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开发缓存组件



花了一天时间看了下实验楼的cache组件,使用golang编写的,收获还是蛮多的,缓存组件的设计其实挺简单的,主要思路或者设计点如下:

  • 全局struct对象:用来做缓存(基于该struct实现增删改查基本操作)
  • 定时gc功能(其实就是定时删除struct对象中过期的缓存对):刚好用上golang的ticker外加channel控制实现
  • 支持缓存写文件及从文件读缓存:其实就是将这里的key-value数据通过gob模块进行一次编解码操作
  • 并发读写:上锁(golang支持读写锁,一般使用时在被操作的struct对象里面声明相应的锁,即sync.RWMutex,操作之前先上锁,之后解锁即可)

其实大概就是这么多,下面来分解下:

1、cache组件

要保存数据到缓存(即内存中),先要设计数据结构,cache一般都有过期时间,抽象的struct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ype Item struct {
     Object     interface {} //数据项
     Expiration int64       //数据项过期时间(0永不过期)
}
 
type Cache struct {
     defaultExpiration time.Duration //如果数据项没有指定过期时使用
     items             map[ string ]Item
     mu                sync.RWMutex  //读写锁
     gcInterval        time.Duration //gc周期
     stopGc            chan bool     //停止gc管道标识
}

其中,Cache struct为全局缓存对象,缓存的key-value类型为Item,其中包含Object类型、Expiration类型,Object类型设计为interface{}就是为了可以缓存任意数据。

2、过期处理

下面是判断item中的某项是否过期:

?
1
2
3
4
5
6
func (item Item) IsExpired() bool {
     if item.Expiration == 0 {
         return false
     }
     return time.Now().UnixNano() > item.Expiration //如果当前时间超则过期
}

3、定时gc

想要实现定时功能,要用到golang的time包,使用NewTicker声明一个ticker类型,再使用for循环读取ticker.C数据,循环一次则取一次数据,进行一次DeleteExpired操作,Cache中的stopGc用于结束ticker,这样整个gcLoop()便会停止,使用select监听通道数据分别处理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循环gc
func (c *Cache) gcLoop() {
     ticker := time.NewTicker(c.gcInterval) //初始化一个定时器
     for {
         select {
         case <-ticker.C:
             c.DeleteExpired()
         case <-c.stopGc:
             ticker.Stop()
             return
         }
     }
}

4、缓存写文件及从文件读缓存

这里要使用到golang自带gob包,gob主要用于诸如远程调用等过程的参数编解码,相比json传输而言,大数据量下效率明显占优。gob的使用一般流程是:声明一个Encoder/Decoder、然后调用Encode/Decode方法直接进行编解码,这里Decode方法一定要传指针类型,Encode方法比较任意,指针or值类型都可以,gob支持的数据类型有限,struct、slice、map这些都支持,channel和func类型不支持。编解码双方要保持“数据一致性”,比如一个struct,双方相同的的字段其类型必须一致,缺失的字段将会直接被忽略,这里还要注意字段小写是不会被gob处理的,另外还要注意一点:gob操作的数据类型包含interface{}时,必须对interface{}所表示的实际类型进行一次register方可,以下是编解码的一个应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将缓存数据写入io.Writer中
func (c *Cache) Save(w io.Writer) (err error) {
     enc := gob.NewEncoder(w)
     defer func() {
         if x := recover(); x != nil {
             err = fmt.Errorf( "Error Registering item types with gob library" )
         }
     }()
     c.mu.RLock()
     defer c.mu.RUnlock()
     for _, v := range c.items {
         gob.Register(v.Object)
     }
     err = enc.Encode(&c.items)
     return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从io.Reader读取
func (c *Cache) Load(r io.Reader) error {
     dec := gob.NewDecoder(r)
     items := make(map[ string ]Item, 0)
     err := dec.Decode(&items)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c.mu.Lock()
     defer c.mu.Unlock()
     for k, v := range items {
         obj, ok := c.items[k]
         if !ok || obj.IsExpired() {
             c.items[k] = v
         }
     }
     return nil
}

5、测试

其实整体实现就是对Cache struct的crud操作,就不多记录了,测试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package main
 
import (
     "cache"
     "fmt"
     "time"
)
 
func main() {
     defaultExpiration, _ := time.ParseDuration( "0.5h" )
     gcInterval, _ := time.ParseDuration( "3s" )
     c := cache.NewCache(defaultExpiration, gcInterval)
 
     expiration, _ := time.ParseDuration( "2s" )
     k1 := "hello world!"
     c.Set( "k1" , k1, expiration)
 
     if v, found := c.Get( "k1" ); found {
         fmt.Println( "found k1:" , v)
     } else {
         fmt.Println( "not found k1" )
     }
 
     err := c.SaveToFile( "./items.txt" )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err = c.LoadFromFile( "./items.txt" )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s, _ := time.ParseDuration( "4s" )
     time.Sleep(s)
     if v, found := c.Get( "k1" ); found {
         fmt.Println( "found k1:" , v)
     } else {
         fmt.Println( "not found k1" )
     }
 
}

输出结果如下:

image

这里对k1设置2s的过期时间,time.Sleep等待4s之后再去获取缓存的k1数据,这时已经为空。

至此,over。。。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分布式缓存是一种将数据缓存在多台服务器中,以提供高性能和可伸缩性的技术。其原理是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添加一个缓存层,存储经常被访问的数据,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率。通过将缓存数据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负载均衡,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分布式缓存的架构主要由以下组件构成: 1. 客户端应用:请求数据的应用程序。 2. 缓存层:存储数据的服务器集群,接收并缓存客户端的请求。 3. 数据源:提供原始数据的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 4. 分布式缓存协议:用于客户端和缓存层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如Memcached协议或Redis协议。 在实现分布式缓存中,可以使用Go语言来开发缓存层服务器。Go语言具有高效的并发性和网络编程能力,适合构建分布式系统。 使用Go语言实现分布式缓存的步骤如下: 1. 设计缓存数据结构:确定缓存存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访问方法。 2. 实现缓存服务器:使用Go语言编写缓存服务器代码,包括处理客户端请求、缓存数据的读写等功能。 3. 集群管理:实现监控和管理分布式缓存服务器,包括节点的添加和删除、负载均衡等功能。 4. 客户端接口:为客户端应用提供访问分布式缓存的接口,使其能够通过缓存层访问数据。 使用Go语言实现分布式缓存可以借助一些开源框架和库,如memcached、GoCache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简化了分布式缓存开发和管理。 总之,分布式缓存通过在多台服务器上缓存数据,提供了高性能和可伸缩性,其原理是将缓存层插入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源之间,通过共享和负载均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Go语言作为一种高效的编程语言,对于实现分布式缓存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