18名健康受试者在休息和抓握任务中的大脑血流动力学信号。
结果显示,与静息状态相比,VR游戏条件下的脑网络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VR引导抓握任务条件下的脑网络模块化显著高于静息状态,运动皮层的平均聚类系数显著低于静息状态和简单抓取任务。
研究结果表明,与简单的抓取运动相比,VR游戏干预可以更好地调节脑功能网络,可能更有利于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抓取能力的康复。
参考文献:
Shao, G., Xu, G., Huo, C., Nie, Z., Zhang, Y., Yi, L., ... & Li, Z. (2024). Effect of the VR-guided grasping task on the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15(1), 77-94.
原文链接:
https://opg.optica.org/boe/fulltext.cfm?uri=boe-15-1-77&id=544161
慧创fNIRS EEG联用
通过任务相关张量分解对EEG-fNIRS神经血管耦合进行受试者特异性建模
研究团队:
南开大学 韩建达、于宁波团队
研究内容:
神经血管耦合(NVC)将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联系起来,在维持脑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电图(EEG)与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NVC的方法。然而,在现有的NVC研究中,EEG数据的高阶特性和血流动力学反应函数(HRF)在受试者之间的特异性仍有待探究。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以提高同时测量EEG-fNIRS的NVC的受试者特异性参数建模,设计了一个典型的运动任务实验来诱导神经活动并验证所提出框架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框架显著提高了脑电成分的可重复性以及预测血流动力学活动与真实fNIRS信号的一致性,估计参数表征了两种速度下任务的NVC差异。因此,该框架为NVC功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Lin, J., Lu, J., Shu, Z., Han, J., & Yu, N. (2024). Subject-specific modeling of EEG-fNIRS neurovascular coupling by task-related tensor decompos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原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401989/metrics#metrics
慧创fNIRS TMS联用
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动态功能网络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团队: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李增勇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窦祖林团队
研究内容:
低频(LF)和高频(HF)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存在异质性,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擦用fNIRS技术,探讨了LF-和HF-rTMS对皮层功能网络和神经调节过程的特异性作用。
将68例卒中后偏瘫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F-rTMS组、HF-rTMS组和假手术组,在休息和rTMS状态采集受试者的fNIRS数据。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LF-rTMS可显著激活脑卒中患者对侧额上回和前运动皮层,并持续调节同侧半球功能网络。然而,HF-rTMS并没有引起显著的血氧变化。
研究表明LF-和HF-rTMS干预会引起不同的神经血管耦合反应,并展示了rTMS在特定时间窗内皮层功能网络的变化过程。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理解不同rTMS模式的疗效差异。
参考文献:
Xie, H., Li, X., Xu, G., Huo, C., Fan, Y., Li, Z., & Dou, Z. (2023).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namic functional networks in stroke patients as assessed by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erebral Cortex, 33(24), 11668-11678.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cercor/article/33/24/11668/7330606?login=true
慧创fNIRS tDCS联用
tDCS治疗与COMT Val 158 Met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交互作用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胡昔权团队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 158 Me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 66 Met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影响及其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的交互作用。
纳入76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tDCS刺激组(n = 38)和假刺激组(n = 38),tDCS强度为2 mA,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上施加10次刺激。在刺激前、刺激后即刻和刺激后1个月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结果发现,tDCS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COMT基因多态性可影响tDCS治疗PSCI的疗效,而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影响。
本研究发现COMT Val158Met与前额叶tDCS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有助于为今后tDCS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Ai, Y., Liu, Y., Yin, M., Zhang, L., Luo, J., Zhang, S., ... & Hu, X. (2024). Interactions between tDCS treatment and COMT Val158Met i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58, 43-5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8245723008088
慧创fNIRS-DBS联用
脑时谱功能变异性揭示DBS治疗意识障碍的神经改善
研究团队:
南开大学 韩建达、于宁波团队
天津市环湖医院 梁思泉团队
研究内容: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有前途的意识障碍(DOC)治疗方法。测量DOC患者的意识变化对于DBS治疗的优化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重点是采用fNIRS技术,评估DOC患者的意识水平,分析DBS对DOC患者的调节作用,并从脑功能水平解释其调节机制。开发了一种基于fNIRS的听觉刺激实验程序,记录了13例DOC患者DBS治疗前后的脑活动。结果显示,接受DBS治疗的DOC患者,表现出与意识改善相关的整体和区域功能变异性增加。
此外,右脑功能变异性与意识增强的相关性强于左脑。因此,该方法很好地反映了DBS引起的DOC患者脑功能变化,并且功能变异性有希望作为DOC患者意识评估的生物标志。
参考文献:
Lu, J., Wu, J., Shu, Z., Zhang, X., Li, H., Liang, S., ... & Yu, N. (2024). Brain Temporal-Spectral Functional Variability Reveals Neural Improvements of DBS Treatment for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32, 923-933.
原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443719
慧创fNIRS-taVNS联用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改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钟立团队
研究内容: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已成为脑卒中后上肢康复的一种有前途的脑刺激方式。虽然有研究人员已经探讨了taVN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中风患者运动康复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taVN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40例亚急性期卒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VNS组(VG),在TOT期间接受taVNS;假手术组(SG),在TOT期间接受假taVNS。干预每周5天,持续4周。
结果发现,taVNS与TOT的组合有效地改善了亚急性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双侧皮质兴奋性来促进任务特异性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Wang, M. H., Wang, Y. X., Xie, M., Chen, L. Y., He, M. F., Lin, F., & Jiang, Z. L. (2024).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with task-oriented training improves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8, 1346634.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neuroscience/articles/10.3389/fnins.2024.1346634/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