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体温监测

 一、医用级可穿戴设备简介

区别于传统消费级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用级可穿戴设备是经专业认证、安全可靠的便携式医疗产品,能实时监测健康指标,助力疾病预防与诊疗。

医用级可穿戴设备举例:心电贴、体温贴、血氧监测、连续血糖监测、连续血压监测、可穿戴治疗设备等。

二、可穿戴体温监测的临床需求

#临床需求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恒定的体温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体温的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疾病隐患,及时实施治疗手段,目前便携式体温检测技术在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最为广泛。

针对连续实时的体温监测,其在临床层面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早期的预警,如:
(1)感染性疾病防控:体温是感染性疾病(如COVID-19、流感)的核心症状之一。可穿戴设备可连续监测体温波动,识别异常升高(如夜间发热),比传统体温计(单次测量)更早发现潜在感染风险。  

(2)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免疫缺陷患者等需长期监测体温的群体,设备可减少频繁人工测量负担,避免漏诊(如低血糖伴随体温异常)。

(3)术后康复监测:通过连续体温数据评估术后炎症反应,预防感染并发症(如术后3天体温持续>38℃提示感染)。

(4)节律分析:结合AI算法,识别个体化体温节律(如昼夜节律紊乱),辅助调整用药时间(如化疗药物峰值效应匹配体温低谷期)。  

(5)新生儿监护: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柔性贴片式设备可无创监测,避免反复肛温测量创伤。  

(6)运动员健康管理:监测运动后体温恢复速度,优化训练强度(如马拉松运动员核心体温超过40℃时自动预警脱水风险)。

#可穿戴体温监测的目标区域

(1)核心体温监测区

耳蜗​:耳道内温度接近核心体温,受外界干扰小,适合高精度连续监测(如热射病预警);

食道/直肠:传统侵入式核心体温测量部位,但可穿戴设备可通过柔性传感器模拟类似效果;

前额:通过接触皮肤表面估算核心体温,需结合热传导算法(如单热流法设备)

(2)体表温度监测区

手腕:集成于智能手环或手表,通过环形温度传感器阵列监测体表温度变化;

颈部:贴合颈动脉区域,利用红外或热传导技术检测体温;

胸背部:工业或特殊场景中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状态;

(3)特殊目标场景区

手术部位:围术期患者体温管理需覆盖大范围体表(如无线传感器贴片),或皮瓣康复等;

运动关节:防水、抗干扰设计用于运动员体温与疲劳状态监测;

宠物:小型化设备适配动物体温监测;

三、可穿戴体温监测的原理和实现

当前,温度的测量方法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传感检测主要基于以下有两种原理:一种是基于电阻温度敏感特性的热敏电阻法,另一种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热电偶法。其中由热电偶构成的热电堆是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核心部件,在耳式体温计、放射温度计、电烤炉、食品温度检测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

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主要由红外辐射进行温度测量,其核心原理包含热辐射理论、黑体辐射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

在可穿戴式器件中,主要通过温度传感部件和目标部位相接触,实现温度传感监测。其整机软硬件设计相对较简单,包含传感器设计、低功耗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等。

#Ti无线温度传感为例进行分析

其模块为TIDA-01624(https://www.ti.com.cn/tool/cn/TIDA-01624),官网介绍文档中展示其特点为:

支持 Bluetooth® 的高精度体温测量柔性 PCB 贴片

  • 高精度 (±0.08°C) 人体温度测量

  • 2.4GHz 无线 MCU 支持低功耗 Bluetooth® 5.3

  • 集成 PCB 天线

  • PCB 设计灵活

  • 使用 5.5mAh 纽扣电池可实现长达三年的货架期和 5 天的工作时间

  • 用于设备监测的 iOS® 和 Google Play® 应用

打开其电路原理图可以看到:

无线MCU选用TI CC2340,使用了柔性板载天线设计,笔者未评估天线真实性能,如果性能客观,可在后续无线可穿戴设备中选中TI的CC无线MCU系列和柔性板载天线设计方案。

F2引脚处为天线的匹配网络设计;

晶振为48M的外部晶振;

和温度传感器之间使用I2C进行通信(A1和A2引脚);

使用B1 GPIO控制唤醒设备

温度传感器如下图所示:

其核心为TI的TMP119温度传感芯片,0-45℃的精度高达±0.03℃,可满足临川体温传感精度需求,TMP119 | 购买 TI 器件 | 德州仪器 TI.com.cn,该芯片还具有较低的功耗,3.5μA、1Hz的转换周期、宽泛的电源范围。

设备的唤醒电路为S1控制B1脚实现设备唤醒:

调试烧录工具:

#技术展望

硬件系统层面:

(1)低功耗通信:采用蓝牙5.0以上无线技术,确保数据稳定传输至手机/云端,续航时间延长至7天以上。

(2)边缘计算优化:本地处理数据减少云端依赖,降低延迟(如实时显示体温变化,响应时间<1秒)。  

算法/应用层面:

(1)多模态传感融合:融合多传感器,结合温度、心率、生物电等多种健康指标,指导如情绪、运动、饮食、经期等;  

(2)预测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训练AI模型,预测感染风险(如体温连续3天波动>1℃触发预警)。

(3)个性化健康建议:结合用户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成定制化干预方案(体温与局部癌症细胞代谢?体温与寿命预测?体温与脑开发?人类长期休眠?)。

四、市场上的可穿戴体温监测产品

为麦医疗:针对腋温和鼓膜温设计的温度持续监测传感器,应用于麻醉科、手术室、ICU 等临床科室。具有无线传输、实时监测、无创准确、安全舒适,以及远程监控的特点。

温度持续监测传感器_为麦智能科技-移动监测无线精彩!

卡帕奇体温贴:CarePatch(卡帕奇)体温贴是专为有连续体温监测需求人群设计的柔性体温监测设备,快速测温,7*24小时连续监测和记录腋下温度,支持高温报警、远程分享等功能,可无线充电,重复使用。

卡帕奇体温贴

智柔体温贴:能够实时监测人体动态体温数据,通过蓝牙与手机APP连接,用户在手机上即可查看实时体温、连续体温监测报告等数据,并可将实时数据分享给医生和家人,实现多方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共同防范、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体温监测与防护应用。

智柔科技

刷芯无线体温计:刷芯®无线电子体温计是一款专门针对连续体温监测的医疗级电子体温计,采取胶贴黏贴佩戴模式。在绑定手机后佩戴在宝宝腋下后,可以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体温。家长可以自行设置温度提醒,如:设置38.5度,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度后手机将开始高温提示。同时软件还有用药记录,体温数据分享,以便家长可以实现远程问诊就医咨询。

http://www.absolutsweat.com/product/temperature

消费电子产品:华为、小米手环手表类

总结:可穿戴体温监测通过实时性、精准性、低成本三大核心价值,正在重塑临床诊疗流程与个人健康管理。未来随着柔性电子、AI算法的突破,其应用将从“症状监测”升级为“疾病预测”,成为主动健康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

 #前情提要:可穿戴ECG监测

可穿戴ECG监测——单导联篇-CSDN博客

可穿戴ECG监测——3/5/6导联篇-CSDN博客

可穿戴ECG监测——12/18导联篇-CSDN博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