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时间系统

目录

 

一、基本概念

二、GNSS时间系统

三、转换关系

时间系统是大地测量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在GNSS测量中对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利用GNS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来测定卫星至接收机间的距离时,若要求测距误差小于等于1cm。则测量信号传播时间的误差就必须小于等于0.03ns。

如今全球四大主流GNSS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和我国的BDS,它们采用各自的时间系统。下面将介绍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他们与协调世界时UTC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要搞清楚几种时间系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 原子时(Atomic Time,AT)原子时是由“原子跃迁的恒定频率”为基准建立的时间系统。由于频率的稳定性远高于世界时,被应用于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最好的铯原子喷泉钟稳定度可达到10^{-16}
  2. 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TAI)取 1958 年 1 月 1 日 0 时 0 分 0 秒世界时(UT)的瞬间作为同年同月同日 0 时 0 分 0 秒TAI。(事后发现,在该瞬间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之差为0.0039秒。这一差值就作为历史事实而保留下来。)国际原子时依据全球约60个时间实验室中的大约240台自由运转的原子钟来维持时间基准。
  3. 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世界时是由“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建立的时间系统。稳定度可达10^{-8}
  4. 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of Coordination,UTC)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严格等于原于时的秒长。但是由于原子钟时间间隔均匀,而地球自转则存在不断变慢的长期趋势,这就意味着世界时的秒长将变得越来越长。所以原子时和世界时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明显。为协调兼顾两系统,建立了协调世界时。
  5. 跳秒(Leaps Seconds)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严格等于原于时的秒长,而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UT间的时刻差规定需要保持在0.9秒内,否则将采取闰秒的方式进行调整。增加1s称为正闰秒,减少1s称为负闰秒。闰秒一般发生在6月30日及12月31日。闰秒的具体时间由国际计量局在2个月前通知各国的时间服务机构。

二、GNSS时间系统

GPST:属于原子时(连续无跳秒),起点为UTC(协调世界时,有跳秒)1980-01-06 00:00:00,由于起点不同GPST与TAI(国际原子时)相差19秒。另,由于维持时间基准的原子钟不同二者还有除整数秒外的微小差异;

BDST:属于原子时(连续无跳秒),起点为UTC(协调世界时,有跳秒)2006-01-01 00:00:00,与GPST相差14秒;

GLONASST:采用莫斯科(第三时区)的UTC作为GLONASST,有跳秒,与UTC相差固定3h和由于维持的原子钟不同而有除整数秒外的微小差异;

GalileoT:属于原子时(连续无跳秒),除几十纳秒偏差外,与GPST基本无差异。


三、转换关系

在忽略由于维系原子时基准不同而造成的整数秒外微小差异的情况下,GNSS时间系统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