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一个分词器

如何实现一个分词器

在开发代码补全插件的过程中,根据项目需要,我实现了一个分词器,本文将介绍分词器的具体实现细节。

一、什么是分词器?

分词器是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把一段文本转换为小的单元,称为 token 。token可以是单词、字符、标点符号等。在基于 Transformer 的 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大语言模型)中,如 BERT 或 GPT 等,分词器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大模型通过不断学习来发现 token 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预测下一个 token,实现与人类对话的效果。

OpenAI官方提供了一个测试页面,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文本会怎样被拆分为一系列 token ,访问该链接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计算一段文本会被拆分为多少个 token 非常重要,因为模型能够一次能够读取的 token 数量是有限的。

二、分词器在代码补全领域的应用

代码补全是 LLM 的一个应用场景,在编辑器中安装 Copilot 插件后,在编写代码时,就能自动获取实时的补全建议,提高开发速度。Copilot插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1)理解上下文:当开发者编写代码的时候,Copilot 会持续地分析当前的上下文,包括当前正在输入的代码、注释、和文件中的其他代码。同时,还会分析项目整体结构和用到的库。

(2)向模型发送请求: 基于当前上下文,Copilot 会给 LLM 发送一个请求。该请求会包含相关的代码上下文,例如:光标前的代码、光标后的代码、函数名称和注释等。

(3)LLM 生成补全建议: LLM 收到请求信息后,基于它从大量公共代码库学到的知识和当前项目的具体上下文信息,生成多个代码建议。

(4)展示补全建议:Copilot 会把多个代码建议显示到编辑器中,开发者可以采纳、拒绝或修改补全代码。

在代码补全插件中,编码器是一个核心的功能模块,它会把代码分割为token,包括:关键词、运算符、单词、标点符号、空格等。假设我们输入一行代码:

let name = 'julian'

编码器会把代码拆分为几个独立部分:

d9a8ceba66e0d85cd1332d022f03601d.png

再把每个部分进行编码,具体结果为:

[1169, 836, 284, 364, 73, 360, 1122, 6]

由上图可以看出,分词器能够计算出每段代码的token数量,在向LLM发送请求前,Copilot会先检查当前 Prompt 的token数量是否超过了 LLM 的阈值,如果超出,就需要对 Prompt 进行截取,避免由于 token 超出指定范围而导致代码补全失败。因此,分词器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不能精确的计算token数量,会影响开发者的使用体验。

三、BPE算法

目前主流的 LLM 都基于 BPE算法(Byte-Pair Encoding,字节对编码)来实现分词器,如 OpenAI 的 GPT 模型。

BPE 算法训练过程

(1)从语料库中获取用于编写所有单词的符号来构建词汇表,每个符号即为一个token,假设我们的语料库是一个字符串man woman,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词汇表:

const text = 'man woman'

const tokens = {
  ' ': 0, 
  'a': 1, 
  'm': 3, 
  'n': 4, 
  'o': 5, 
  'w': 6,
}

(2)把text转换为token:

const tokenized_text = [
  'm', 'a', 'n', ' ', 'w', 'o', 'm', 'a', 'n'
]

(3)把每两个相邻的token进行合并,计算每个字节对出现的次数;

(4)把出现次数最多的字节作为一个新的token加入词表;

(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没有字节对可以合并。

具体的字节对合并过程如下:

(a)第1次合并

3eea0c110462dfefc35b9d562b224d89.png
mergeObj = {
 'ma': 2,
 'an': 2,
 ' w': 1,
 'wo': 1,
 'om': 1,
}

// 将'm'和'a'进行合并,作为新的token
tokens = {
  ' ': 0, 
  'a': 1, 
  'm': 2, 
  'n': 3, 
  'o': 4, 
  'w': 5,
  'ma': 6
}

// 重新把text转为token
tokenized_text = [
  'ma', 'n', ' ', 'w', 'o', 'ma', 'n'
]

(b)第2次合并

d1f86f5c9c3eb466da389f9a74297712.png
mergeObj = {
 'man': 2,
 ' w': 1,
 'wo': 1,
 'oma': 1,
}

// 将'ma'和'n'进行合并,作为新的token
tokens = {
  ' ': 0, 
  'a': 1, 
  'm': 2, 
  'n': 3, 
  'o': 4, 
  'w': 5,
  'ma': 6,
  'man': 7
}

// 重新把text转为token
tokenized_text = [
  'man', ' ', 'w', 'o', 'man'
]

(c)第3次合并

66ce8827a38fbe00ff85afb31f0ed947.png
mergeObj = {
 ' w': 1,
 'wo': 1,
 'oman': 1,
}

// 将'w'和'o'进行合并,作为新的token
tokens = {
  ' ': 0, 
  'a': 1, 
  'm': 2, 
  'n': 3, 
  'o': 4, 
  'w': 5,
  'ma': 6,
  'man': 7,
  'wo': 8
}

// 重新把text转为token
tokenized_text = [
  'man', ' ', 'wo', 'man'
]

(d)第4次合并

bb2f1ca8b4fd2dc6c1c845dc383f693a.png
mergeObj = {
 ' wo': 1,
 'woman': 1,
}

// 将'wo'和'man'进行合并,作为新的token
tokens = {
  ' ': 0, 
  'a': 1, 
  'm': 2, 
  'n': 3, 
  'o': 4, 
  'w': 5,
  'ma': 6,
  'man': 7,
  'wo': 8,
  'woman': 9
}

// 重新把text转为token
tokenized_text = [
  'man', ' ', 'woman'
]

最终,会产生一个词表文件tokenizer.json和一个BPE文件。tokenizer.json文件会包含完整的词汇表映射,即每个token(词或子词)到其唯一ID的对应关系。BPE文件记录了子词的合并规则和顺序,模型在需要对新文本进行分词时会根据这些规则进行处理。

// tokenizer.json 文件
{
  ' ': 0, 
  'a': 1, 
  'm': 2, 
  'n': 3, 
  'o': 4, 
  'w': 5,
  'ma': 6,
  'man': 7,
  'wo': 8,
  'woman': 9
}

// BPE文件
m a
ma n
w o
wo man

四、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社区中的分词器?

当我们向分词器中输入一段文本后,分词器会读取tokenizer.json文件和BPE文件,对文本进行编码。假设我们输入man woman后,分词器会把该文本编码为[7, 0, 9]。由于每个模型经过训练产生的词表文件不同,如果直接使用社区中的分词器,可能导致分词结果不准确。因此,很有必要基于当前模型产生的tokenizer.json文件和BPE文件,来实现一个分词器。

五、实现分词器

  1. 实现思路:

将文本块转换为字节数组,这是编码的第一步,例如,将字符串 "let" 转换为字节数组 [ 'l', 'e', 't' ]。然后,获取字符对,即文本中相邻字符的组合,如上述字节数组会得到 [ ['l', 'e'], ['e', 't'] ]。

如果没有字符对(通常是输入文本长度为1),则直接返回编码后的字节。否则,进入一个循环,不断合并最频繁的字符对,直到不能再合并为止。这是BPE算法的核心,通过合并频繁出现的字符对来减少文本的长度。在每次循环中,找出当前最频繁的字符对,并将它们合并。合并后,更新字节数组并继续下一轮合并,直到字节数组长度为1或没有更多字符对可以合并。

最后,将合并后的字节数组转换为tokens,并将结果缓存,这样相同的输入在下次处理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提高效率。通过这些步骤,分词器能够高效地处理文本块,将其转换为tokens,同时利用缓存避免重复计算。

  1. 前期准备

vocab.bpe: 记录字符合并的顺序。

tokenizer.json: 包含编码的映射关系。

  1. 工具函数

(1)dictZip函数的作用是将两个数组xy组合成一个Map对象。对于每个索引ix数组中的元素将作为键,y数组中相应的元素将作为值。这样,每个x中的元素都会与y中相应位置的元素配对,形成键值对。最终,函数返回这个包含了所有键值对的Map对象。

const dictZip = (x, y) => {
  let result = new Map();
  x.forEach((_, i) => {
    result.set(x[i], y[i]);
  });
  return result;
};

(2)get_char_pairs函数的作用是接收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然后生成并返回一个包含该字符串中所有相邻字符对的集合。

function get_char_pairs(word) {
  // 初始化一个空的Set用于存储字符对
  let pairs = new Set(),
    prev_char = word[0]; // 存储前一个字符,初始为单词的第一个字符
  for (let i = 1; i < word.length; i++) { // 从第二个字符开始遍历单词
    let char = word[i]; // 当前字符
    pairs.add([prev_char, char]), (prev_char = char); // 将前一个字符和当前字符组成的对添加到集合中,并更新前一个字符
  }
  return pairs; // 返回包含所有字符对的集合
}

(3)mutatingConcat可以将源数组(src)的元素添加到目标数组(dest)的末尾,并返回修改后的目标数组。

function mutatingConcat(dest, src) {
    for (let i = 0; i < src.length; i++) dest.push(src[i]);
    return dest;
}
  1. 读取tokenizer.json文件和BPE文件

// 读取 "tokenizer.json" 文件并解析其内容
let encoder_text = fs.read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tokenizer.json"));
let encoder_json = JSON.parse(encoder_text.toString());

// 读取 "vocab.bpe" 文件
let bpe_file = fs.read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vocab.bpe"), "utf-8");

// 把编码文件中的内容存入 Map 中
// encoder = {
//   "A": 32,
//   "B": 33,
//   "C": 34,
//   "D": 35,
// }
this.encoder = new Map(Object.entries(encoder_json));

// 创建 decoder Map,通过交换 encoder 的键和值来实现
// decoder = {
//   '32': 'A',
//   '33': 'B',
//   '34': 'C',
//   '35': 'D'
// }
for (let [key, value] of this.encoder) {
  this.decoder.set(value, key);
}

// 将 bpe_file 按行拆分,过滤掉空行,得到 bpe_merges。
// 使用 dictZip 函数将 bpe_merges 和其索引创建一个字典 bpe_ranks。
// 如 {
//    'Ġ Ġ' => 0,
//    'Ġ t' => 1,
//    'Ġ a' => 2,
//    'i n' => 3,
//    }
let bpe_merges = bpe_file
  .split(/\r?\n/)
  .slice(1)
  .filter((l) => l.trim().length > 0);
this.bpe_ranks = dictZip(bpe_merges, range(0, bpe_merges.length));
  1. 分词器的核心是使用BPE算法不断合并出现最频繁的字符对,将输入的文本块转换为tokens,具体过程如下:

// 假设输入的文本是"let"

bpe(chunk) {
    // 检查缓存中是否已有处理结果,如果有,则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避免重复计算
    if (this.cache.has(chunk)) {
      return this.cache.get(chunk);
    }

    // 将文本块转换为字节数组,这是编码的第一步
    // 例如,对于字符串 "let",输出将是 [ 'l', 'e', 't' ]
    let bytes = this.byteEncodeStr(chunk);

    // 获取字节对(即字符对),这是为了找出文本中相邻字符的组合
    // 例如,对于上面的字节数组,输出将是 [ ['l', 'e'], ['e', 't'] ]
    let pairs = get_char_pairs(bytes);

    // 如果没有字符对,则直接返回编码后的字节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输入文本长度为1时
    if (!pairs) {
      return bytes.map((x) => this.encoder.get(x));
    }

    // 不断合并最频繁的字符对,直到不能再合并为止
    // 这是BPE算法的核心,通过合并频繁出现的字符对来减少文本的长度
    while (true) {
      let minPairs = new Map();

      // 找出当前最频繁的字符对
      // 这里使用一个映射来记录每个字符对的频率(或排名)
      pairs.forEach((pair) => {
        let joined_pair = pair.join(" ");
        let rank = this.bpe_ranks.get(joined_pair);
        minPairs.set(rank === undefined || isNaN(rank) ? 1e11 : rank, pair);
      });

      // 获取在 bpe 文件中最先出现的字符对,后续会合并该字节对
      // 之所以先合并该字节对,是因为后续的合并依赖于前面的合并结果
      let minPairsKeys = Array.from(minPairs.keys()).map((x) => Number(x));
      let bigram = minPairs.get(Math.min(...minPairsKeys));

      // 如果没有更多字符对可以合并,跳出循环
      if (!bigram || !this.bpe_ranks.has(bigram.join(" "))) {
        break;
      }

      let first = bigram[0];
      let second = bigram[1];
      let new_bytes = [];
      let i = 0;

      // 合并字符对
      // 这个循环遍历字节数组,寻找并合并指定的字符对
      while (i < bytes.length) {

        let j = bytes.indexOf(first, i);
        if (j === -1) {
          // 如果找不到字符对中的第一个字符,则将剩余的所有字符添加到新的字节数组中
          this.mutatingConcat(new_bytes, bytes.slice(i));
          break;
        }

        // 将当前位置到找到的位置之间的字符添加到新的字节数组中
        this.mutatingConcat(new_bytes, bytes.slice(i, j));
        i = j;

        if (
          bytes[i] === first &&
          i < bytes.length - 1 &&
          bytes[i + 1] === second
        ) {
          // 如果找到了字符对,则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字符,并添加到新的字节数组中
          new_bytes.push(first + second);
          i += 2;
        } else {
          // 如果没有找到字符对,则只添加当前字符
          new_bytes.push(bytes[i]);
          i += 1;
        }
      }

      // 更新字节数组为合并后的结果,以便进行下一轮合并
      bytes = new_bytes;
      // 如果字节数组长度为1,则停止合并
      if (bytes.length === 1) {
        break;
      }

      // 重新获取字符对,以便进行下一轮合并
      pairs = get_char_pairs(bytes);
    }
    // 将合并后的字节数组转换为tokens
    // 这里的转换是基于一个预定义的编码器,将每个字节(或字节组合)映射到一个特定的token
    let tokens = bytes.map((x) => this.encoder.get(x));

    // 缓存结果并返回
    // 这样,相同的输入在下次处理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提高效率
    this.cache.set(chunk, tokens);
    return tokens;
  }

以上就是实现一个分词器的具体过程。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一个分词器,并探讨了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代码补全中的应用。通过理解BPE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我们不仅能够创建自定义的分词器,还能更好地适配和优化大语言模型的使用。本文提供的分词器实现方案不仅适用于代码补全工具,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需要文本处理的领域。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开发更智能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链接

  • OpenAI Cookbook,如何使用Tiktoken计算token数量:https://cookbook.openai.com/examples/how_to_count_tokens_with_tiktoken

  • 字节对编码: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byte-pair-encoding-subword-based-tokenization-algorithm-77828a70bee0

  • Tokenizer功能预览:https://platform.openai.com/tokenizer

 END -

如果您关注前端+AI 相关领域可以扫码进群交流

f0d1f6138d481e9f31897540b35d6b1f.png dfefe27f8a1ddd29a9b4516727422481.jpeg

扫码进群2或添加小编微信进群1😊

关于奇舞团

奇舞团是 360 集团最大的大前端团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有工程师、讲师、翻译官、业务接口人、团队 Leader 等多种发展方向供员工选择,并辅以提供相应的技术力、专业力、通用力、领导力等培训课程。奇舞团以开放和求贤的心态欢迎各种优秀人才关注和加入奇舞团。

057a9dc5b393b0ec95be2404fd6507aa.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