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码助手其实是“反向提效”!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arly-2025 AI on Experienced Open-Source Developer Productivity》

要说这篇研究啊,简直是AI界的“大型打脸现场”——一群经验老道的开源大佬,带着专家和自己的美好期待,本想看看2025年的AI工具多能“开挂”,结果愣是被AI按着头演示了什么叫“反向提速”。

先说说这出戏的主角们:16位在开源项目里摸爬滚打了平均5年的老炮儿,人均1500次代码提交,对自家项目熟得闭着眼都能改bug。研究方搞了个“分组抽奖”,一半任务让用当时最火的AI工具(Cursor Pro配Claude 3.5/3.7 Sonnet),一半不让用,就想看看AI到底多能打。

结果呢?大佬们一开始拍胸脯:用AI能快24%!干完活还嘴硬:感觉快了20%!经济学专家和AI专家更夸张,预测能快39%和38%。但现实来了个急刹车——用了AI的任务,实际耗时反增19%。合着AI不是“加速器”,是“减速器”?这波啊,是AI给人类上了节“期望管理课”。

为啥会这样?

研究扒出了一堆AI的“不靠谱证据”:

  •  AI生成的代码,开发者只敢接44%,剩下的不是瞎改就是直接扔,光审核清理AI代码就占了9%的时间。合着AI写代码像“撒胡椒面”,开发者还得跟在后面“扫地板”。
  • 大佬们对项目太熟了,闭着眼都知道哪个函数藏在哪,AI却像个刚入职的实习生,连“祖传代码”的隐性规则都搞不懂。有开发者吐槽:“我维护的模块,AI能比我强?想多了!”
  •  项目太大太复杂也是坑。这些开源仓库平均10岁“高龄”,代码量超百万行,AI一进去就像“迷宫里的耗子”,改着改着就跑偏,甚至乱改其他文件,开发者还得回头找bug,这不添乱吗?
  • 最扎心的是,明明被AI坑了,大家还嘴硬。开发者用完AI还觉得“好像快了点”,专家们的预测更是和现实差了个“马里亚纳海沟”。只能说,AI这“画饼”能力,比写代码强多了。

当然啦,研究也说了,这事儿不能一竿子打死AI。可能换个新项目、新手用,AI说不定就支棱起来了;要是未来AI能更懂“祖传代码”的套路,也许能翻身。但就2025年初这波操作来看,AI在老炮儿手里,还真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总结一下:这研究就像给AI来了个“实战摸底考”,结果发现——在高手云集的复杂项目里,AI暂时还是个“帮倒忙的热心肠”。大佬们:“下次还敢信AI吗?先让它把我那堆bug改明白再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o_fe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