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南航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概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概述

1.1 互联网概述及组成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
  • 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以及各种音频视频) ,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 共享:即资源共享

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host)。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一、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注意区分internet和Internet,以小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以大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互联网/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 二、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 三、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同时出现了新的名词概念: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的组成

​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块:

(1)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对等连接方式
(2)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端到端原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 边缘智能,核心简单:端系统处理能力日益增强,用软件来增强网络协议的处理能力,性价比不断提高,降低网络的复杂性,等价于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也等价于增强网络适应新兴应用的灵活性,降低网络的负担,使网络处理能力都用于交换分组。

路由器之间采用分组交换的模式。

分组交换工作要点:单个分组(整个报文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结点。

  • 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 2、每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 3、以“分组”作为传送的数据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 4、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原来的报文。

  •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特点、方式、效率、对比
交换类型特点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 若要连续发送大量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 在过去很长的时期,人们都有这样的概念:电路交换适合于话音通信,而分组交换则适合于数据通信。然而随着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这种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网开始,无论是话音通信还是数据通信,都要采用分组交换。

1.2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按照网络作用范围分类
    • 广域网
    • 城域网
    • 局域网
    • 个人区域网
  • 按照拓扑结构
    • 总线型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单点故障可能会影响全网
      img
    • 星型结构 优点:扩展方便 ,缺点:对中心节点的依赖较大
      img
    • 树型结构 优点:扩展方便, 缺点:对非叶子节点的依赖大
      img
    • 环型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扩展方便,缺点:单点故障可能会影响全网
    • 网状结构 优点:扩展方便 , 缺点:冗余太多
      img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其中 4 × 1 0 10 b i t / s 4 \times 10^{10} bit/s 4×1010bit/s的数据率就记为 40 G b i t / s 40 Gbit/s 40Gbit/s

  2. 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某通道在网络中传送数据的能力,也就是“最高数据率”。带宽的单位也就是数据率低单位 b i t / s bit/s bit/s

    img

  3.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吞吐量≤带宽(网络额定速度))

  4. 时延

    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帧 长 度 ( b i t ) 发 送 速 率 ( b i t / s ) 发送时延 = \frac{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bit/s)(bit)

    (2)传播时延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 m ) 电 磁 波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 m / s ) 传播时延 = \frac{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m/s)(m)

    (3)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后要话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4)排队时延 分组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

    网速高指的是发送速率高而不是指传播速率高

  5. 时延带宽积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times 带宽 =×

  6. 往返时间RTT

    即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7. 利用率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网络的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时,网络的时延就趋于无穷大。


    “在高速链路(或高带宽链路)上,比特会传送得更快些”(×)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宽带链路和窄带链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网络协议三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为什么要分层?
  • 解决网络的异构性、复杂性;
  • 要实现互操作性,使用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互操作性,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营造一种“生存空间”——任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
  • 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
  • 层次结构方法包括三个内容:分层及每层功能,服务与层间接口,协议。
  • 多层通信的实质
    • 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 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 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三种分层结构体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OSI模型共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TCP/IP模型共四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协议数据单元PDU

​ 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称为该层的 协议数据单元 PDU (Protocol Data Unit)。

img

  1. 应用层

    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2. 运输层

    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 网络层

    传输的数据单元是分组,也称IP数据报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区别
    虚电路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首先通过虚呼叫建立一条虚电路;所有分组沿同一条路径传送,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类似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后,分组中只需携带连接标识,建立连接时可协商参数、QoS、开销等
    数据报:每个分组单独传送,网络为每个分组单独选路;路径可能不同;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分组中需要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单位是

    数据帧在链路上传输时有哪些出错情况,如何处理?出错重传,超时重传

  5. 物理层

    数据单位是比特

    每层的任务

    作用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Bit)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区别
  • 虚电路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首先通过虚呼叫建立⼀条虚电路;所有分组沿同⼀条路径传送,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类似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后,分组中只需携带连接标识,建立连接时可协商参数、QoS、开销等
  • 数据报:每个分组单独传送,网络为每个分组单独选路;路径可能不同;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分组中需要携带完整的⽬的地址。

协议与服务概念上的区别
  • 本层的服务用户 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 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 ”==,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 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 层间接口提供的。
  • 上层使用 服务原语 获得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img


例题

计算模板

​ 分清楚,k,M,G的底数是10还是2
​ 10的话, 1 0 3 10^3 103, 1 0 6 10^6 106, 1 0 9 10^9 109(描述数据传输速率)
​ 2的话, 2 10 , 2 20 , 2 30 2^{10},2^{20},2^{30} 210,220,230(描述数的计算,通常后面跟B,而1B=8bit)

​ 在表示纯的数据的量的时候,以2为底数,10,20,30为指数
​ 在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的时候,以10为底数,3,6,9为指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于n个分组,m段链路
总 时 延 = n 个 分 组 的 发 送 时 延 + ( m − 1 ) × 1 个 分 组 的 发 送 时 延 + m × 1 段 链 路 的 传 播 时 延 总时延=n个分组的发送时延+(m-1)\times1个分组的发送时延+m\times1段链路的传播时延 =n+(m1)×1+m×1

例题1

img

例题2

img

例题3

img

例题4

im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NUAA_Pet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