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君主名 | 在位时间 | 主要事迹 | 与前任关系 |
---|---|---|---|---|
1 | 商汤(子履) | 约公元前 1600 年 - ?(在位约 30 年) | 推翻夏朝统治,鸣条之战击败夏桀,建立商朝;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拓展疆域,奠定商初基业 | / |
2 | 外丙(名胜) | 3 年 | 兄长太丁早逝,得以继位;伊尹摄政,维持商朝平稳过渡 | 商汤之子 |
3 | 仲壬(名庸) | 4 年 | 伊尹辅政,延续商初稳定态势,商朝持续平稳发展 | 商汤之子 |
4 | 太甲(太丁之子) | 23 年 | 初继位由伊尹辅政,后因失德被放逐桐宫反省;悔过自新后被迎回还政,守成之余让商朝政治重回正轨 | 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 |
5 | 沃丁 | 29 年 | 伊尹去世后,将其葬于亳都附近;以咎单为卿士,遵循伊尹宽民旧策,笃行汤法 | 太甲之子 |
6 | 太庚 | 25 年 | 维持商朝统治,无重大革新与变故,平稳传承商王之位 | 太甲子 |
7 | 小甲 | 36 年 | 在位期间商朝大体安稳,依循旧制管理国家 | 太庚子 |
8 | 雍己 | 12 年 | 商朝势力开始衰弱,诸侯渐有离心,统治出现松动迹象 | 小甲弟 |
9 | 太戊 | 75 年 | 重用伊尹之子伊陟与巫咸执掌国政;勤政修德,使衰败局势逆转,商朝再度强盛,诸侯纷纷归服,获庙号中宗 | 雍己弟 |
10 | 仲丁 | 11 年 | 迁都于嚣;在位时商朝内部矛盾初显,争权夺利致使局势动荡,为后续九世之乱埋下伏笔 | 太戊子 |
11 | 外壬 | 15 年 | 仲丁弟,期间九世之乱拉开帷幕,兄弟叔侄争王位,国力损耗,诸侯不来朝见 | 仲丁弟 |
12 | 河亶甲 | 9 年 | 迁都于相,试图通过迁都缓和内部矛盾、重振国势,但效果有限,商朝依旧内乱频发 | 太戊子、外壬弟 |
13 | 祖乙 | 19 年 | 迁都于庇;知人善任,发展经济,成功扭转部分颓势,商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重现生机,被尊为中宗 | 河亶甲子 |
14 | 祖辛 | 16 年 | 延续祖乙政策,维持商朝运转,尽力保持国家平稳 | 祖乙子 |
15 | 沃甲 | 20 年 | 祖乙子、祖辛弟,在位期间商朝维持既有格局,国力起伏不大 | 祖乙子、祖辛弟 |
16 | 祖丁 | 32 年 | 统治期内商朝内部争斗不止,政治生态不佳,国势渐衰 | 祖辛子 |
17 | 南庚 | 11 年 | 迁都于奄;王朝进一步式微,贵族矛盾尖锐,经济下滑,统治根基动摇 | 祖丁堂弟 |
18 | 阳甲 | 7 年 | 在位时商朝颓势尽显,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萎靡不振,王位传承混乱 | 祖丁子 |
19 | 盘庚 | 28 年 | 力排众议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推行新政令,规范社会秩序,百姓渐安,商朝国势再度振兴,史称“盘庚迁殷” | 阳甲弟 |
20 | 小辛 | 21 年 | 盘庚弟,在位时未能充分延续盘庚改革成果,商朝发展受阻,略显低迷 | 盘庚弟 |
21 | 小乙 | 21 年 | 武丁之父,着力培养武丁治国理政能力,为武丁盛世奠基;在位期间商朝缓慢恢复元气 | 小辛弟 |
22 | 武丁 | 59 年 | 任用傅说为相,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征伐朔方、土方、鬼方、羌方等部落,极大拓展版图,促进文化交流,造就“武丁中兴”盛世 | 小乙子 |
23 | 祖庚 | 7 年 | 武丁与妇妌之次子,平稳治理国家,继承武丁部分政策,维持商朝强盛表象 | 武丁次子 |
24 | 祖甲 | 33 年 | 武丁与妇妌之子、祖庚弟,早期推行改革,后期举措不当引发矛盾,致使商朝走下坡路 | 武丁之子、祖庚弟 |
25 | 廪辛 | 6 年 | 在位期间商朝内忧外患加剧,周边部落侵扰,内部统治集团争斗频繁,国力下滑 | 祖甲子 |
26 | 庚丁 | 6 年 | 廪辛弟,应对外部威胁与内部困局不力,商朝持续衰落,局势愈发严峻 | 廪辛弟 |
27 | 武乙 | 35 年 | 统治手段残暴,与神职人员矛盾尖锐;多次对外征伐,曾猎于河渭之间;轻视鬼神,加剧社会矛盾 | 庚丁子 |
28 | 文丁 | 13 年 | 杀周族首领季历,商周关系恶化;国内局势动荡,无暇顾及诸多隐患,商朝统治危机四伏 | 武乙子 |
29 | 帝乙 | 26 年 | 尽力维持统治秩序,试图挽救颓势,征伐东南夷族,缓和部分内部矛盾,但难挽大局 | 文丁子 |
30 | 帝辛(商纣王) | 30 年 | 前期有一定建树,拓展东南,开发长江流域;后期穷奢极欲、残暴不仁,重用奸佞,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 | 帝乙子 |
【历史那些事儿】商朝历代君主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4-24 18:34:45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