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G、AI之后,SD-WAN成运营商和BAT的“香饽饽”

作者/IT时报记者  王昕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Unsplash、中国电信、IDC中国、钛资本、网络

来源/《IT时报》

① SD-WAN,继5G、AI之后,这是你不得不认识的新技术。

② 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华为等头部厂商都在逐鹿,现在的状态就像所有新技术萌生时一样,标准不一,谁执牛耳还未成定数。

③ SD-WAN和5G有什么交集?电信运营商又会扮演什么角色?

比起5G、AI等妇孺皆知的热门词汇,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像是专为理工男准备的技术术语。

但也正是SD-WAN,正成为企业级通信网络市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全球顶级运营商AT&T的转型战略中,SD-WAN处在与5G并列的顶层位置;在通信、云计算、互联网等公司眼中,SD-WAN是它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内,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华为等大量头部厂商均已推出自家的SD-WAN商用解决方案,群雄逐鹿的态势已然成形。

更有趣的是,SD-WAN市场将可能处于长期无统一标准的状态。

这也意味着,各家厂商可以各显神通,拥有更大的技术和商业空间,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网络、生态方面的优势构建自己的SD-WAN网络架构。

而对另一端的企业客户来说,安全、高效、低价将是它们选择SD-WAN产品的核心因素。

       

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SD-WAN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种生产方式。”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网络重构开放实验室负责人史凡提醒,产业界无需再去纠结SD-WAN技术标准。

“SD-WAN的本质和实质是解决企业的广义互联,使企业网络对底层物理网络或链路不再有绝对性的依赖。”更灵活高效、更低成本、更具开放性让SD-WAN成为全球业界瞩目的新企业网络架构,而在附着在SD-WAN网络之上的,几乎可以是企业生产的整个生态链。

图源:中国电信

“应用、人员、全球化办公、财务、工业制造、物联网……一切皆可SD-WAN”,SD-WAN服务提供商可以为企业提供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互联方式,而不受到固有网络资源的限制。

全球范围内,SD-WAN早就成了香饽饽。

早在2017年,企业通信网络巨头思科和云计算大佬VMware就已分别完成了对Viptela和VeloCloud的收购。而谷歌、微软、爱立信等业界巨擘也正蠢蠢欲动,成为SD-WAN技术型公司的潜在收购者。

分析机构认为,SD-WAN毫无疑问会是下一个企业网络市场的“网红”,未来数年中,全球SD-WAN市场规模将会迅速增加至数十亿美元的规模,“传统的网络公司、服务提供商和云计算公司都看中了SD-WAN的发展潜力。”

高速龙门架上的SD-WAN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假如有一天你正驾车行驶在江苏省内某条高速公路上,龙门架和收费口的摄像头“观察”着你的行车轨迹,这些信息并不是简单地回传到交控部门的云端,而是通过SD-WAN打造的云、边、端一体化智能网络完成智能管理。

图源:网络

无论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通过有线、无线、4G、5G、专线或是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接入,SD-WAN网络都能保证如车辆信息捕捉、收费等应用的可靠支撑。

据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高级主管王栋介绍,2019年,江苏交控开始实施“云网融合”战略,同年SD-WAN智能网络一期工程竣工,“该项目创下了首个云网一体化项目、首个全业务承载网络、首个跨链路秒级切换能力等多个全国高速公路第一。”

通过SD-WAN网络,江苏高速全路网基层数据源源不断上云汇聚。

王栋介绍,江苏交控与云计算公司青云QingCloud共同研发了200多项精准匹配高速公路与垂直行业SD-WAN网络的技术点,通过SD-WAN网络建网,江苏交控只花了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省462个节点建设。

“江苏交控会继续将SD-WAN网络覆盖至江苏全网的服务区、加油站、ETC网点等,我们要将SD-WAN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江苏交控每一个角落,实现云到端、端到端的极度扁平的网络架构。”

江苏高速公路“调度云”,图源:网络

青云QingCloud基础设施副总裁、光格网络CEO马志强举了一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一个交通网络中存有数千个摄像头,SD-WAN能够实现的是,无论监控人员随机点击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立即看到实时的图像。”

马志强坦言,与一些云计算公司动辄投资建设海量的数据中心相比,青云不会成为这些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竞争者之一,而是要做与云计算相关的新基建中更智慧的运营者,“从公有云、私有云到混合云,再到骨干网、SD-WAN,直至云、网、边、端的全面融合。”

 

谁执牛耳?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首个SD-WAN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全球SD-WAN市场在2019年全年增长了64%,并超过了10亿美元水平线,思科、Silver Peak、Versa、VMWare和Fortinet这五家领先供应商在2019年占据总收入份额的近60%。

“企业IT上云和互联网接入是SD-WAN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使得企业信息化基础更好的欧美SD-WAN市场拓展速度会领先于国内。

目前我国SD-WAN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流派:软件主导,代表企业有凌锐蓝信、大地云网、华夏创新等,模式上与VMware较为接近;

第二,线路主导,代表企业有阿里云、青云QingCloud,关注国际组网与国际动态传输、动态加速等业务方向;

第三,设备主导,代表企业有华为、深信服、Algoblu,与国际上的思科、Citrix较为相似。

SD-WAN技术流派,图源:钛资本

上述业内人士强调,虽然中国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SD-WAN启动速度未必领先,“但中国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远远高于许多欧美国家,如果能在中国把复杂环境下的SD-WAN建设好,至少从技术层面来看,海外复制的难度并不高。”

运营商扮演何种角色?

起初,运营商进入SD-WAN市场并不算主动。

一位运营商人士表示,例如某互联网公司的SD-WAN服务可以让企业人员和设备在任何地点通过智能网关快速上网,并接入企业云网,立即就可以实现企业级网络的互联互通。

“此时传统专线的长途和本地概念已经消失,显然这不是运营商希望看到的。”

上述运营商人士同时表示,当今天我国运营商面对SD-WAN时,已经完全拿出了积极的一面,拥抱技术变革,大胆推动技术融合。

例如中国电信就坚定地将“云网融合”作为其顶层战略之一,不遗余力地全面推进,“云网”目前已覆盖和贯穿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足见中国电信“云网”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

图源:网络

“网络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是电信运营商面向SD-WAN的三大优势。”

史凡认为,运营商要想在SD-WAN中有一席之地,首先,运营商的SD-WAN产品、运营、服务、支撑等定位一定要清晰;其次,做好从资源到能力的“资源变现”;第三,一定要做好生态支撑,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这样才能真正把SD-WAN做好。

5G是运营商和SD-WAN的另一个重要交集。

凌锐蓝信创始人顾玮表示,5G的网络切片是一种“粗切片”,而SD-WAN能帮企业做更细致的业务层和应用层梳理,之后调动5G高性能链路,让每个应用都用上5G的高速率。

图源:网络

顾玮同时提醒运营商,“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SD-WAN就是一个网络方案,网络技术越强SD-WAN越好,其实不然。

如果不懂企业的业务层和应用层,没有能力对接的话,到5G时代就会被淘汰。到现在很多SD-WAN国内的厂家活得并不算很好,这与不懂业务层和应用层有很大的关系。”

-END-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内容与观点不代表Unitimes立 场。翻译文章仅为传播更有价值的信息,合作或授权联系请发邮件至 editor@unitimes.io 或添加微信unitimes2017】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喜欢就点个

在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