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VM(二)垃圾回收概念与算法

本文深入探讨了JVM中的垃圾回收(GC)机制,包括GC的定义、基本思想和目的。介绍了垃圾回收的几种算法,如标记清除、复制、标记压缩和分代算法,并详细阐述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此外,还讨论了GC的分类,如Young GC、Old GC、Mixed GC和Full GC,以及如何决定何时触发这些不同的GC类型。通过对不同垃圾回收策略的理解,有助于优化Java应用程序的内存管理和性能。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简称CG),GC中的垃圾,特指存在于内存中的、不会再被使用的对象,而“回收”,也相当于把垃圾桶“倒掉”。这样房间里或者内存空间里就会有空闲的区域被腾出来。如果不及时对内存中的垃圾进行清理,那么,这些垃圾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会一直保留到应用程序结束,被保留的空间无法被其他对象使用。如果大量不会被使用的对象一直占着空间不放,需要内存空间时,就无法使用这些被垃圾对象占用的内存,从而有可能导致内存溢出。

      垃圾回收的基本思想是考察每一个对象的可触及性,即从根节点开始是否可以访问到这个对象,如果可以,则说明当前对象正在被使用,如果从所有的根节点都无法访问到某个对象,说明对象已经不再使用了,一般来说,此对象需要被回收。但事实上,一个无法触及的对象有可能在某一个条件下“复活”自己,如果这样,那么对它的回收就是不合理的,为此,需要给出一个对象可触及性状态的定义,并规定在什么状态下,才可以安全地回收对象。可触及性可以包含以下3种状态。只有在对象不可触及时才可以被回收。

  • 可触及的:从根节点开始,可以到达这个对象。
  • 可复活的:对象的所有引用都被释放,但是对象有可能在finalize()函数中复活。
  • 不可触及的:对象的finalize()函数被调用,并且没有复活,那么就会进入不可触及状态,不可触及的对象不可能被复活,因为finalize()函数只会被调用

      垃圾回收器的任务是识别和回收垃圾对象进行内存清理。为了让垃圾回收器可以正常且高效地执行,大部分情况下,会要求系统进入一个停顿的状态。停顿的目的是终止所有应用线程的执行,只有这样,系统中才不会有新的垃圾产生,同时停顿保证了系统状态在某一个瞬间的一致性,也有益于垃圾回收器更好地标记垃圾对象。因此,在垃圾回收时,都会产生应用程序的停顿。停顿产生时,整个应用程序会被卡死,没有任何响应,因此这个停顿也叫做“Stop-The-World”(STW)。 

GC分类

  • 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