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提高班之一】集合大家族

前言

本篇文章转自chenssy的 java提高篇(二十)—–集合大家族,写得不错,转载以记之,我个人觉得一个功力不错的JAVA码工至少熟悉以下几个领域:

  • 不错的抽象的能力(设计模式)
  • 常用数据结构的特点(集合类等)
  • JAVA虚拟机的机制(提升性能)
  • 并发编程

我的JAVA提高班系列也会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来写。

集合大家族分析

在编写Java程序中,我们最常用的除了八种基本数据类型,String对象外还有一个集合类,在我们的的程序中到处充斥着集合类的身影!java中集合大家族的成员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常用的ArrayList、HashMap、HashSet,也有不常用的Stack、Queue,有线程安全的Vector、HashTable,也有线程不安全的LinkedList、TreeMap等等!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面的图展示了整个集合大家族的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上面的各个接口、基类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主要介绍各个集合的特点。区别),更加详细的介绍会在不久的将来一一讲解。

Collection接口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llection接口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从上图可以看出它提供了实现类的公共API,但是它不提供直接的实现,Java SDK提供的类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Collection所代表的是元素集,它所包含的元素有以下特点:

  • 有些允许重复而有些则不能重复;
  • 有些自身来维护排序,有些需要用户维护排序,所以支持随机访问,有些根本不Care排序;
  • 有些线程安全,有些线程不安全;

在Java中所有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的类都必须提供两套标准的构造函数,一个是无参,用于创建一个空的Collection,一个是带有Collection参数的有参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Collection,这个新的Collection与传入进来的Collection具备相同的元素。

List接口

List接口为Collection直接接口。List所代表的是有序的Collection,即它用某种特定的插入顺序来维护元素顺序。用户可以对列表中每个元素的插入位置进行精确地控制,同时可以根据元素的整数索引(在列表中的位置)访问元素,并搜索列表中的元素。实现List接口的集合主要有: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Stack。

ArrayList
ArrayList是一个动态数组,也是我们最常用的集合。它允许任何符合规则的元素插入甚至包括null。每一个ArrayList都有一个初始容量(10),该容量代表了数组的大小。随着容器中的元素不断增加,容器的大小也会随着增加。在每次向容器中增加元素的同时都会进行容量检查,当快溢出时,就会进行扩容操作。所以如果我们明确所插入元素的多少,最好指定一个初始容量值,避免过多的进行扩容操作而浪费时间、效率。

size、isEmpty、get、set、iterator 和 listIterator 操作都以固定时间运行。add 操作以分摊的固定时间运行,也就是说,添加 n 个元素需要 O(n) 时间(由于要考虑到扩容,所以这不只是添加元素会带来分摊固定时间开销那样简单)。

ArrayList擅长于随机访问。同时ArrayList是非同步的。

LinkedList
同样实现List接口的LinkedList与ArrayList不同,ArrayList是一个动态数组,而Linked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所以它除了有ArrayList的基本操作方法外还额外提供了get,remove,insert方法在LinkedList的首部或尾部。

由于实现的方式不同,LinkedList不能随机访问,它所有的操作都是要按照双重链表的需要执行。在列表中索引的操作将从开头或结尾遍历列表(从靠近指定索引的一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较低的代价在List中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与ArrayList一样,LinkedList也是线程不安全的。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List,则必须自己实现访问同步。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创建List时构造一个同步的List:

List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LinkedList(...));

Vector
与ArrayList相似,但是Vector是线程安全的。所以说Vector是线程安全的动态数组。它的操作与ArrayList几乎一样。

Stack
Stack继承自Vector,实现一个后进先出的堆栈。Stack提供5个额外的方法使得Vector得以被当作堆栈使用。基本的push和pop 方法,还有peek方法得到栈顶的元素,empty方法测试堆栈是否为空,search方法检测一个元素在堆栈中的位置。Stack刚创建后是空栈。

Set接口

Set是一种不包括重复元素的Collection。它维持它自己的内部排序,所以随机访问没有任何意义。与List一样,它同样运行null的存在但是仅有一个。由于Set接口的特殊性,所有传入Set集合中的元素都必须不同,同时要注意任何可变对象,如果在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操作时,导致e1.equals(e2)==true,则必定会产生某些问题。实现了Set接口的集合有:EnumSet、HashSet、TreeSet。

EnumSet
是枚举的专用Set。所有的元素都是枚举类型。

HashSet
HashSet堪称查询速度最快的集合,因为其内部是以HashCode来实现的。它内部元素的顺序是由哈希码来决定的,所以它不保证set 的迭代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TreeSet
基于TreeMap,生成一个总是处于排序状态的set,内部以TreeMap来实现。它是使用元素的自然顺序对元素进行排序,或者根据创建Set 时提供的 Comparator 进行排序,具体取决于使用的构造方法。

Map接口

Map与List、Set接口不同,它是由一系列键值对组成的集合,提供了key到Value的映射。同时它也没有继承Collection。在Map中它保证了key与value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所以它不能存在相同的key值,当然value值可以相同。实现map的有:HashMap、TreeMap、HashTable、Properties、EnumMap。

HashMap
以哈希表数据结构实现,查找对象时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其位置,它是为快速查询而设计的,其内部定义了一个hash表数组(Entry[] table),元素会通过哈希转换函数将元素的哈希地址转换成数组中存放的索引,如果有冲突,则使用散列链表的形式将所有相同哈希地址的元素串起来,可能通过查看HashMap.Entry的源码它是一个单链表结构。

TreeMap
键以某种排序规则排序,内部以red-black(红-黑)树数据结构实现,实现了SortedMap接口

HashTable
也是以哈希表数据结构实现的,解决冲突时与HashMap也一样也是采用了散列链表的形式,不过性能比HashMap要低,因为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

Queue

队列,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阻塞式队列,队列满了以后再插入元素则会抛出异常,主要包括ArrayBlockQueue、Priorit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另一种队列则是双端队列,支持在头、尾两端插入和移除元素,主要包括:ArrayDeque、LinkedBlockingDeque、LinkedList。

对集合的选择

对List的选择

1、对于随机查询与迭代遍历操作,数组比所有的容器都要快。所以在随机访问中一般使用ArrayList
2、LinkedList使用双向链表对元素的增加和删除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而ArrayList执行增加和删除元素需要进行元素位移。
3、对于Vector而已,我们一般都是避免使用。
4、将ArrayList当做首选,毕竟对于集合元素而已我们都是进行遍历,只有当程序的性能因为List的频繁插入和删除而降低时,再考虑LinkedList。

对Set的选择

1、HashSet由于使用HashCode实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性能永远比TreeSet要好,尤其是进行增加和查找操作。
2、虽然TreeSet没有HashSet性能好,但是由于它可以维持元素的排序,所以它还是存在用武之地的。

对Map的选择

1、HashMap与HashSet同样,支持快速查询。虽然HashTable速度的速度也不慢,但是在HashMap面前还是稍微慢了些,所以HashMap在查询方面可以取代HashTable。
2、由于TreeMap需要维持内部元素的顺序,所以它通常要比HashMap和HashTable慢。但是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查找,比如百万路由表查找等适合用TreeMap

Iterator和Iterable接口

先给大家看看源码

public interface Iterable<T> {
    /**
     * Returns an iterator over elements of type {@code T}.
     *
     * @return an Iterator.
     */
    Iterator<T> iterator();

    /**
     * Performs the given action for each element of the {@code Iterable}
     * until all elements have been processed or the action throws an
     * exception.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by the implementing class,
     * actions are performed in the order of iteration (if an iteration order
     * is specified).  Exceptions thrown by the action are relayed to the
     * caller.
     *
     * @implSpec
     * <p>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behaves as if:
     * <pre>{@code
     *     for (T t : this)
     *         action.accept(t);
     * }</pre>
     *
     * @param action The action to be performed for each element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specified action is null
     * @since 1.8
     */
    default void forEach(Consumer<? super T> action) {
        Objects.requireNonNull(action);
        for (T t : this) {
            action.accept(t);
        }
    }

    /**
     * Creates a {@link Spliterator} over the elements described by this
     * {@code Iterable}.
     *
     * @implSpec
     * 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creates an
     * <em><a href="Spliterator.html#binding">early-binding</a></em>
     * spliterator from the iterable's {@code Iterator}.  The spliterator
     * inherits the <em>fail-fast</em> properties of the iterable's iterator.
     *
     * @implNote
     * 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should usually be overridden.  The
     * spliterator returned by 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has poor splitting
     * capabilities, is unsized, and does not report any spliterator
     *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ing classes can nearly always provide a
     * better implementation.
     *
     * @return a {@code Spliterator} over the elements described by this
     * {@code Iterable}.
     * @since 1.8
     */
    default Spliterator<T> spliterator() {
        return Spliterators.spliteratorUnknownSize(iterator(), 0);
    }
}

这里Iterator是放在Iterable接口中的,集合类为什么一定要去实现Iterable这个接口呢? 为什么不直接实现Iterator接口呢?

因为Iterator接口相当于接口的一个指针,如果集合类实现这个指针接口的next方法,很显然和对象实例就直接绑定了,无法支持多线程。采用这种实现方式之后,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从头开始计数的迭代器。

为什么需要实现迭代器呢?前文也已经讲述过,集合类中有按序管理的,有支持随机访问的,采用Iterator的方式可以隔离使用者和集合类的直接耦合。

fail-fast机制

在JDK的Collection中我们时常会看到类似于这样的话:

例如,ArrayList: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无法得到保证,因为一般来说,不可能对是否出现不同步并发修改做出任何硬性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会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为提高这类迭代器的正确性而编写一个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是错误的做法: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 bug。

HashMap中: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不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存在非同步的并发修改时,不可能作出任何坚决的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因此,编写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程序错误。

在这两段话中反复地提到”快速失败”。那么何为”快速失败”机制呢?

“快速失败”也就是fail-fast,它是Java集合的一种错误检测机制。当多个线程对集合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的操作时,有可能会产生fail-fast机制。记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例如:假设存在两个线程(线程1、线程2),线程1通过Iterator在遍历集合A中的元素,在某个时候线程2修改了集合A的结构(是结构上面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的修改集合元素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程序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

fail-fast示例

public class FailFastTest {  
    private static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 
     * @desc:线程one迭代list 
     * @Project:test 
     * @file:FailFastTest.java 
     * @Authro:chenssy 
     * @data:2014年7月26日 
     */  
    private static class threadOne extends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int i =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ln("ThreadOne 遍历:" + i);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desc:当i == 3时,修改list 
     * @Project:test 
     * @file:FailFastTest.java 
     * @Authro:chenssy 
     * @data:2014年7月26日 
     */  
    private static class threadTwo extends Thread{  
        public void run(){  
            int i = 0 ;   
            while(i < 6){  
                System.out.println("ThreadTwo run:" + i);  
                if(i == 3){  
                    list.remove(i);  
                }  
                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 i < 10;i++){  
            list.add(i);  
        }  
        new threadOne().start();  
        new threadTwo().start();  
    }  
}  

运行结果:

ThreadOne 遍历:0  
ThreadTwo run:0  
ThreadTwo run:1  
ThreadTwo run:2  
ThreadTwo run:3  
ThreadTwo run:4  
ThreadTwo run:5  
Exception in thread "Thread-0" java.util.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at java.util.ArrayList$Itr.checkForComodification(Unknown Source)  
    at java.util.ArrayList$Itr.next(Unknown Source)  
    at test.ArrayListTest$threadOne.run(ArrayListTest.java:23)

fail-fast产生原因
通过上面的示例和讲解,我初步知道fail-fast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程序在对 collection 进行迭代时,某个线程对该 collection 在结构上对其做了修改,这时迭代器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信息,从而产生 fail-fast。

要了解fail-fast机制,我们首先要对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有所了解。当方法检测到对象的并发修改,但不允许这种修改时就抛出该异常。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异常不会始终指出对象已经由不同线程并发修改,如果单线程违反了规则,同样也有可能会抛出改异常。

诚然,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无法得到保证,它不能保证一定会出现该错误,但是快速失败操作会尽最大努力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所以因此,为提高此类操作的正确性而编写一个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是错误的做法,正确做法是: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应该仅用于检测 bug。下面我将以ArrayList为例进一步分析fail-fast产生的原因。

从前面我们知道fail-fast是在操作迭代器时产生的。现在我们来看看ArrayList中迭代器的源代码: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int cursor;  
        int lastRet = -1;  
        int expectedModCount = ArrayList.this.modCount;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this.cursor != ArrayList.this.size);  
        }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省略此处代码 */  
        }  

        public void remove() {  
            if (this.lastRet < 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省略此处代码 */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ArrayList.this.modCount == this.expectedModCount)  
                return;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从上面的源代码我们可以看出,迭代器在调用next()、remove()方法时都是调用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该方法主要就是检测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若不等则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所以要弄清楚为什么会产生fail-fast机制我们就必须要用弄明白为什么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他们的值在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

expectedModCount 是在Itr中定义的:int expectedModCount = ArrayList.this.modCount;所以他的值是不可能会修改的,所以会变的就是modCount。modCount是在 AbstractList 中定义的,为全局变量:

protected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那么他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改变呢?请看ArrayList的源码:

public boolean add(E param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this.size + 1);  
    /** 省略此处代码 */  
}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paramInt) {  
    if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paramInt = Math.max(10, paramInt);  
    ensureExplicitCapacity(paramInt);  
}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paramInt) {  
    this.modCount += 1;    //修改modCount  
    /** 省略此处代码 */  
}  

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paramObject) {  
    int i;  
    if (paramObject == null)  
        for (i = 0; i < this.size; ++i) {  
            if (this.elementData[i] != null)  
                continue;  
            fastRemove(i);  
            return true;  
        }  
    else  
        for (i = 0; i < this.size; ++i) {  
            if (!(paramObject.equals(this.elementData[i])))  
                continue;  
            fastRemove(i);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rivate void fastRemove(int paramInt) {  
    this.modCount += 1;   //修改modCount  
    /** 省略此处代码 */  
}  

public void clear() {  
    this.modCount += 1;    //修改modCount  
    /** 省略此处代码 */  
}  

从上面的源代码我们可以看出,ArrayList中无论add、remove、clear方法只要是涉及了改变ArrayList元素的个数的方法都会导致modCount的改变。所以我们这里可以初步判断由于expectedModCount 得值与modCount的改变不同步,导致两者之间不等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知道产生fail-fast产生的根本原因了,我们可以有如下场景:

有两个线程(线程A,线程B),其中线程A负责遍历list、线程B修改list。线程A在遍历list过程的某个时候(此时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N),线程启动,同时线程B增加一个元素,这是modCount的值发生改变(modCount + 1 = N + 1)。线程A继续遍历执行next方法时,通告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发现expectedModCount = N ,而modCount = N + 1,两者不等,这时就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从而产生fail-fast机制。

所以,直到这里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fail-fast产生的根本原因了。知道了原因就好找解决办法了。

fail-fast解决办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源码分析,我想各位已经基本了解了fail-fast的机制,下面我就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里有两种解决方案:

  • 方案一:在遍历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改变modCount值得地方全部加上synchronized或者直接使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这样就可以解决。但是不推荐,因为增删造成的同步锁可能会阻塞遍历操作。
  • 方案二: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来替换ArrayList。推荐使用该方案。

CopyOnWriteArrayList为何物?ArrayList 的一个线程安全的变体,其中所有可变操作(add、set 等等)都是通过对底层数组进行一次新的复制来实现的。 该类产生的开销比较大,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它非常适合使用。

  • 1:在不能或不想进行同步遍历,但又需要从并发线程中排除冲突时。
  • 2:当遍历操作的数量大大超过可变操作的数量时。

遇到这两种情况使用CopyOnWriteArrayList来替代ArrayList再适合不过了。那么为什么CopyOnWriterArrayList可以替代ArrayList呢?

  • 第一、CopyOnWriterArrayList的无论是从数据结构、定义都和ArrayList一样。它和ArrayList一样,同样是实现List接口,底层使用数组实现。在方法上也包含add、remove、clear、iterator等方法。
  • 第二、CopyOnWriterArrayList根本就不会产生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也就是它使用迭代器完全不会产生fail-fast机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