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控制

个人主页云纳星辰怀自在

座右铭:“所谓坚持,就是觉得还有希望!


微电网控制

根据微电网的控制方式,可将其划分为主从控制、对等控制及分层控制三种类型。其中,最早被提出和应用的是主从控制方法,但由于该控制方法存在对特定分布式电源依赖性强、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所以最终没有获得广泛的推广。为更好地改善微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性,并有效地改善微电网的电能均衡控制,对等控制的方式被提出,但由于该类方法忽略了大时间尺度上对功率与频率的控制,所以微电网系统的大时间尺度控制中容易出现漏洞。为更好地提升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分层控制方式被广泛采用,该方式在原有对等控制基础上增设更长时间尺度的上层调控,通过分层方式实现微电网的稳定性与经济性改善。

📚主从控制系统(Master-Slave Control

定义:指定一个分布式主电源(燃气轮机或储能装置)为主控,采取定电压和定频率控制(V/f),用于维持微电网电压和频率,而其他分布式从属电源(光伏、风电等)可采用恒功率控制(PQ控制)。

  • 主从控制系统结构

如图所示,系统中采用V/f控制的分布式电源(或储能装置)控制器称为主电源,而其他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称为从控制器,各从控制器将根据主电源来决定自己的运行方式。由于在并网工况下,主电源需实现与电网的同步,且同步难度较大,因此,该类系统多在孤岛运行状态下工作。

根据现有的研究可知,主电源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基于电力电子装置与电网接口的储能装置;
  2. 基于旋转发电设备与电网接口的微型燃气轮机;
  3. 储能装置及微型燃气轮机共同构成的复合式主电源。储能装置作为主电源,系统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惯性小等优势,但由于储能装置的能量存储值有限,所以在负荷较重或较轻的工况下,无法实现长期放电或充电运行,因此,采用该类装置作为主电源的微电网无法长期运行在孤岛状态下。而采用微型燃气轮机作为主电源时,系统的惯性大、稳定性高,更容易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但响应速度降低将导致系统在模式切换过程或大负荷波动的工况时电能质量出现降低。当系统采用复合式主电源时,既可保障系统的电能质量,又可实现微电网的长期孤岛运行。

Table 1 主从控制-主电源类型

类别

特点

适用场景

储能装置

响应快、控制灵活,但容量有限

短时孤岛运行

微型燃气轮机

惯性大、稳定性高,但响应慢

长期孤岛运行

复合式主电源

兼顾电能质量与长期运行能力

高可靠性需求场景

在主从控制方法中,其他从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支撑均取自主电源,因此,该类系统存在对主电源依赖性较强的弱点,虽然从电源也可在主电源故障后替代其功能,但该系统仍然存在可靠性差的缺点。由于主从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简单、易实现的优点,所以该技术在微电网应用初期获得了较多关注,但由于该方法在进行并网、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切换时,主电源的模式转换过程不易实现,因此该控制方法更适用于孤岛运行系统。

📚对等控制系统Peer-to-Peer Control<PPC>

所谓对等控制,即系统中所有的分布式电源采用同一种控制方式(下垂控制Droop Control),其结构如下图所示。采用这种控制方法时,系统中各微电网变流器可根据本地信息实现电压和频率的自主调节。该方法可在系统现有控制和保护策略不变的前提下,随时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实现“即插即用”。由于采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中,只存在一种工作模式,因此,更易于实现微电网的无缝切换和非计划孤岛。

💎核心机制

  1. 模拟传统发电机下垂特性:

        ​​P-f下垂:有功增加 → 频率降低。

        ​​Q-V下垂:无功增加 → 电压降低。

  1. 即插即用:新增分布式电源可直接接入,无需修改控制策略。

由于对等控制中省去了通信设备,且各分布式电源可“即插即用”,因此,该类控制结构具有成本低、扩展方便、容易实现负荷功率自主分配等优点。但该类控制结构没有考虑系统遭受严重扰动时频率和电压的恢复问题,因此,其存在电压、频率质量无法保障的缺点,由于对等控制的稳定性、鲁棒性等关键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其目前的应用范围有限。

📚分层控制系统Hierarchical Control

分层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器底层控制器构成:

  1. 中央控制器:负责响应上层调度指令以及协调管理底层分布式源与负荷,中央控制器通过低速通信完成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管理,实现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效益最大化。
  2. 底层控制器:重点关注如何调整变换器功率开关来实现各个变换器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输入输出。

在分层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低速通信实现底层与上层间的控制,由于采用了低速通信,因此,即便通信出现短时错误,系统也可维持正常运行。而在系统中增加中央控制器,为多个微电网的并行控制提供了可能。

💎核心机制

按时间尺度和功能分为三层,结合本地快速响应与中央优化调度:

  • 一次控制(底层-毫秒级):本地Droop/PQ控制,快速平衡功率;
  1. 电源本地控制(可再生能源→MPPT;储能/燃气轮机→V/f控制)。
  2. 基于本地信息实现秒级功率平衡。
  • 二次控制(中央控制器-秒级):中央控制器补偿电压/频率偏差,维护电能质量(低速通信协调);
  • 三次控制(电网调度-分钟级):经济调度(如优化储能充放电、参与电力市场,小时级优化)。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分层控制结构如图所示:

分层控制系统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控制层,一次控制单元主要由分布式电源及负荷控制器构成,这些单元多基于本地信息实现控制,并能够根据本地负荷的需求实现短时期的功率平衡协调控制。在一次控制层中,为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通常将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置为功率控制方式,采用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实现功率的最大化输出;而对于具有稳定功率输出的分布式电源,如储能装置、微型燃气轮机和柴油机等则设置为电压、频率控制方式,重点关注系统的频率及电压支撑,并根据负荷需求实现功率补偿调整。在该系统中,二次控制单元通常被设置为中央控制器,其控制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补偿由一次控制导致的电压和频率偏差方面。系统的三次控制单元通常为配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调度中心,重点关注微电网的潮流控制以及资源合理调度,以实现微电网经济运行的最大优化。

📚三种控制方法差异

Table 1 三种控制方法差异

特性

主从控制

对等控制

分层控制

控制结构

主电源主导,从电源跟随

所有电源平等自治

三层架构(本地+中央+调度)

核心控制方法

主电源:V/f;

从电源:PQ

统一下垂控制

一次:本地控制;

二次:偏差补偿;

三次:经济优化

通信依赖

主-从间需通信

无需通信

需低速通信(二次/三次层)

可靠性弱点

主电源故障导致系统崩溃

大扰动下电压/频率失稳

通信故障可能影响优化效果

模式切换能力

并网/孤岛切换困难

支持无缝切换并网/孤岛模式

支持平滑切换

适用场景

小型孤岛微电网

即插即用型分布式电源场景

中大型微电网或微网群互联

电能质量保障

依赖主电源类型(复合式最佳)

较差(无频率/电压恢复机制)

最佳(二次控制主动补偿)

扩展性

低(新增电源需重构主从关系)

高(即插即用)

中(需接入中央控制器)


 参考文章

  1. 微电网系列之分布式发电定义与特性
  2.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分类定义
  3.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控制
  4. 微电网系列之潮流方向
  5.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关键技术和规划
  6.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的运行控制
  7. 微电网系列之规划和运行控制
  8.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的孤岛运行
  9. 微电网系列之微电网的故障检测与接入标准
  10. 微电网系列之变流器分类
  11. 微电网系列之PQ控制基本原理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云纳星辰怀自在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