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G的概念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二、CDMA2000简介
CDMA2000的发起者主要以美国和韩国为主的以IS-95 CDMA为标准的制造商和运营公司,CDMA2000作为宽带CDMA的一个重要实施标准,是IS-95体制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其第一阶段CDMA2000 1X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可同时提供话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物理层最大速率可达307.2kbps。CDMA2000 1X目前已经在韩国开始商用,这为IS-95体制的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通信系统的过渡跨出了稳健的一步,而CDMA2000的理想发展模式为从最初的窄带CDMA技术向CDMA20001X技术发展,然后向CDMA20003X(3G)方向过渡。
CDMA2000技术提供了多种带宽范围的选择来支持从与TIA/ EIA-95-B兼容的9.6Kbps到大于2Mbps的数据业务(包括电路和分组数据业务),允许运营商在很多方面实现最大的灵活性。CDMA2000的信令既支持TIA/EIA-95-B的信令和呼叫模式,也支持扩展的CDMA2000上层结构支持的宽范围的先进业务。该系统可以提供综合的业务,并伴有一套完善的多业务同时操作的模式。新一代CDMA2000技术提供了业内最高水平的无线频谱利用率,可以在现有CDMA数字无线网络上有效地翻番语音容量,并为用户提供高速'永不断线'的互联网连接。
CDMA2000继承了IS-95窄带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网络运营商同样可以在窄带CDMA网络中更换或增加部分网络设备过渡到3G。
CDMA2000技术是从CDMAOne演进而来的。CDMA2000标准是一个体系结构,称为CDMA2000family,它包含一系列子标准。由CDMAOne向3G演进的途径为:CDMAOne→(IS-95B→)CDMA2000 1x(3x)→CDMA2000 1xEV。其中从CDMA2000 1x之后均属于第三代技术。演进途径中各阶段特点分别为:
(1)IS-95B:通过捆绑8个话音业务信道,提供64K数据业务。在多数国家,IS95B被跨过,直接从CDMAOne演进为CDMA2000 1x。
(2)CDMA2000 1x:在IS-95的基础上升级空中接口,可在1.25M带宽内提供307.2K高速分组数据速率。
(3)CDMA2000 3x:在5M带宽内实现2M数据速率,后向兼容CDMA2000 1x及IS-95。
(4)CDMA2000 1x EV:增强型1x,包括EV-DO和EV-DV两个阶段。
CDMA2000的技术特征如下:
其技术特点如下:
(1)前反向同时采用导频辅助相干解调;
(2)在扩频码选择采用相同M序列,通过不同的相位偏置区分不同的小区和用户;
(3)射频带宽从1.25MHz到20MHz可调;
(4)快速前向和反向功率控制;
(5)下行信道中采用公共连续导频方式进行相干检测,提高系统容量;
(6)在下行信道传输中,定义直扩和多载波传输两种方式,码片速率分别为3.6864Mcps和1.22Mcps,多载波方式能很好地兼容IS-95网络;支持F-QPCH,可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7)核心网络给予ANSI-41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ANSI-41网络的兼容性;
(8)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9)设计了两类码复用业务信道,基本信道用于传送语音、信令和低速数据,是一个可变速率信道,补充信道用以传送高速率数据,在分组数据传送上应用了ALOHA技术,改善传输性能;
(10)在同步方式上cdma2000与IS-95相同,基站间同步采用GPS方式。
从传输速率来看,IS-95标准的速率集是CDMA2000 1X速率集的一个子集(RC1,RC2)。同时,CDMA2000提供增强速率集:前向RC3-RC9,反向RC3-RC6,从而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讯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同时实现了从IS-95的平滑过渡。CDMA2000 1X能实现对CDMA(IS-95)系统的完全兼容,技术延续性好,可靠性较高。同时也使CDMA2000成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最平滑的选择。
三、WCDMA简介
WCDMA标准的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叫CDMA Direct Spread,它所代表的含义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种标准是按照国际电气通信协会制定的IMT-2000规格之一"IMT-DS"开发出来的新技术。WCDMA标准的最初提出者是欧洲电信联盟协会,它是基于现有GSM网络发展得来的,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WCDMA系统的空中连接采用5MHz、10MHz或20MHz的无线信道,尽管一些运营商将在只有5MHz的较窄的频谱宽度上提供3G业务,大多数的运营商将分配更宽的频谱:10、15、20MHz。WCDMA与CDMA2000这两类宽带CDMA技术都属于FDD(频分数字双工)制式,大多数关键技术非常接近,性能上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
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体制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标准化进展顺利,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在GSM网络上引入GPRS网络设备和新业务,培育数据业务消费群体,逐步过渡到3G。
WCDMA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慢速移动时384kb/s,室内走动时2Mb/s),异步BS,支持可变速传输,帧长10ms,码片速率3.84Mb/s。其主要特点如下:
(1)基站同步方式: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
(2)调制方式:上行为BPSK,下行为QPSK;
(3)解调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4)接入方式:DS-CDMA方式;
(5)三种编码方式:在话音信道采用卷积码(R=1/3,K=9)进行内部编码和Veterbi解码,在数据信道采用ReedSolomon编码,在控制信道采用卷积码(R=1/2,K=9)进行内部编码和Veterbi解码;
(6)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可灵活地提供多种业务,并根据不同的业务质量和业务速率分配不同的资源,同时对多速率、多媒体的业务可通过改变扩频比(对于低速率的32kb/s、64kb/s、128kb/s的业务)和多码并行传送(对于高于128kb/s的业务)的方式来实现;
(7)上、下行快速、高效的功率控制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多址干扰,提高了系统容量,同时也降低了传输的功率;
(8)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9)BTS之间无需同步因BS可收发异步的PN码,即BS可跟踪对方发出的PN码,同时MS也可用额外的PN码进行捕获与跟踪,因此可获得同步,来支持越区切换及宏分集,而在BTS之间无需进行同步;
(10)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切换方式包括三种,即:扇区间软切换、小区间软切换和载频间硬切换。
四、TD-SCDMA简介
TD-SCDMA目前主要是西门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在开发,较前两个技术标准而言,对TD-SCDMA进行大力支持和结成产业联盟的企业还比较少。
TD-SCDMA标准是中国电信技术研究院所提出的,作为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将成为在中国地区和WCDMA同时采用的3G标准。该方案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
TD─SCDMA的无线传输方案灵活地综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基本传输方法。通过与联合检测相结合,它在传输容量方面表现非凡。通过引进智能天线,容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天线凭借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区间频率复用所产生的干扰,并通过更高的频率复用率来提供更高的话务量。基于高度的业务灵活性,TD─SCDMA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到交换网络,如同三代移动通信中对电路和包交换业务所定义的那样。
在最终的版本里,计划让TD─SCDMA无线网络与INTERNET直接相连。TD-SCDMA所呈现的先进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所设计的,它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
TD-SCDMA较前两种技术标准略显稚嫩,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信号带宽为1.23MHz;
(2)码片速率为1.28Mchip/s;
(3)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
(4)采用同步CDMA技术,降低上行用户间的干扰和保持时隙宽度;
(5)接收机和发射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
(6)采用联合检测技术,降低多址干扰;
(7)多时隙,具有上下行不对称信道分配能力,适应数据业务;
(8)采用接力切换,降低掉话率,提高切换的效率;
(9)语音编码:AMR与GSM兼容;
(10)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它们的兼容性;
(11)基站间采用GPS或者网络同步方式,降低基站间干扰。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认可TD-SCDMA技术。TD-SCDMA技术论坛的会员已经超过260家,主要是因为在频谱利用率方面,TD-SCDMA具有明显的优势,会比FDD系统的容量高4.8到5倍,其原因一方面是TDD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于,TD-SCDMA的设计目标是要做到设计的所有码道都能同时工作,而在这方面,目前WCDMA系统256个扩频信道中只有60个可以同时工作。因此,有专家认为,TD-SCDMA是目前频谱利用率最高的技术。此外,TD-SCDMA可以很好地支持不对称业务,也被认为是TD-SCDMA的一个重要优势,而FDD系统在支持不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会降低,并且目前尚未找到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时,专家们也阐述了TD-SCDMA许多其他的技术优势,如成本、频率灵活性等等。
TD-SCDMA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TD-SCDMA技术在许多方面非常符合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2000年3月起,ITU-R WP8F工作组开始广泛讨论如何使用新技术来提高现有3G系统性能的可能性。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下行高速包交换数据传输技术等将可能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显然,这些技术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在TD-SCDMA系统中得到应用,而且TD-SCDMA也是目前唯一明确将智能天线和高速数字调制技术设计在标准中的3G系统。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二、CDMA2000简介
CDMA2000的发起者主要以美国和韩国为主的以IS-95 CDMA为标准的制造商和运营公司,CDMA2000作为宽带CDMA的一个重要实施标准,是IS-95体制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其第一阶段CDMA2000 1X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可同时提供话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物理层最大速率可达307.2kbps。CDMA2000 1X目前已经在韩国开始商用,这为IS-95体制的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通信系统的过渡跨出了稳健的一步,而CDMA2000的理想发展模式为从最初的窄带CDMA技术向CDMA20001X技术发展,然后向CDMA20003X(3G)方向过渡。
CDMA2000技术提供了多种带宽范围的选择来支持从与TIA/ EIA-95-B兼容的9.6Kbps到大于2Mbps的数据业务(包括电路和分组数据业务),允许运营商在很多方面实现最大的灵活性。CDMA2000的信令既支持TIA/EIA-95-B的信令和呼叫模式,也支持扩展的CDMA2000上层结构支持的宽范围的先进业务。该系统可以提供综合的业务,并伴有一套完善的多业务同时操作的模式。新一代CDMA2000技术提供了业内最高水平的无线频谱利用率,可以在现有CDMA数字无线网络上有效地翻番语音容量,并为用户提供高速'永不断线'的互联网连接。
CDMA2000继承了IS-95窄带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网络运营商同样可以在窄带CDMA网络中更换或增加部分网络设备过渡到3G。
CDMA2000技术是从CDMAOne演进而来的。CDMA2000标准是一个体系结构,称为CDMA2000family,它包含一系列子标准。由CDMAOne向3G演进的途径为:CDMAOne→(IS-95B→)CDMA2000 1x(3x)→CDMA2000 1xEV。其中从CDMA2000 1x之后均属于第三代技术。演进途径中各阶段特点分别为:
(1)IS-95B:通过捆绑8个话音业务信道,提供64K数据业务。在多数国家,IS95B被跨过,直接从CDMAOne演进为CDMA2000 1x。
(2)CDMA2000 1x:在IS-95的基础上升级空中接口,可在1.25M带宽内提供307.2K高速分组数据速率。
(3)CDMA2000 3x:在5M带宽内实现2M数据速率,后向兼容CDMA2000 1x及IS-95。
(4)CDMA2000 1x EV:增强型1x,包括EV-DO和EV-DV两个阶段。
CDMA2000的技术特征如下:
其技术特点如下:
(1)前反向同时采用导频辅助相干解调;
(2)在扩频码选择采用相同M序列,通过不同的相位偏置区分不同的小区和用户;
(3)射频带宽从1.25MHz到20MHz可调;
(4)快速前向和反向功率控制;
(5)下行信道中采用公共连续导频方式进行相干检测,提高系统容量;
(6)在下行信道传输中,定义直扩和多载波传输两种方式,码片速率分别为3.6864Mcps和1.22Mcps,多载波方式能很好地兼容IS-95网络;支持F-QPCH,可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7)核心网络给予ANSI-41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ANSI-41网络的兼容性;
(8)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9)设计了两类码复用业务信道,基本信道用于传送语音、信令和低速数据,是一个可变速率信道,补充信道用以传送高速率数据,在分组数据传送上应用了ALOHA技术,改善传输性能;
(10)在同步方式上cdma2000与IS-95相同,基站间同步采用GPS方式。
从传输速率来看,IS-95标准的速率集是CDMA2000 1X速率集的一个子集(RC1,RC2)。同时,CDMA2000提供增强速率集:前向RC3-RC9,反向RC3-RC6,从而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讯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同时实现了从IS-95的平滑过渡。CDMA2000 1X能实现对CDMA(IS-95)系统的完全兼容,技术延续性好,可靠性较高。同时也使CDMA2000成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最平滑的选择。
三、WCDMA简介
WCDMA标准的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叫CDMA Direct Spread,它所代表的含义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种标准是按照国际电气通信协会制定的IMT-2000规格之一"IMT-DS"开发出来的新技术。WCDMA标准的最初提出者是欧洲电信联盟协会,它是基于现有GSM网络发展得来的,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WCDMA系统的空中连接采用5MHz、10MHz或20MHz的无线信道,尽管一些运营商将在只有5MHz的较窄的频谱宽度上提供3G业务,大多数的运营商将分配更宽的频谱:10、15、20MHz。WCDMA与CDMA2000这两类宽带CDMA技术都属于FDD(频分数字双工)制式,大多数关键技术非常接近,性能上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
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体制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标准化进展顺利,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在GSM网络上引入GPRS网络设备和新业务,培育数据业务消费群体,逐步过渡到3G。
WCDMA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慢速移动时384kb/s,室内走动时2Mb/s),异步BS,支持可变速传输,帧长10ms,码片速率3.84Mb/s。其主要特点如下:
(1)基站同步方式: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
(2)调制方式:上行为BPSK,下行为QPSK;
(3)解调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4)接入方式:DS-CDMA方式;
(5)三种编码方式:在话音信道采用卷积码(R=1/3,K=9)进行内部编码和Veterbi解码,在数据信道采用ReedSolomon编码,在控制信道采用卷积码(R=1/2,K=9)进行内部编码和Veterbi解码;
(6)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可灵活地提供多种业务,并根据不同的业务质量和业务速率分配不同的资源,同时对多速率、多媒体的业务可通过改变扩频比(对于低速率的32kb/s、64kb/s、128kb/s的业务)和多码并行传送(对于高于128kb/s的业务)的方式来实现;
(7)上、下行快速、高效的功率控制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多址干扰,提高了系统容量,同时也降低了传输的功率;
(8)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9)BTS之间无需同步因BS可收发异步的PN码,即BS可跟踪对方发出的PN码,同时MS也可用额外的PN码进行捕获与跟踪,因此可获得同步,来支持越区切换及宏分集,而在BTS之间无需进行同步;
(10)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切换方式包括三种,即:扇区间软切换、小区间软切换和载频间硬切换。
四、TD-SCDMA简介
TD-SCDMA目前主要是西门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在开发,较前两个技术标准而言,对TD-SCDMA进行大力支持和结成产业联盟的企业还比较少。
TD-SCDMA标准是中国电信技术研究院所提出的,作为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将成为在中国地区和WCDMA同时采用的3G标准。该方案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
TD─SCDMA的无线传输方案灵活地综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基本传输方法。通过与联合检测相结合,它在传输容量方面表现非凡。通过引进智能天线,容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天线凭借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区间频率复用所产生的干扰,并通过更高的频率复用率来提供更高的话务量。基于高度的业务灵活性,TD─SCDMA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到交换网络,如同三代移动通信中对电路和包交换业务所定义的那样。
在最终的版本里,计划让TD─SCDMA无线网络与INTERNET直接相连。TD-SCDMA所呈现的先进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所设计的,它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
TD-SCDMA较前两种技术标准略显稚嫩,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信号带宽为1.23MHz;
(2)码片速率为1.28Mchip/s;
(3)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
(4)采用同步CDMA技术,降低上行用户间的干扰和保持时隙宽度;
(5)接收机和发射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
(6)采用联合检测技术,降低多址干扰;
(7)多时隙,具有上下行不对称信道分配能力,适应数据业务;
(8)采用接力切换,降低掉话率,提高切换的效率;
(9)语音编码:AMR与GSM兼容;
(10)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它们的兼容性;
(11)基站间采用GPS或者网络同步方式,降低基站间干扰。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认可TD-SCDMA技术。TD-SCDMA技术论坛的会员已经超过260家,主要是因为在频谱利用率方面,TD-SCDMA具有明显的优势,会比FDD系统的容量高4.8到5倍,其原因一方面是TDD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于,TD-SCDMA的设计目标是要做到设计的所有码道都能同时工作,而在这方面,目前WCDMA系统256个扩频信道中只有60个可以同时工作。因此,有专家认为,TD-SCDMA是目前频谱利用率最高的技术。此外,TD-SCDMA可以很好地支持不对称业务,也被认为是TD-SCDMA的一个重要优势,而FDD系统在支持不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会降低,并且目前尚未找到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时,专家们也阐述了TD-SCDMA许多其他的技术优势,如成本、频率灵活性等等。
TD-SCDMA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TD-SCDMA技术在许多方面非常符合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2000年3月起,ITU-R WP8F工作组开始广泛讨论如何使用新技术来提高现有3G系统性能的可能性。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下行高速包交换数据传输技术等将可能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技术。显然,这些技术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在TD-SCDMA系统中得到应用,而且TD-SCDMA也是目前唯一明确将智能天线和高速数字调制技术设计在标准中的3G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