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崛起软件城

在昨日举行的2008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暨企业家峰会上,市长夏德仁发表《创新是大连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主题演讲,深入分析过去十年大连软件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成功秘密。

在过去的十年中,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从不足2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15亿元,软件出口从不足100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7.2亿美元,软件企业从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家,软件从业人员从当时的3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人,十年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8.2%。如今软件业已经成为大连的新的支柱产业,大连软件这四个字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品牌。美国著名作家把大连称为中国的班加罗尔,国际数据公司评价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交付指数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五。

“回顾过去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面对新时期软件业发展所面临新的挑战,我愿意与各位共同分享一个观点,就是坚持创新发展战略,这是大连十年来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大连软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夏德仁说。

选择软件业

就是选择了创新

十年前,大连选择了软件产业,并将其作为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举措予以高度重视。当时的大连,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从总体上来看,传统产业的特点是投入大、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与大连这样一个风光秀丽、风景较好的城市形态并不相符。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以人才为载体、以知识和技术为要素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伴随着人的创造力的提高和创新力的提高。“尽管十年前我们的认识还是初步的,但是当时已经能够认识到,最能与大连城市相吻合的产业就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夏德仁说。从今天的眼光看,十年来大连所走过的道路,正符合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道路,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大连通过发展软件产业,以人才的创新性的劳动替代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城市财富的增长可以不通过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代价,走出了一条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走国际化道路

坚持开放式创新

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这一选择的出发点一方面是要把大连软件产业纳入到全球软件和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之中,特别是要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转移的历史机遇,为大连在国际 I PO、BPO业务上争得一席之地。在十年后的今天,国内曾有著名经济学者这样评价当年大连的选择:如果把全球产业转移比做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当很多人被甩下的时候,大连用外包,抓到了上车的把手。

而在另一个方面,走国际化道路,大连有着更深远的计划———引进更多的创新要素,学习国外知识和创新的经验,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十年间,大连共引进国外大的软件公司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公司40多家。这些公司为大连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创新的理念。与此同时,市政府又支持和引导本土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在大连发展的东软集团、大连华信、海辉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不断地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领域的产业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完成了自主创新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积累。近几年,大连软件企业自主研发出一大批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产品,并逐步打入国际和国内市场。目前,大连在航运物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管理等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软件技术、产品和品牌。

官助民办

推动体制创新

软件产业是一个创新型的产业,如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能够和国际经济接轨的良好发展空间和环境,这是大连市政府十年前就开始考虑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方式。在宏观决策、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关键项目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履行政府职责。同时,对软件园区或者说软件基地的一级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商务配套、专业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事务,交给独立的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具体操作,这就是所谓的‘民办’。”夏德仁说。

如果说1998年大连软件园奠基的时候,官助民办的体制只是一种探索,引发了一些怀疑和议论的话,那么经历十年的总结和完善,这种体制已经成为受到普遍认可的、具有生命力的开发运行体制。目前除了大连软件园一期由亿达集团和东软集团共同作为开发商进行开发外,在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正在建设若干软件园区———腾飞软件园、河口国际软件园、天地软件园都是由若干个公司对土地进行一级开发,进行园区的招商引资,进行相关联的商务配套、物业管理。“我想这种官助民办的体制,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也避免了政府在操作环节的一些低效率。另外一方面,它充分调动了开发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利益的激励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来促进软件园区更快地发展,提高软件园区开发和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对软件企业的服务质量。”夏德仁说。随着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把这种官助民办的体制成功地输出到天津、武汉、成都、苏州等一些城市。

以人为本推动人才机制的创新

软件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看能否培养和引进足够多的优秀人才。人才机制的创新,一直是大连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市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培养与引进相并重的策略。2000年市政府做出决策,要求全市22所大学和40所职业中专都要开设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联的专业。两年之后这些院校已全部开办了与软件相关联的专业。同年,以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建设为起点,全市先后新建了6所专门的软件学院。现在软件学院的成功运作,使软件人才的培养能力大大提高。

2004年大连制定并实施了软件高级人才的奖励政策,同时打破了过去与学历、学位论人才的条条框框,创造性地提出了软件高级人才的认证标准。经过几年的运作,这一政策至今仍然是国内最优惠、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连续三年在全球巡回招聘软件人才,连续三年每年引进和吸纳1万多名海内外 IT人才到大连工作,大大缓解了软件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压力。可以说过去十年,大连软件产业取得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是由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人才供应机制。

信息体系建设为创新营造法律和制度环境

软件产业是知识创造型的产业,要使知识的创造源源不断,就必须对人的劳动、对人的创造性的劳动给予充分的尊重。很难设想,在一个人的劳动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软件这样一个知识创造性产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发展软件产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从1998年开始,市政府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了办公软件的正版化工作。这是在中国所有城市中第一个开展的。几年来,大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由于这样一些工作,大连成为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全国第一个软件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在法律建设方面,大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评价标准,目前已经取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为提高我市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的国际化水平,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财政给予资金补助以鼓励软件企业进行CMM等资质的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有10家企业通过CMM5级和CMMI5级认证,这在全国是最多的,占全国企业数量的1/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