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2.2.1 物联网
物联网 (Thel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1.技术基础
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传感网和应用系统框架等。
(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受” 到被测量的信息。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也是物联网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基本手段。
射频识别技术(RFID) 是物联网中使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备受关注。RIFD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技术让物品能够“开口说话”。 这就赋予了物联网一个特性一可跟踪性,即可以随时掌握物品的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2) 传感网
微机电系统 (MEMS) 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 通信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 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MEMS赋予了普通物体新的“生命”,它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数据传输通路、存储功能、操作系统和专门的应用程序,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传感网,使物联网能够通过物品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保护。未来,衣服可以通过传感网”告诉 ”洗衣机放多少水和洗衣粉最经济;文件夹会“检查“人们忘带了什么重要文件;食品蔬菜的标签会向顾客的手机介绍“自己是否真正“绿色安全。
(3)应用系统框架
物联网应用系统框架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 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将使对象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涉及5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机器传感器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和应用。该框架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控制和反馈。智能化的住宅在主人上班时,传感器自动关闭水电气和门窗,定时向主人的手机发送消息,汇报安全情况。
2.2.2 云计算
1.技术基础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将网络上配置为共享的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信息资源,按需求提供给网上的终端设备和终端用户。
按照云计算服务提供的资源层次,可以分为: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向用户提供计算机能力、存储空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
平台即服务 (PaaS) 向用户提供虚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Web应用等平台化的服务。
软件即服务 (SaaS) 向用户提供应用软件 (如 CRM、办公软件等)组件、工作流等虚拟化软件的服务,SaaS一般采用 Web 技术和 SOA 架构。
2.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