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数据结构:排序算法(二)——冒泡排序

    

    这篇复习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也是一种稳定排序、内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快!


    上面说的是普通的冒泡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n^2),这种方法只能一趟排序操作只能找到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消耗时间太多。

    改进方法1:我们可以让每趟排序中进行正向和反向两遍冒泡的方法,一次就可以同时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一来排序的趟数减少了一半。这种方法形象来说就像振荡小球,如果两端已经选择出来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下一趟排序的时候就会缩小排序的距离,后面振荡的幅度就会减小,一直当幅度为0,是不是很像振荡小球由于阻尼的存在,不断减少幅度,直至停止。

    改进方法2:在每趟排序过程中,用标记位记录每趟排序中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如果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在0,那么就说明整个数组排序完毕。这种改进的思想是把先前排序的先验信息使用上,减少排序的次数。


    实现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int i = 0; i < n-1; i++)
	{
		for(int j = 0; j < n-i-1; j++)
		{
			if(a[j] > a[j+1])
				swap(a[j], a[j+1]); 
		}
	}
}

void BubbleSort_2(int a[], int n)
{
	int low = 0; 
	int high = n-1; 
	int j; 
	while(low < high)
	{
		for(j = low; j < high; j++)
		{
			if(a[j] > a[j+1])
				swap(a[j], a[j+1]); 
		}
		high--; 

		for(j = high; j > low; j--)
		{
			if(a[j] < a[j-1])
				swap(a[j], a[j-1]); 
		}
		low++; 
	}
}

void BubbleSort_3(int a[], int n)
{
	int i = n-1;  // 初始时的最后交换位置
	while(i > 0)  //  直到交换位置为0
	{
		int pos = 0; 
		for(int j = 0; j < i; j++)  // 每趟排序只进行到上次最后交换的位置
		{
			if(a[j] > a[j+1])
			{
				pos = j; 
				swap(a[j], a[j+1]);
			}
		}
		i = pos; 
	}
}


int main()
{
	int a[] = {1, 4, 8, 6, 2, 7}; 
	BubbleSort_3(a, 6); 
	for(int i = 0; i< 6; i++)
		cout<<a[i]<<' '; 
	cout<<endl; 

	return 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