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应用测试指南 (面向传统测试工程师)-01-CSDN博客本指南旨在帮助传统测试工程师快速理解AI应用的核心测试要点,掌握AI应用测试的关键技能。此为第一部分:性能测试https://blog.csdn.net/neoguo85/article/details/148955302如您初次阅读,请先参考本指南第一部分内容。⬆️
3. 移动端兼容性测试
由于AI响应可能耗时较长,移动端的用户体验需要特别关注。移动设备的资源限制和用户使用习惯使得这类测试尤为重要。
3.1. 后台运行机制测试
- 测试目标: 确保用户在等待AI响应时,应用能够正常处理后台运行场景。
- 测试场景:
- 主动切换后台: 用户发送问题后主动按Home键或切换应用
- 被动切换后台: 接收电话、短信等系统事件导致的后台切换
- 长时间后台: 应用在后台停留超过30分钟后的恢复情况
- 系统资源回收: 在系统内存不足时应用被回收后的恢复
- 测试方法:
- 发送一个预计需要30秒以上响应时间的复杂问题
- 立即将应用切换到后台
- 在不同时间点(5秒、30秒、2分钟、10分钟)返回应用
- 检查AI响应是否正常显示,应用状态是否正确
- 关键检查点:
- 应用恢复时是否显示正确的对话状态
- AI响应是否完整接收并显示
- 是否出现重复请求或丢失响应的情况
- 应用性能是否受到影响
3.2. 异步操作与通知测试
- 测试目标: 验证应用的异步处理能力和用户通知机制。
- 测试内容:
- 推送通知测试:
- AI完成响应后是否发送推送通知
- 通知内容是否准确且有意义
- 点击通知是否能正确跳转到对应对话
- 状态同步测试:
- 多设备登录时状态同步是否正常
- 网络恢复后是否能正确同步未完成的对话
- 离线处理测试:
- 网络断开时的用户提示和处理机制
- 网络恢复后的自动重试机制
- 推送通知测试:
- 测试方法:
- 在不同网络状态下测试(WiFi、4G、5G、弱网、断网)
- 模拟各种中断场景(来电、系统更新、电量不足等)
- 验证通知权限的申请和处理流程
3.3. 用户体验优化测试
- 测试目标: 确保在AI处理期间用户体验友好,减少用户焦虑。
- 测试要点:
- 加载状态指示:
- 是否有清晰的加载动画或进度指示
- 状态文字是否友好(如"正在思考中..."、"正在为您生成回答...")
- 预估时间提示是否准确
- 用户交互:
- 等待期间是否允许用户进行其他操作
- 是否提供取消当前请求的选项
- 是否支持发送新的问题而不影响当前处理
- 错误处理:
- 超时情况的处理和用户提示
- 网络错误的友好提示和重试机制
- 服务器错误的处理方式
- 加载状态指示:
3.4. 设备兼容性测试
- 测试目标: 确保应用在不同设备和系统版本上都能正常运行。
- 测试范围:
- 操作系统版本: iOS 12+, Android 8+
- 设备类型: 手机、平板、折叠屏设备
- 屏幕尺寸: 从小屏手机到大屏平板的适配
- 性能等级: 高端设备、中端设备、低端设备
- 测试方法:
- 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的AI对话测试
- 关注响应时间、界面适配、功能完整性
- 特别关注低端设备的性能表现
3.5. 网络环境测试
- 测试目标: 验证应用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表现。
- 测试场景:
- 网络类型: WiFi、4G、5G、2G
- 网络质量: 高速网络、中速网络、慢速网络
- 网络稳定性: 稳定连接、间歇性断网、频繁切换网络
- 测试工具:
- 使用网络调试工具模拟不同网络环境
- Charles、Fiddler等抓包工具监控网络请求
- 设备自带的开发者选项模拟网络状况
- 评判标准:
- 应用在等待期间应保持响应,不出现ANR(Android Not Responding)
- 支持后台运行,状态恢复正确
- 有清晰的状态提示和用户引导
- 网络异常时有友好的错误提示和重试机制
- 推送通知及时准确,点击跳转正确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