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GET 和 POST 请求的优缺点、区别以及误区

Get和Post在面试中一般都会问到,一般的区别:

(1)post更安全(不会作为url的一部分,不会被缓存、保存在服务器日志、以及浏览器浏览记录中)
(2)post发送的数据更大(get有url长度限制)
(3)post能发送更多的数据类型(get只能发送ASCII字符)
(4)post比get慢
(5)post用于修改和写入数据,get一般用于搜索排序和筛选之类的操作(淘宝,支付宝的搜索查询都是get提交),目的是资源的获取,读取数据
虽然在开发中经常用get或者post请求,但是由于我们资历经验的欠缺,或许就重来没有深究过什么场合用get请求,什么场合用post请求,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当看到第4,5条的时候,就会明白为什么面试官对我们的回答不满意,也明白了自己对get或post用法理解的欠缺,那么get比post更快,究竟快多少呢?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为什么get比post更快

1.post请求包含更多的请求头
因为post需要在请求的body部分包含数据,所以会多了几个数据描述部分的首部字段(如:content-type),这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2.最重要的一条,post在真正接收数据之前会先将请求头发送给服务器进行确认,然后才真正发送数据
post请求的过程:
(1)浏览器请求tcp连接(第一次握手)
(2)服务器答应进行tcp连接(第二次握手)
(3)浏览器确认,并发送post请求头(第三次握手,这个报文比较小,所以http会在此时进行第一次数据发送)
(4)服务器返回100 Continue响应
(5)浏览器发送数据
(6)服务器返回200 OK响应
get请求的过程:
(1)浏览器请求tcp连接(第一次握手)
(2)服务器答应进行tcp连接(第二次握手)
(3)浏览器确认,并发送get请求头和数据(第三次握手,这个报文比较小,所以http会在此时进行第一次数据发送)
(4)服务器返回200 OK响应
也就是说,目测get的总耗是post的2/3左右,这个口说无凭,网上已经有网友进行过测试。

3.get会将数据缓存起来,而post不会
可以做个简短的测试,使用ajax采用get方式请求静态数据(比如html页面,图片)的时候,如果两次传输的数据相同,第二次以后消耗的时间将会在10ms以内(chrome测试),而post每次消耗的时间都差不多。经测试,chrome和firefox下如果检测到get请求的是静态资源,则会缓存,如果是数据,则不会缓存,但是IE什么都会缓存起来,当然,应该没有人用post去获取静态数据吧,反正我是没见过。

4.post不能进行管道化传输
http权威指南中是这样说的:http的一次会话需要先建立tcp连接(大部分是tcp,但是其他安全协议也是可以的),然后才能通信,如果 每次连接都只进行一次http会话,那这个连接过程占的比例太大了!于是出现了持久连接:在http/1.0+中是connection首部中添加keep-alive值,在http/1.1中是在connection首部中添加persistent值,当然两者不仅仅是命名上的差别,http/1.1中,持久连接是默认的,除非显示在connection中添加close,否则持久连接不会关闭,而http/1.0+中则恰好相反,除非显示在connection首部中添加keep-alive,否则在接收数据包后连接就断开了。
出现了持久连接还不够,在http/1.1中,还有一种称为管道通信的方式进行速度优化:把需要发送到服务器上的所有请求放到输出队列中,在第一个请求发送出去后,不等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第二个请求紧接着就发送出去,但是这样的方式有一个问题:不安全,如果一个管道中有10个连接,在发送出9个后,突然服务器告诉你,连接关闭了,此时客户端即使收到了前9个请求的答复,也会将这9个请求的内容清空,也就是说,白忙活了……此时,客户端的这9个请求需要重新发送。这对于幂等请求还好(比如get,多发送几次都没关系,每次都是相同的结果),如果是post这样的非幂等请求(比如支付的时候,多发送几次就惨了),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post请求不能通过管道的方式进行通信!很有可能,post请求需要重新建立连接,这个过程不跟完全没优化的时候一样了么?所以,在可以使用get请求通信的时候,不要使用post请求,这样用户体验会更好,当然,如果有安全性要求的话,post会更好。管道化传输在浏览器端的实现还需考证,貌似默认情况下大部分浏览器(除了opera)是不进行管道化传输的,除非手动开启!

二、get传参最大长度的理解误区

1.总结
(1)http协议并未规定get和post的长度限制
(2)get的最大长度限制是因为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限制了URL的长度
(3)不同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限制的最大长度不一样
(4)要支持IE,则最大长度为2083byte,若支持Chrome,则最大长度8182byte

2.误解
(1)首先即使get有长度限制,也是限制的整个URL的长度,而不仅仅是参数值数据长度,http协议从未规定get/post的请求长度限制是多少
(2)所谓的请求长度限制是由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决定和设置的,各种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设定均不一样,这依赖于各个浏览器厂家的规定或者可以根据web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来设定。IE 和 Safari 浏览器 限制 2k,Opera 限制4k,Firefox 限制 8k(非常老的版本 256byte),如果超出了最大长度,大部分的服务器直接截断,也有一些服务器会报414错误。

3.各个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最大长度总结
浏览器
(1)IE:IE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对url长度限制是2083(2K+53),超过这个限制,则自动截断(若是form提交则提交按钮不起作用)。
(2)firefox:firefox(火狐浏览器)的url长度限制为 65536字符,但实际上有效的URL最大长度不少于100,000个字符。
(3)chrome:chrome(谷歌)的url长度限制超过8182个字符返回本文开头时列出的错误。
(4)Safari:Safari的url长度限制至少为 80 000 字符。
(5)Opera:Opera 浏览器的url长度限制为190 000 字符。Opera9 地址栏中输入190000字符时依然能正常编辑。
服务器
(1)Apache:Apache能接受url长度限制为8 192 字符
(2)IIS: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能接受url长度限制为16384个字符。这个是可以通过修改的(IIS7)
configuration/system.webServer/security/requestFiltering/requestLimits@maxQueryStringsetting.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vue2怎么解决跨域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跨域问题的基本概念。跨域是由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引起的,当前端应用尝试访问不同域名、端口或协议的API时,会被浏览器阻止。Vue2项目通常在开发环境下使用webpack的devServer代理来解决跨域问题,而在生产环境下则需要后端配合处理CORS或者配置Nginx反向代理。 接下来,用户可能的场景是正在开发一个Vue2应用,遇到了跨域请求被阻止的情况,需要知道如何配置代理。需要分步骤说明解决方案,包括开发环境生产环境的不同处理方式。 首先考虑开发环境。Vue CLI创建的项目可以通过vue.config.js文件配置devServer.proxy。代理的原理是将前端的请求转发到同源的开发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转发到目标API,绕过浏览器的同源限制。需要详细说明如何配置代理,比如在vue.config.js中添加proxy设置,指定目标地址、路径重写等。 可能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代理配置不生效,这时候需要检查请求路径是否正确匹配代理的前缀,例如是否在请求URL中加入了代理前缀如/api。另外,可能需要确认后端服务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可以通过curl或Postman直接访问。 然后是生产环境的处理。由于生产环境前端代码通常是静态文件,无法使用webpack代理,因此需要后端设置CORS头部,或者通过Nginx等服务器配置反向代理。这里需要简要说明这两种方法,让用户了解不同环境下的解决方案。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误区,比如认为前端可以完全解决跨域问题,但实际上生产环境需要后端配合。需要提醒用户注意这一点,避免配置代理后生产环境依然出现问题。 另外,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常见错误排查步骤,例如检查网络请求的路径是否正确,代理配置是否生效,或者是否有控制台报错信息。同时,可以提到使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的Network面板查看请求是否被正确转发。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解释跨域问题的原因,然后分开发环境生产环境给出解决方案,接着是具体的配置步骤示例代码,最后是常见问题及排查方法。这样用户能够系统地理解并解决问题,避免遗漏关键步骤。</think>--- ### **Vue2 解决跨域问题的 3 种核心方案** --- #### **一、开发环境解决方案:Webpack 代理(推荐)** **适用场景**:本地开发调试时,快速绕过浏览器同源策略限制 **实现原理**:通过开发服务器转发请求,隐藏真实请求目标 ##### **具体配置步骤** 1. 在项目根目录创建/修改 `vue.config.js` ```javascript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 // 简单代理配置 '/api': { target: 'http://your-backend-domain.com', // 目标服务器地址 changeOrigin: true, // ✅ 必须开启 pathRewrite: { '^/api': '' } // 移除请求路径中的/api前缀 }, // 多路径代理配置(可选) '/auth': { target: 'http://auth-server.com', ws: true, // 代理WebSocket logLevel: 'debug' // 查看代理日志 } } } } ``` 2. **前端请求示例**: ```javascript axios.get('/api/users') // 实际访问 http://your-backend-domain.com/users ``` 3. **验证代理生效**: ```bash # 重启开发服务器 npm run serve # 浏览器Network面板检查: # 请求URL应显示为 http://localhost:8080/api/xxx # 响应头显示 x-proxy-by: webpack-dev-server ``` --- #### **二、生产环境解决方案** ##### **方案 1:后端配置 CORS** ```http // 后端响应头配置示例(以Node.js Express为例) app.use((req, res, next) =>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DELETE");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next(); }); ``` ##### **方案 2:Nginx 反向代理** ```nginx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your-domain.com;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http://backend-server:8080/; # 后端真实地址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 } ``` --- #### **三、应急解决方案:JSONP(仅限GET请求)** ```javascript // 前端调用 function jsonp(url, callbackName) { con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url}?callback=${callbackNam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 后端响应需返回函数调用格式 app.get('/data', (req, res) => { const callbackName = req.query.callback res.send(`${callbackName}(${JSON.stringify(data)})`) }) ``` --- ### **四、常见问题排查表** | 问题现象 | 解决方案 | |-------------------------|--------------------------------------------------------------------------| | 代理配置后仍出现跨域错误 | 1. 检查请求路径是否以代理前缀开头(如`/api`)<br>2. 重启开发服务器 | | HTTPS 接口报证书错误 | 在代理配置中添加 `secure: false` | | WebSocket 连接失败 | 代理配置中启用 `ws: true` | | 生产环境图片资源跨域 | 配置CDN的CORS策略或添加`crossorigin="anonymous"`属性 | --- ### **五、技术选型对比** | 方案 | 优点 | 缺点 | 适用阶段 | |-----------------|---------------------------|---------------------------|---------------| | Webpack代理 | 零代码侵入,配置简单 | 仅限开发环境使用 | 开发阶段 | | Nginx反向代理 | 生产环境标准方案 | 需要服务器配置权限 | 生产环境 | | 后端CORS配置 | 符合REST规范 | 需后端配合修改 | 全阶段 | | JSONP | 兼容老旧浏览器 | 仅支持GET请求,安全性低 | 特殊兼容场景 | --- ### **六、最佳实践建议** 1. **开发阶段**:优先使用 Webpack 代理方案 2. **联调测试**:与后端约定统一接口前缀(如 `/api/v1`) 3. **生产部署**: - 前端与API服务部署在同一域名下 - 使用Nginx反向代理分流静态资源与API请求 4. **安全增强**: ```nginx # Nginx 生产环境CORS配置示例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your-domain.com'; add_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dd_header 'Vary' 'Origin'; ``` --- 通过上述方案组合使用,可系统化解决 Vue2 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跨域问题。建议开发阶段优先采用 Webpack 代理方案快速验证接口,生产环境使用 Nginx 反向代理+后端 CORS 的组合方案确保安全与性能。
评论 1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