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银行服务包容性指数(2000-2021)
数据简介
研究普惠金融程度是为了全面检验普惠金融在县域和省际层面的政策效应,探究其对城乡收入差距、贫困减缓的影响机制,明确资源倾向性配置、农贷 “精英俘获”、金融知识匮乏等因素如何制约其益贫性,以及制度环境对纠正金融资本扭曲配置行为的关键作用,揭示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弱势群体资源配置结构这一导致包容性金融体系难以实现减贫的根源。其研究价值在于为构建兼顾广泛包容、特定配比和商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提供依据,通过构建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克服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服务成本高及逆向选择等问题,最终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效减缓贫困,为推进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合理的发展格局。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团队参考李建军和韩珣(2019)年的研究,基于县域数据构建了银行服务包容性指数来度量普惠金融程度,下面是数据清洗以及构建步骤:
首先我们根据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收入、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人均收入计算得到两个指标,并删除空值样本,而后根据变异系数法构建得到银行服务包容性指数。最后我们保留的样本为2000-2021年,覆盖27个省份的,1,546 个县的,共8429条县-年份数据。
数据来源
由数据皮皮侠团队人工整理,全部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跨度
2000-2021年
数据范围
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吉林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省、山西省、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浙江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甘肃省、福建省、贵州省、辽宁省、重庆市、陕西省、青海省、黑龙江省 2000-2021年共1,546 个县的数据
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为Excel形式
数据指标
数据展示
声明:本数据由数据皮皮侠团队整理,仅用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