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

为什么需要单例模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实用类A,这个类A专门提供一些公共功能供别人调用,而本身并不会处理业务逻辑。由于类A会被许多类乃至线程调用,假设我们的程序非常庞大,在运行的过程中,会访问这个类A100次,为了调用类A的方法,需要先创建A的对象,A a = new A()。这种方法在对A的访问量较少的情况下没问题,但是像我们这种情况,就会创建100个类A的实例,这100个实例是要占用内存的,从这种角度来说,就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开销。而单例模式,在整个程序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实例,这样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内存消耗。
单例模式的设计
为了让整个生命周期内只有一个实例,我们可以这样做: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Singleton == null) {
            s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line A
        }
 
        return sSingleton;
    }
 
}
上述做法好像没啥问题,由于mSingleton是静态的,因此能够保证程序运行过程中只存在一个实例。但是针对多线程情况,就可能有问题,比如有2个线程同时并发调用getInstance方法,并且同时执行到了line A,这个时候还是会各自new一个对象出来,也就是说,存在了两个实例,这违背了单例模式的概念,下面我们改进一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mSingleton == null) {
                s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Singleton;
        }
 
    }
 
}
上述做法的确是没啥问题了,getInstance方法中对Singleton.class加锁,可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进入getInstance方法。现在考虑一种情况,还是我们的比较庞大的工程,在某个变态的时刻,我们需要访问Singleton对象100次,注意是高并发下的同时访问,会是什么情形呢?大概是这样的:100个线程进入getInstance方法以后开始抢mSingleton的所有权,这个时候,有一个线程获得了锁,然后顺利地得到了Singleton实例,接着会是什么情形呢?应该是这样的:剩下99个线程开始抢mSingleton的所有权,一直这样类推下去,可能有一个线程运气比较差,抢了100次才抢到锁,程序的表现可能是这样的:这个运气差的线程被阻塞在getInstance方法中,迟迟无法返回,如果需要返回数据给ui的话,那么ui将迟迟不会得到更新。

我们需要看一下上述代码,真的需要每次进入getInstance方法都要获得锁吗?其实不是的,整个Singleton类中,对mSingleton进行访问的地方分为两类:读和写,而且仅当mSingleton为null的时候才会写,mSingleton一旦创建完毕,后面就只剩下读操作了,再怎么高并发也没什么关系了,反正mSingleton已经是现成的,直接读就可以了,看如下采用double-check机制的改进代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Singleton == null) { // line A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line C
                if (sSingleton == null)
                s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line B
            }
        }
 
        return sSingleton;
    }
 
}
上述代码近乎完美,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场合(采用反射和类加载器另当别论)。上述代码的好处在于:第一次创建实例的时候会同步所有线程,以后有线程再想获取Singleton的实例就不需要进行同步,直接返回实例即可。还有double-check的意义在于:假设现在有2个线程A和B同时进入了getInstance方法,线程A执行到line A行,线程B执行到line B行,由于B线程还没有初始化完毕,sSingleton还是null,于是线程A通过了sSingleton==null的判断,并且往下执行,碰巧,当线程A执行到line C的时候,线程B初始化完毕了,然后线程B返回,注意,如果没有double-check,这个时候线程A就执行到了line B,就会再次初始化sSingleton,这个时候Singleton实际上被new了两次,已经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单例了,而有了double-check,就会再进行一次为null的判断,由于B线程已经初始化了sSingleton,所以A线程就不会再次初始化sSingleton。

double-check(DCL)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高并发的需要,尽管如此,它还是有一些小缺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得到了Singleton的正确引用,但是却有可能访问到其成员变量的不正确值,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不过没关系,我们只是需要有个感性的认识就好,如果你真的好奇,那么请搜索“java happen-before”。既然DCL单例模式以中彩票的概率存在一些小问题,那么有没有所谓的完美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有,在给出之前,我要说的是:单例有很多种写法,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其他写法,尽管它们看起来不能很好地处理高并发情况,也许它们本来就是用于低并发情形下的。下面请看一种所谓完美应用于高并发情形下的单例写法,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stanceHol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Holder.instance;
    }
 
}
就目前来看,DCL和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是高并发场合首选的单例实现方式,在一些对并发要求不高的场合,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简单的写法,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单例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高并发。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singwhatiwanna」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gwhatiwanna/java/article/details/1705690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