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容器化、微服务、开发运维一体化、服务网格等技术在内的云原生已经成为新的技术浪潮,深刻地改变着软件开发、维护和运行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万物智能互联与软件定义一切的新时代,云计算与云原生软件技术和开发实践也逐渐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由此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多位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讨论,分享相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共同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01
论坛组织委员会
彭鑫(复旦大学)
谢涛(北京大学)
张冬梅(微软)
李青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
论坛议程
03
论坛报告嘉宾简介
裴丹
报告题目:基于多模态融合的云原生软件智能运维
报告摘要:
云原生软件系统故障会影响用户体验并带来经济损失,因而故障诊断对于及时修复故障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云原生软件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故障诊断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报告将分享我们采用图神经网络、时序知识图谱等方法,融合多模态可观测性数据(包括指标、日志、调用链、拓扑等)进行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根因分析工作。
报告人简介:
裴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运维(AIOps) 和时间序列智能。在智能运维领域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和30多项专利授权,Google学术引用过万次。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CCF国际AIOps挑战赛的创办者和CCF OpenAIOps社区发起人,其中挑战赛已成功举办七届。担任计算机网络领域旗舰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编委,并曾担任IEEE计算机网络领域旗舰会议ICNP 2022的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戴文斌
报告题目:基于开放自动化的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报告摘要:
在边-云协同的新工业体系架构下,使用通用计算、通信、储存资源代替专用设备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开放自动化的新一代工业自动化软件须具备高复用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以及可重构性等全新特征。在开放自动化系统加持下,工业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高效率的应用设计与开发。基于IEC61499、确定性网络、虚拟化等技术的下一代工业自动化软件能够适用于离散制造、过程控制、批量控制等多个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
报告人简介:
戴文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秘书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下一代工业控制软件、工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联合宝信、华为等完成全球首个广域云化PLC实验,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开放自动化标准的工业控制软件IDE与Runtime。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IEEE 汇刊以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2部、合作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获得唐仲英青年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同时,他是IEC TC65B/WG15分布式工业控制软件标准委员会国内唯一专家,担任IEEE边缘计算标准工作组主席并主持6项边缘计算IEEE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担任IEEE T-II编委,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曾任IEEE-IES TC-II主席以及IEEE ICIT 2022、ISIE 2023、INDIN 2025、IECON 2027等多个IEEE-IES旗舰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宣传主席等。
沈立炜
报告题目:面向边缘环境的云原生技术探索
报告摘要:
云计算范式正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智能汽车、智能船舶、智能园区等人机物融合系统及相应的边缘计算环境。云原生技术作为云计算架构下的新兴开发模式,面临边缘环境特点及其应用需求所带来的独特挑战。本报告针对以上诉求,探讨云原生技术在边缘环境中的应用模式,提出涵盖通信、资源、服务、数据等维度的边缘云原生技术框架。
报告人简介:
沈立炜,博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物融合系统软件,泛在计算与泛在操作系统、机器人软件工程技术等。现主持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承担多项云计算相关企业实践项目。至今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包括WWW、IJCAI、TSC、ISSTA、SCIS、软件学报)发表三十余篇相关研究论文。
王泽锋
报告题目:云原生技术在车云协同系统中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
软件定义汽车(SDV)已经成为近年来电动汽车面向智能化发展的热门话题。随着SDV时代的到来,汽车软件开发面临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比如软件的一致性、测试效率、数据利用等。
本议题将分享如何利用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化、Kubernetes、KubeEdge、AI的云边协同等,来提升汽车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汽车交付后的车云协同管理效率等,以实现汽车智能化的目标,并展望云原生技术在SDV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潜力。
报告人简介:
王泽锋 Kevin Wang,华为云云原生开源负责人、架构师,CNCF技术监督委员会委员,Kubernetes项目资深维护者,CNCF KubeEdge、Volcano和Karmada项目联合创始人。2018年至今先后发起业界首个云原生边缘计算开源项目KubeEdge、业界首个云原生批量计算开源项目Volcano、业界首个云原生多云容器编排开源项目Karmada(均已捐赠到CNCF并开放治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工业、交通、能源、制造等领域。长期专注于云原生技术设施及开源社区,对Kubernetes及云原生技术有深入的见解。
毛文安
报告题目:OS业务系统和运维系统的评测打分实践
报告摘要:
系统运维联盟基于train-ticket构建了一套集故障演练和系统评测为一体的管理平台,既可以对OS业务系统和运维系统进行体验、评测、打分和排行,还可以通过智能运维机器人帮助联盟成员推荐产品和解决方案。本演讲通过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共同探讨AI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促进故障演练和底层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报告人简介:
毛文安,龙蜥社区系统运维联盟委员,eBPF 技术 SIG 负责人,具有多年 Linux 操作系统开发、维护及性能调优经验,深耕 Linux 内核社区,专注 eBPF 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主要负责领域为阿里云操作系统稳定性和 Linux 网络、IO 等新特性的研究,作为架构师主导完成操作系统一站式运维管理平台 SysOM 的设计实现,为解决疑难的应用和系统抖动、性能劣化等问题打开一片天地。
Panel嘉宾 王璐
个人简介:
王璐,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托、陕西省优博、西电“华山人才”,CCF 高级会员,CCF 软件工程专委会秘书、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CCF 首批传播大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服务与云原生软件、智能化运维AIOps与软件测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预研、中科院点亮计划、航空工业集团机载专项、航天科技集团星载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ICSE、FSE等国内外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个会议PC及期刊审稿人,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技奖励3项。
04
论坛组织委员会简介
论坛主席:彭鑫
个人简介:
彭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副主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Co-Editor),《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学报》等期刊编委。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2023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泛在计算软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等。研究工作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ICSM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IEEE TCSE杰出论文奖等奖项。担任2022年与2023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hinaSoft)组织委员会主席与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以及ICSE、FSE、ASE、ISSTA、ICSME、SANER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论坛主席:谢涛
个人简介:
谢涛,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曾任美国UIUC计算机系正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ACM/IEEE/AAAS/CCF会士。担任CCF系统软件专委会主任,RISC-V+AI算力生态(RACE)委员会主席,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专委会(AI/ML SIG)主席,《软件测试、验证与可靠性(STVR)》Wiley期刊联合主编,2020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ICSE 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2024年RISC-V中国峰会大会共同主席等。曾获科学探索奖,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CM软件工程领域(SIGSOFT)三大国际奖项中的两项(有影响力教育工作者奖、杰出服务奖)等。
论坛主席:张冬梅
个人简介:
Dr. Dongmei Zhang is a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t Microsoft and she has worked in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MSRA) for 19 years. Now Dr. Zhang is the Chief Scientist of Microsoft Software Technology Center (STC) Asia. She is also the VP of STCA Search and Distribution, leading product development for Bing and overseeing the Data,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DKI) research group. Dr. Zhang founded the Software Analytics Group in MSRA in 2009. Since then she has led the group to work on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software analytics technologies. In 2014, Dr. Zhang and her group started to focus their software analytics research on cloud computing, which led to the new research direction Cloud Intelligence a.k.a. AIOps.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Dr. Zhang also leads her team to collaborate with many product teams across Microsoft, which has created significant business impact. Dr. Zhang and her team have expanded the research and impact into the business intelligence area, and helped Microsoft products establish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the direction of Smart Data Discovery. Dr. Zhang holds a Ph.D. degree in Robotics from the Robotics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论坛主席:李青山
个人简介:
李青山,教授,博导,CCF杰出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电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AI Agent与自主智能软件工程方法、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及开源生态构建、软件演化与智能运维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CCF A类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4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教学奖励。主持和参与全国重大教育改革课题项目及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西电负责人,所牵头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2023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