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Wisdom
具身智能系统:从逻辑程序到神经网络
微访谈 · 活动预告
背景介绍
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在物理实体的基础上,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和适应性。随着大语言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也迈入了快速发展期并正在成为新的热点领域。然而,具身智能要从小范围试验发展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构建完整的任务系统并考虑相关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在这其中逻辑程序和神经网络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系统是否像自动驾驶一样会朝着端到端模型的方向发展?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又如何保障?围绕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来自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交流,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 持 人
彭鑫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Co-Editor),《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学报》等期刊编委。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2023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泛在计算软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等。研究工作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ICSM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IEEE TCSE杰出论文奖等奖项。担任2022年与2023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hinaSoft)组织委员会主席与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以及ICSE、FSE、ASE、ISSTA、ICSME、SANER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访
谈
嘉
宾
邱锡鹏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理解专委会副主任,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教育部“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等,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CCF-ACM青年科技奖等奖励,主持国家优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上海市基础特区等项目。主持研发了多个高影响力大模型MOSS、SpeechGPT、AnyGPT、InternLM。著作《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被上百家高校作为教材。
王昊奋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轮值主席。他负责主持多项国家AI专项,发表100余篇AI领域高水平论文。他构建了全球首个可交互养成的虚拟偶像—“琥珀·虚颜”;所构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亿人次。目前,他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术语工委副主任,自然语言处理专委秘书长,信息系统专委常委,智能机器人专委会执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大模型专委会指导委员会委员,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大模型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等社会职位。
董威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副主任,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防973课题、国防预研和预研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获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首届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等。在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装备控制、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
黄凯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嵌入式/CPS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工业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实时操作系统、低功耗体系结构、类脑计算、形式化验证。应用领域涉及无人驾驶、医疗器械、仿生机器人。在science robotics,nature intelligence,pami,ijrr,icra等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主导多项机器人相关知识产权转化。曾获十余篇最佳论文及提名,多项省部级技术进步奖。
戴文斌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秘书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下一代工业控制软件、工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联合宝信、华为等完成全球首个广域云化PLC实验,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开放自动化标准的工业控制软件IDE与Runtime。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IEEE 汇刊以及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2部、合作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获得唐仲英青年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同时,他是IEC TC65B/WG15分布式工业控制软件标准委员会国内唯一专家,担任IEEE边缘计算标准工作组主席并主持6项边缘计算IEEE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担任IEEE T-II编委,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曾任IEEE-IES TC-II主席以及IEEE ICIT 2022、ISIE 2023、INDIN 2025、IECON 2027等多个IEEE-IES旗舰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宣传主席等。
赵斌
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从事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研究,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包括TPAMI/CVPR/ICCV/NeurIPS/RSS/CoRL等,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PCT 国际专利 1 项。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 JKW 项目等。相关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任务,公开技术被 Asia Tim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The SUN、人民日报、新华网、科学网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董震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致力于智能化测试、机器人程序合成研究,先后参与完成多个国际联合项目,包括卡巴斯基公司、新加坡电信公司、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项目,在ICSE、FSE、ASE、ISSTA、NeurIPS、IJCAI等国际会议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并获得ICSE'20 杰出论文、AsiaCCS’21 最佳论文(1/370)等多个奖项。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以及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并获得ASE’22杰出评审、TOSEM杰出评审等称号。
戈维峰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领军人才班班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论坛YOCSEF上海学术秘书,上海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OG、ICCV、CVPR、NeurIPS等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担任IEEE TCSVT、IEEE TNNLS、CVPR、ICCV、NeurIPS、AAAI、ICLR等重要会议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专项等项目,并参加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项。
时间安排
❖
时间:2025年1月26日(周一)
下午15:30-17:30
❖
地点:“智能化软件开发沙龙”微信群
❖
主持人:彭鑫
欢迎关注CodeWisdom,Codewisdom平台由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运营,提供智能化软件开发平台及线上沙龙相关资讯,关注可了解更多智能化软件开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