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能市场,能否对标手机上的应用市场?

最近,我被问到一个问题,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能市场,能否对标手机上的应用市场?下面是一些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公众号后台讨论交流。


1


从产业角色结构来说,是类似的——都可以抽象成“开发者-商店-消费者”

只不过,所谓“商店”,可以由不同的主体来研发(手机厂商、操作系统、第三方、运营商等等),或者说,商店只是结果,背后的本质是,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核心节点会有所变化。


比如,移动互联网早期时候,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非常强势,比如91、豌豆荚等,但到了后期手机厂商发现自己做完全可以,慢慢就徒弟超过师父了。


而在智能音箱上,现在看起来是硬件厂商及其OS占主导地位(不论亚马逊Echo还是小米音箱,虽然可以剥离Alexa或小爱同学,但现在交集还太大),为什么反过来了?


2


在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目前行业在强推新品类

类比移动互联网来说,就是在强推黑莓,但iPhone还没出生;目前的智能音箱,可能还是伪新品类,或小众新品类(正如黑莓,也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进而生存一段时间)。


1、品类

手机本身的价值是通讯(打电话),消费者购买手机的需求和逻辑,本身已经成立了,手机app是附加价值(即,用户不会因为某个app而去买某款手机)。


智能音箱(特别是500元以上价位的智能音箱),是新的品类,用户购买的逻辑还没有完全成立。从用户粘性角度来说——特别是各家厂商都希望通过智能音箱来拿到AI时代的第一张船票的话——目前的智能音箱都还没有成功。包括那些靠补贴而带来了几百万销售量的音箱,不解决本质问题。


当然,这里有个特例,就是小米音箱,因为其价格优势及feature定位,其目前其针对的品类是低端蓝牙音箱。对于那些本身就需要低价低端蓝牙音箱的用户来说,同样的价格,多了一些AI体验功能,为什么不试试呢?


也就是说,品类(含价格)会决定产品当前的销量。小米音箱,有可能成为爆款,未来还有机会进化成真正好的新品类。


2、交互标准+硬件标准+OS标准

一般来说,只有“交互标准+硬件标准+OS标准”都相对成熟了,才会有真正划时代的产品出现(iPhone)


在移动互联网起势的那几年,虽然app交互和界面设计上是百家争鸣,但是基本的GUI标准是相对清晰的,并且硬件方面也相对可用(这里包括价格因素,和供应链相关),所以能够有较好的app产品体验、开发效率以及可接受价格。


但智能音箱/AI领域,目前各方面的标准还远没有成熟可用,有较大的局限性。(当然,之前也分享过,技术现阶段的局限性,反而是AI产品经理们发挥自己价值的机会和切入角度)


整体的,个人感觉,严格来说,现在甚至都不能算智能音箱(AI爆款2C产品)的早期,而应该说是“孕育期”。类比来说,iPhone一代出了,才是真正的智能手机品类的早期。


3


2C方向 AI app的未来趋势

本质上,现在的AI 2C应用,主要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价值批了一层AI的外衣,因为还是头部/高频场景主导。


这也和我个人的几个AI认知相关——


1、(相比移动互联网)AI的核心差异化价值,不是在头部/高频/刚需场景,而是在长尾场景(被充分挖掘)。甚至一旦用户主动开口说“我要XXX”,你(AI的开发者)就已经输了。


长尾,意味着细分——


2、未来的产业角色结构可能是“开发者-细分领域AI大脑(助理)-用户


现在(智能音箱上)的核心结点是厂商或通用skill平台,未来可能会是小众细分领域的技能平台,可理解为细分领域AI大脑(助理)。【当然,长期来说,可能又回归到厂商自己做(主导)】


比如厨房场景,有一个超强的AI助理“小厨”,卧室场景,有一个超强的AI助理“小卧”等等,会有很多个细分场景的AI大脑(助理),他们可能打通各个硬件品牌给用户提供AI服务(不排除单个细分场景,会由1个超级硬件品牌来垄断)。


我很期待的一个(拐点)现象/征兆是:某一天,能有垂直场景或行业的AI app/skill,对其特定的小众群体的用户体验、粘性和口碑超级好;这种skill,将有发展成为该垂直领域AI大脑(助理)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可能形态,“用户即开发者”。不仅是可以自定义一些字段内容,比如家庭成员名字、AI(机器人)名字,家庭地址等,甚至还可以自定义一些交互流程(skill)。类比来说,宠物狗被用户买走之前,都是拉布拉多、柯基等,但被养到家里后,慢慢就不一样了,成为了这家的拉布拉多“小萌”、“小新”之类的。即,AI产品出厂后,并没有完成,还需要用户完成“最后一公里”。


如何做到呢?很关键的一点是——


3、AI的核心差异化方向,不是效率最优,而是情感最优。并且,人的决策,更容易受到感性影响,而非理性。(注:人类不寻求实现决策的最优化,而是采取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够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Herb Simon)


一旦有团队能够真正的做出有“情感粘性”的AI体验(skill),能够把“情感的识别和表达”做到足够可用,进而能影响人的决策,那么能可能让AI产生10、100倍于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影响。


多说一点,情感表达,仅靠语言文字远远不够,长期来说,更需要的是“多模态交互”(梅拉比安模型,感情表达=内容7%+语调语气38%+表情肢体语言55%),至少现在来说,文字+图像是短期内可以结合研究的领域。


4、盈利模式

未来AI盈利能力真正爆发的时候,很可能是基于情感AI带来的推荐决策能力的释放。

1)不是中心化-流量分发模式的展示推荐广告(这种模式不会马上结束,但到时的占比可能会下降),而是细分长尾场景-AI大脑(助理)的互动引导广告


某种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用户主动根据需求(头部需求、显意识需求)来找app;而AI时代,是AI通过用户互动,识别和激发用户的潜意识需求,来推荐长尾服务价值。


2)因为对该垂直场景渗透、理解深度够深,所以可能实现大家一直在幻想做的事——重构垂直领域内的价值链,让自己成为核心结点;这时合作分成的价值,要比移动互联网时期各个语音助手上简单的“卖机票-分成”模式更为深入。



最后总结下,针对文章开头的问题“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能市场,能否对标手机上的应用市场?”,个人目前看法是:


从产业角色结构来说,是类似的——都可以抽象成“开发者-商店-消费者”,但问题背后本质是,基于AI和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区别(长尾、细分领域AI大脑/助理、情感最优等),需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能出现AI 2C 爆款品类(类比iPhone),到时,AI语音技能市场的发展空间价值,可能比手机应用市场大10倍以上。



注:本文5月3日首发于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 ——黄钊hanniman建立的、行业内第一个“AI产品经理成长交流社区”,通过每天干货分享、每月线下交流、每季职位内推等方式,帮助大家完成“AI产品经理成长的实操路径”;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也是对自己的认可640?wx_fmt=png

---------------------

作者:黄钊hanniman,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前腾讯产品经理,5年AI实战经验,8年互联网背景,微信公众号/知乎/在行ID“hanniman”,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分享人工智能相关原创干货,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被业内广泛好评,下载量1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