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值班的时候,一大部分学生没学vb,而在看电影,电视剧,打游戏,网购,浏览网页。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在看vb,做vb的题,亦或敲代码。
作为一名在校大三的学生,早已体会到,不只是vb课这样,其他的课堂上不听课再普通不过了。
那么,两类学生的差别哪来的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学进去,另一部分学生学不进去?
可能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vb学的怎么样,和他们的将来实在是没什么关系,并且认为vb是门很难的课程,自己学不会,再有就是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东西实在让自己提不起兴趣来,这么复杂,这么抽象。
一个认为这门课很抽象,认为这门课跟自己步沾边的学生,大概不会有多少学习的欲望。 因为学了没什么用个,学不会也没什么。就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在认为很难、自己肯定解决不了的基础上,根本不会给自己一个解决的机会。并且 证明了这门课真的很抽象真的和自己不沾边的机会,然后痛快的放弃了,因此也就形成了在学习vb的时候干别的事情的原因。
学的踏实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会认为这门课程和他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是最关键的。然后会踏实下心来学这门东西,不会畏难,也不会浮躁。不论遇见什么 问题,他都会想办法去解决,并且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自然能把这一课程会解决的。这是进入状态快,学习效果好的学生的一大秘诀。
那么最终决定学生学的好坏,进入状态快慢的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者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一门课程学到底和自己有没有关系。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决定了 这个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还是是一个打酱油的。
这个规律在vb课上,在专业课上也适用,在我们的自考课上也同样适用。拿通过率很低的信息资源管理来说,如果在认为“这门课很抽象跟我很不沾边”的基础上 学习的话,学习的过程肯定缺少了主动性。缺少了主动性,老师所教的织网,速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织网,速读都需要个人积极的思考,缺少主动性,积极的思考也就成了空谈。因此,首先要认识到,这门课程是不是和自己有关系,是不是自己该学。
写在最后:大学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要大四了,真希望每个人的大学不虚度,能多学习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