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事务管理

事务的基本原理

    Spring事务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库对事务的支持,使用JDBC的事务管理机制,就是利用java.sql.Connection对象完成对事务的提交,那在没有Spring帮我们管理事务之前,我们要怎么做。
    事务是一系列的动作,一旦其中有一个动作出现错误,必须全部回滚,系统将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已完成的操作全部撤消,滚回到事务开始的状态,避免出现由于数据不一致而导致的接下来一系列的错误。事务的出现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目前企业级应用开发中,事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与事务相关的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事务有四大特性(ACID)

1.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由一系列动作组成。事务的原子性确保动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起作用。

2.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在完成时,必须是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

3.隔离性(Isolation)并发事务执行之间无影响,在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其他事务是不产生影响,这需要事务隔离级别来指定隔离性。

4.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完成,数据库的改变必须是持久化的。

在企业级应用中,多用户访问数据库是常见的场景,这就是所谓的事务的并发。事务并发所可能存在的问题:
1.脏读:一个事务读到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更新数据。
2.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两次读同一行数据,可是这两次读到的数据不一样。
3.幻读:一个事务执行两次查询,但第二次查询比第一次查询多出了一些数据行。
4.丢失更新:撤消一个事务时,把其它事务已提交的更新的数据覆盖了。

我们可以在java.sql.Connection中看到JDBC定义了五种事务隔离级别来解决这些并发导致的问题:

TRANSACTION_NONE JDBC 驱动不支持事务
TRANSACTION_READ_UNCOMMITTED 允许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禁止脏读,但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TRANSACTION_REPEATABLE_READ 禁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单运行幻读。
TRANSACTION_SERIALIZABLE 禁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隔离级别越高,意味着数据库事务并发执行性能越差,能处理的操作就越少。你可以通过conn.setTransactionLevel去设置你需要的隔离级别。
    JDBC规范虽然定义了事务的以上支持行为,但是各个JDBC驱动,数据库厂商对事务的支持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出于性能的考虑我们一般设置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就差不多了,剩下的通过使用数据库的锁来帮我们处理别的,关于数据库的锁这个之后再说。

    了解了基本的JDBC事务,那有了Spring,在事务管理上会有什么新的改变呢?
有了Spring,我们再也无需要去处理获得连接、关闭连接、事务提交和回滚等这些操作,使得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业务上。事实上Spring并不直接管理事务,而是提供了多种事务管理器。他们将事务管理的职责委托给Hibernate或者JTA等持久化机制所提供的相关平台框架的事务来实现。

Spring事务管理

    Spring事务管理的核心接口是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事务管理器接口通过getTransaction(TransactionDefinition definition)方法根据指定的传播行为返回当前活动的事务或创建一个新的事务,这个方法里面的参数是TransactionDefinition类,这个类就定义了一些基本的事务属性。
    在TransactionDefinition接口中定义了它自己的传播行为和隔离级别
Spring事务的传播属性

由上图可知,Spring定义了7个以PROPAGATION_开头的常量表示它的传播属性。

名称解释
PROPAGATION_REQUIRED0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新建一个事务。这是最常见的选择,也是Spring默认的事务的传播。
PROPAGATION_SUPPORTS1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
PROPAGATION_MANDATORY2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抛出异常。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3新建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把当前事务挂起。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4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PROPAGATION_NEVER5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PROPAGATION_NESTED6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在嵌套事务内执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进行与PROPAGATION_REQUIRED类似的操作。
Spring事务的隔离级别
名称解释
ISOLATION_DEFAULT-1这是一个PlatfromTransactionManager默认的隔离级别,使用数据库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另外四个与JDBC的隔离级别相对应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1这是事务最低的隔离级别,它充许另外一个事务可以看到这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这种隔离级别会产生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2保证一个事务修改的数据提交后才能被另外一个事务读取。另外一个事务不能读取该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4这种事务隔离级别可以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但是可能出现幻读。
ISOLATION_SERIALIZABLE8这是花费最高代价但是最可靠的事务隔离级别。事务被处理为顺序执行。除了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外,还避免了幻读。

调用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接口的getTransaction()的方法得到的是TransactionStatus接口的一个实现
TransactionStatus接口

配置事务管理器

介绍完Spring事务的管理的流程大概是怎么走的。接下来可以动手试试Spring是如何配置事务管理器的
例如我在spring-mybatis中配置的:

<!-- 配置事务管理器 -->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dataSource" />
</bean>
  • 1
  • 2
  • 3
  • 4

这配置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自己项目选择的数据访问框架灵活配置事务管理器

配置了事务管理器后,事务当然还是得我们自己去操作,Spring提供了两种事务管理的方式: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让我们分别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吧。

编程式事务管理

编程式事务管理我们可以通过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实现来进行事务管理,同样的Spring也为我们提供了模板类TransactionTemplate进行事务管理,下面主要介绍模板类,我们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配置事务管理的模板-->
    <bean id="transactionTemplat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support.TransactionTemplate">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Manager" ref="transactionManager"></property>
        <!--定义事务隔离级别,-1表示使用数据库默认级别-->
        <property name="isolationLevelName" value="ISOLATION_DEFAULT"></property>
        <property name="propagationBehaviorName" value="PROPAGATION_REQUIRED"></property>
    </bean>
  • 1
  • 2
  • 3
  • 4
  • 5
  • 6
  • 7

声明式事务管理

声明式事务管理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种是基于tx和aop命名空间的xml配置文件,一种是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随着Spring和Java的版本越来越高,大家越趋向于使用注解的方式,下面我们两个都说。
1.基于tx和aop命名空间的xml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

    <tx:advice id="advice" transaction-manager="transactionManager">
        <tx:attributes>
            <tx:method name="insert" propagation="REQUIRED" read-only="false"  rollback-for="Exception"/>
        </tx:attributes>
    </tx:advice>

    <aop:config>
        <aop:pointcut id="pointCut" expression="execution (* com.gray.service.*.*(..))"/>
        <aop:advisor advice-ref="advice" pointcut-ref="pointCut"/>
    </aop:confi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2.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
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是最为常用的,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对注解事务管理的支持。

    <!-- 声明式事务管理 配置事物的注解方式注入-->
    <tx:annotation-driven transaction-manager="transactionManager"/>
  • 1
  • 2

然后在需要事务管理的地方加上@Transactional注解,如: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insert(String sql, boolean flag) throws Exception {
        dao.insertSql(sql);
        // 如果flag 为 true ,抛出异常
        if (flag){
            throw new Exception("has exceptio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rollbackFor属性指定出现Exception异常的时候回滚,遇到检查性的异常需要回滚,默认情况下非检查性异常,包括error也会自动回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