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一、TCP和UDP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windows/desktop/ms740506(v=vs.85).aspx

SOCKET WSAAPI socket(
  _In_  int af,
  _In_  int type,
  _In_  int protocol
);


Type                       Meaning
SOCK_STREAM : A socket type that provides sequenced, reliable, two-way, connection-based byte streams with an OOB dat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is socket type uses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for the Internet address family (AF_INET or AF_INET6).


SOCK_DGRAM : A socket type that supports datagrams, which are connectionless, unreliable buffers of a fixed (typically small) maximum length. This socket type uses the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for the Internet address family (AF_INET or AF_INET6).


SOCK_RAW : A socket type that provides a raw socket that allows an application to manipulate the next upper-layer protocol header. To manipulate the IPv4 header, the IP_HDRINCL socket option must be set on the socket. To manipulate the IPv6 header, the IPV6_HDRINCL socket option must be set on the socket.


SOCK_RDM : A socket type that provides a reliable message datagram. An example of this type is the Pragmatic General Multicast (PGM) multicast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in Windows, often referred to as reliable multicast programming.


This type value is only supported if the Reliable Multicast Protocol is installed.


SOCK_SEQPACKET : A socket type that provides a pseudo-stream packet based on datagrams.


TCP和UDP区别
 
 
TCP
UDP
是否连接
面向连接
面向非连接
传输可靠性
可靠的
不可靠的
应用场合
传输大量的数据
少量数据
速度
 
 OSI 和 TCP/IP 模型在传输层定义两种传输协议:TCP(或传输控制协议)和 UD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UDP 与 TCP 的主要区别在于 UDP 不一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事实上,该协议不能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UDP 在许多方面非常有效。当某个程序的目标是尽快地传输尽可能多的信息时(其中任意给定数据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可使用 UDP。ICQ 短消息使用 UDP 协议发送消息。
    许多程序将使用单独的TCP连接和单独的UDP连接。重要的状态信息随可靠的TCP连接发送,而主数据流通过UDP发送。
TCP
    TCP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在相互进行通信的设备或服务之间保持一个虚拟连接。TCP在数据包接收无序、丢失或在交付期间被破坏时,负责数据恢复。它通过为其发送的每个数据包提供一个序号来完成此恢复。记住,较低的网络层会将每个数据包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因此,数据包可以沿完全不同的路径发送,即使它们都是同一消息的组成部分。这种路由与网络层处理分段和重新组装数据包的方式非常相似,只是级别更高而已。
    为确保正确地接收数据,TCP要求在目标计算机成功收到数据时发回一个确认(即 ACK)。如果在某个时限内未收到相应的 ACK,将重新传送数据包。如果网络拥塞,这种重新传送将导致发送的数据包重复。但是,接收计算机可使用数据包的序号来确定它是否为重复数据包,并在必要时丢弃它。
TCP与UDP的选择
    如果比较UDP包和TCP包的结构,很明显UDP包不具备TCP包复杂的可靠性与控制机制。与TCP协议相同,UDP的源端口数和目的端口数也都支持一台主机上的多个应用。一个16位的UDP包包含了一个字节长的头部和数据的长度,校验码域使其可以进行整体校验。(许多应用只支持UDP,如:多媒体数据流,不产生任何额外的数据,即使知道有破坏的包也不进行重发。)
    很明显,当数据传输的性能必须让位于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控制性和可靠性时,TCP协议是当然的选择。当强调传输性能而不是传输的完整性时,如:音频和多媒体应用,UDP是最好的选择。在数据传输时间很短,以至于此前的连接过程成为整个流量主体的情况下,UDP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如:DNS交换。把SNMP建立在UDP上的部分原因是设计者认为当发生网络阻塞时,UDP较低的开销使其有更好的机会去传送管理数据。TCP丰富的功能有时会导致不可预料的性能低下,但是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TCP可靠的点对点连接将会用于绝大多数的网络应用。
 
TCP协议和UDP协议特性区别总结:
     1. TCP协议在传送数据段的时候要给段标号;UDP协议不
     2. TCP协议可靠;UDP协议不可靠
     3.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UDP协议采用无连接
     4. TCP协议负载较高,采用虚电路;UDP采用无连接
     5. TCP协议的发送方要确认接收方是否收到数据段(3次握手协议)
     6. TCP协议采用窗口技术和流控制

本文出自 “非你不可”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feinibuke.blog.51cto.com/1724260/340272

二、软件工程

 什么是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怎么理解呢?首先,我们要理解它不是一门技术,它是一种开发方法,也就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流程,它会指导我们用规定的环节去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而这种开发方式的主要驱动核心是人;它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

 

为什么说是以人为核心?

我们大部分人都学过瀑布开发模型,它是以文档为驱动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瀑布的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写大量的文档,把需求文档写出来后,开发人员都是根据文档进行开发的,一切以文档为依据;而敏捷开发它只写有必要的文档,或尽量少写文档,敏捷开发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它强调以人为核心。

 

什么是迭代?

迭代是指把一个复杂且开发周期很长的开发任务,分解为很多小周期可完成的任务,这样的一个周期就是一次迭代的过程;同时每一次迭代都可以生产或开发出一个可以交付的软件产品。

 

关于Scrum和XP

前面说了敏捷它是一种指导思想或开发方式,但是它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流程进行开发,而Scrum和XP就是敏捷开发的具体方式了,你可以采用Scrum方式也可以采用XP方式;Scrum和XP的区别是,Scrum偏重于过程,XP则偏重于实践,但是实际中,两者是结合一起应用的,这里我主要讲Scrum。

 

什么是Scrum?

Scrum的英文意思是橄榄球运动的一个专业术语,表示“争球”的动作;把一个开发流程的名字取名为Scrum,我想你一定能想象出你的开发团队在开发一个项目时,大家像打橄榄球一样迅速、富有战斗激情、人人你争我抢地完成它,你一定会感到非常兴奋的。

而Scrum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发流程,运用该流程,你就能看到你团队高效的工作。

 

【Scrum开发流程中的三大角色】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

主要负责确定产品的功能和达到要求的标准,指定软件的发布日期和交付的内容,同时有权力接受或拒绝开发团队的工作成果。

 

流程管理员(Scrum Master)

主要负责整个Scrum流程在项目中的顺利实施和进行,以及清除挡在客户和开发工作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客户可以直接驱动开发。

 

开发团队(Scrum Team)

主要负责软件产品在Scrum规定流程下进行开发工作,人数控制在5~10人左右,每个成员可能负责不同的技术方面,但要求每成员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成员可以采用任何工作方式,只要能达到Sprint的目标。

 

 

Scrum流程图

 

//------------------------

下面,我们开始讲具体实施流程,但是在讲之前,我还要对一个英文单词进行讲解。

什么是Sprint?

Sprint是短距离赛跑的意思,这里面指的是一次迭代,而一次迭代的周期是1个月时间(即4个星期),也就是我们要把一次迭代的开发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它,这个过程我们称它为Sprint。

 

如何进行Scrum开发?

1、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个Product Backlog(按优先顺序排列的一个产品需求列表),这个是由Product Owner 负责的;

2、Scrum Team根据Product Backlog列表,做工作量的预估和安排;

3、有了Product Backlog列表,我们需要通过 Sprint Planning Meeting(Sprint计划会议) 来从中挑选出一个Story作为本次迭代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时间周期是1~4个星期,然后把这个Story进行细化,形成一个Sprint Backlog;

4、Sprint Backlog是由Scrum Team去完成的,每个成员根据Sprint Backlog再细化成更小的任务(细到每个任务的工作量在2天内能完成);

5、在Scrum Team完成计划会议上选出的Sprint Backlog过程中,需要进行 Daily Scrum Meeting(每日站立会议),每次会议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人都必须发言,并且要向所有成员当面汇报你昨天完成了什么,并且向所有成员承诺你今天要完成什么,同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每个人回答完成后,要走到黑板前更新自己的 Sprint burn down(Sprint燃尽图);

6、做到每日集成,也就是每天都要有一个可以成功编译、并且可以演示的版本;很多人可能还没有用过自动化的每日集成,其实TFS就有这个功能,它可以支持每次有成员进行签入操作的时候,在服务器上自动获取最新版本,然后在服务器中编译,如果通过则马上再执行单元测试代码,如果也全部通过,则将该版本发布,这时一次正式的签入操作才保存到TFS中,中间有任何失败,都会用邮件通知项目管理人员;

7、当一个Story完成,也就是Sprint Backlog被完成,也就表示一次Sprint完成,这时,我们要进行 Srpint Review Meeting(演示会议),也称为评审会议,产品负责人和客户都要参加(最好本公司老板也参加),每一个Scrum Team的成员都要向他们演示自己完成的软件产品(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一定不能取消);

8、最后就是 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回顾会议),也称为总结会议,以轮流发言方式进行,每个人都要发言,总结并讨论改进的地方,放入下一轮Sprint的产品需求中;


三、软件开发模式对比(瀑布、迭代、螺旋、敏捷)

1、瀑布模型是由W.W.Royce在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式开发是一种老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
瀑布模型式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方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维护的步骤顺序进行。
步骤成果作为衡量进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文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等。
瀑布式的主要的问题是它的严格分级导致的自由度降低,项目早期即作出承诺导致对后期需求的变化难以调整,
代价高昂。瀑布式方法在需求不明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行的。

2、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什么是迭代式开发?
每次只设计和实现这个产品的一部分,
逐步逐步完成的方法叫迭代开发,
每次设计和实现一个阶段叫做一个迭代.
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
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
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
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
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
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迭代式开发的优点:
  1、降低风险
  2、得到早期用户反馈
  3、持续的测试和集成
  4、使用变更
  5、提高复用性

螺旋开发,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刚开始规模很小,当项目被定义得更好、更稳定时,逐渐展开。
  “螺旋模型”的核心就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您轻松上阵,定义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您满意的最终产品。
       (1)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敏捷软件开发又称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过程、术语都不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人和交互 重于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重于求全而完备的文档。
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
随时应对变化重于循规蹈矩。
其中位于右边的内容虽然也有其价值,但是左边的内容最为重要。
人员彼此信任 人少但是精干 可以面对面的沟通
项目的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小组主要的工作方式可以归纳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按短迭代周期工作; 每次迭代交付一些成果;
关注业务优先级; 检查与调整。
最重要的因素恐怕是项目的规模。规模增长,面对面的沟通就愈加困难,
因此敏捷方法更适用于较小的队伍,40、30、20、10人或者更少。
大规模的敏捷软件开发尚处于积极研究的领域。


四者对比区别: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大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一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
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迭代式开发,不要求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做的都是最完美的,而是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却偏偏不去完善它,而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来为目的,以最短的时间,
最少的损失先完成一个“不完美的成果物”直至提交。然后再通过客户或用户的反馈信息,在这个“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进行完善。
螺旋开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敏捷开发,相比迭代式开发两者都强调在较短的开发周期提交软件,但是,敏捷开发的周期可能更短,并且更加强调队伍中的高度协作。
敏捷方法有时候被误认为是无计划性和纪律性的方法,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法是敏捷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
适应性的方法集中在快速适应现实的变化。当项目的需求起了变化,团队应该迅速适应。这个团队可能很难确切描述未来将会如何变化.

四、

JNI技术实践小结
       目前javadll交互的技术主要有3种:jnijawinjacob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是sun提供的java与系统中的原生方法交互的技术(在windows\linux系统中,实现javanative method互调)。目前只能由c/c++实现。后两个都是sourceforge上的开源项目,同时也都是基于jni技术的windows系统上的一个应用库。JacobJava-Com Bridge)提供了java程序调用microsoftcom对象中的方法的能力。而除了com对象外,jawinJava/Win32 integration project)还可以win32-dll动态链接库中的方法。就功能而言:jni >> jawin>jacob,其大致的结构如下图:

 

 

jni技术体系功能结构图

 

就易用性而言,正好相反:jacob>jawin>>jni

Jvm封装了各种操作系统实际的差异性的同时,提供了jni技术,使得开发者可以通过java程序(代码)调用到操作系统相关的技术实现的库函数,从而与其他技术和系统交互,使用其他技术实现的系统的功能;同时其他技术和系统也可以通过jni提供的相应原生接口开调用java应用系统内部实现的功能。

windows系统上,一般可执行的应用程序都是基于nativePE结构,windows上的jvm也是基于native结构实现的。Java应用体系都是构建于jvm之上。

 

 

 

Windows系统上的java体系

 

Jni对于应用本身来说,可以看做一个代理模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需要使用c/c++来实现一个代理程序(jni程序)来实际操作目标原生函数,java程序中则是jvm通过加载并调用此jni程序来间接地调用目标原生函数。

 

 

Jni调用过程示意图

Jni程序开发的一般操作步骤如下:

l         编写java中的调用类

l         javah生成c/c++原生函数的头文件

l         c/c++中调用需要的其他函数功能,实现原生函数(原则上可以调用任何资源)

l         将项目依赖的所有原生库和资源加入到java项目的java.library.path

l         生成java程序

l         发布java应用和dll

 

 

Jni程序开发示例:

1、  eclipse项目中新建一个TestHello.java,输入以下内容:

public class TestHello {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TestHello");

  }

 

  public static native void hello(String ms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Hello,Kimm!");

  }

}

编译生成TestHello.class文件。

2、  在命令行下使用javah TestHello命令,生成TestHello.h头文件(就是jni代理stub的接口)。

3、  VC6中新建一个项目TestHello, 项目类型为Win32 Dynamic-Link Library。点击OK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A simple DLL project,点击Finish

 

 

 

 

打开项目所在的文件目录,将步骤2中生成的TestHello.h文件复制到此目录。点击左边中间的FileView,切换到文件浏览模式。在Header Files上点击右键,选择Add Files to Folder…

选择TestHello.h文件,点击OK

 

 

 

打开StdAfx.h文件,再最后面添加:

#include <jni.h>

#include "TestHello.h"

 

 

打开TestHello.cpp文件,在最后面添加一段代码: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TestHello_hello(JNIEnv * env, jclass obj, jstring jMsg)

{

    const char *strMsgPtr = env->GetStringUTFChars( jMsg , 0);   

 

       MessageBox( 0, strMsgPtr,"Message box from VC++ ", 0 );

 

       env->ReleaseStringUTFChars( jMsg, strMsgPtr); 

 

}

 

 

VC的菜单上选择Tools-Options…,打开选项对话框。在Directories文件夹,添加上jdk所在文件夹下的includeinclude\win32文件夹。

 

点击VC上的菜单项Build-Build All,生成TestHello.dll

4、  VC项目Debug文件夹中的TestHello.dll复制到TestHello.class所在的文件夹下。

5、  在命令行下输入java TestHello,弹出MessageBox对话框。调用win32 api成功。

 

 


四、Android系统架构
 ”Android并不是传统的Linux风格的一个规范或分发版本,也不是一些列可重用的组件集成,Android是一个用于连接设备的软件块。
            
What is Android

Android架构详解

        从上面那张图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看出Android系统架构的组成部分以及其简单的运作方式,下面给出Android系统架构的详细架构图(来源于网络):

    
      显而易见的,根据上图自底向上我们知道Android系统架构包含5大部分:Linux Kernel 、Libraries、Android Runtime、Application framework、application。 下面将依次了解这5部分
         

Linux Kernel

       android是基于linux2.6 提供核心系统服务,例如: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堆栈、驱动模型。Linux kernel也作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抽象层,隐藏底层硬件细节为上层提供统一服务。对于做Android应用开发的开发者来说,这部分无需深入了解。

Android Runtime

      Android包含一个核心库的集合,提供大部分在Java编程语言核心类库中可用的功能。每一个Android app就是Dalvik虚拟机中的实力,运行在他们自己的进程中。一个设备可以高效的运行多个虚拟机。Dalvik虚拟机可执行文件格式为.dex(专为Dalvik设计的一种压缩格式,适合内存和处理器速度有限的系统)。
      与大多虚拟机(jvm)不同的是,Dalvik是基于寄存器的,而不是基于栈的。这使得Dalvik支持的机器指令更大(基于栈的需要更多指令)。dx是一套工具,可以将.class文件转化为.dex,通常为多对一关系。由于dex进行最佳化,文件大小增加1-4倍,以ODEX结尾。需要提出的是Dalvik虚拟机依赖于Linux内核提供基本功能(线程、底层内存管理)。

Libraries(运行库)

     Android系统会通过一些C/C++库来支持我们使用的各个组件,使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这些功能通过Android的应用程序框架暴漏给开发者。
     Bionic 系统C库:  C语言标准库,系统最底层的库,C库基由Linux系统来调用。
     MediaFramework:  Android系统多媒体库,基于PackerVideo的OpenCORE,支持各种音频、视频格式的录制和播放,包括静态图片文件。
     LibVebCore: web浏览器引擎,驱动Android浏览器和内嵌的web视图
      SGL: 基本的2D图形引擎
     3D:  基于OpenGL ES的实现。
     SQLite: 应用程序使用的强大、轻量的关系数据库引擎。

Application Framework

      Application Framework也许是大部分开发者接触的最多的部分了,因为Android应用的开发都是通过框架与Android底层进行交互来实现的。 应用开发层是Android提供给开发者一个框架开发平台,开发者在遵循框架原则的基础上,对框架进行扩展从而开发出各式各样的app应用。
      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简化了组件的重用,使得开发者开发也更加的灵活。
  •          视图(View) ——丰富的、可扩展的视图集合,可用于构建一个应用程序。包括包括列表、网格、文本框、按 钮,甚至是内嵌的网页浏览器。
  •          内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s) ——使应 用程序能访问其他应用程序(如通讯录)的数据,或共享自己的数据。
  •          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 ——提供访问非代码资源,如本地化字符串、图形和布局文件。
  •          通知管理器(Notification Manager ) ——使所有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状态栏显示自 定义警告。
  •          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 ) ——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提供通用的导 航回退功能。
  • Applications

           由Google我iAndroid系统装配的核心app集合,包括电子邮件客户端、SMS、日期、地图、浏览器等。Android是开源的,开源力量的强大使得能够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app层出不穷。

小结

        Android采取的是分层的架构,各层清晰分工明确,其本身就是一套软件堆叠(Software stack:软件叠层架构),主要分为三层: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陆业聪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